重生之重铸天朝

注意重生之重铸天朝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245,重生之重铸天朝主要描写了[中国作家起点梦想杯参赛作品]任超一个21世纪的屌丝,意外穿越回到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时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让小鬼子明白了什么叫‘作死’!他让北极熊明白了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

分章完结阅读67
    师团和第六师团立刻停止进攻,秘密向大城方向挺进。mijiashe.com”

    “哈伊!”副官恭敬了应了一声转身大步离去。

    大山岩命令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停止向北挺进,转向西北方向,其意图非常明显,留下一个第七师团佯攻天津以吸引清军注意力,而其本人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直扑北京。大山岩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出于无奈,日军的弹药已经不多,而且清军主力正在源源不断的从辽东赶来增援,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虽然大山岩心里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够攻占北京,但是此时的日军已经无路可走,只能孤注一掷了!

    “愿天照大神保佑您勇敢的子民能够旗开得胜,一举攻占北京,打败大清帝国!”大山岩心中默默的祈祷着。

    第148章北京绝不能丢!

    “李鸿章,你给朕几万兵马,不,几千兵马都成,朕亲自上战场去打日本人,朕就不相信他们日本人难道就长了三头六臂不成!”金銮殿上光绪帝龙庭大怒指着跪在地上的李鸿章大声咆哮道。

    “皇上息怒!”文武百官诚惶诚恐的跪在了地上。

    “朕没法息怒!铭军两万多精兵,不到半天便全线崩溃,日军尾随追杀,一举攻占青县!令一路日军向西北方向进攻,攻占大城,逼近霸州!霸州离着北京也就一百多里了,倭寇都快打到紫禁城了,你们让朕如何息怒!”光绪帝一边说着一边将手里的折子扔到了文武百官面前。

    “老臣督战不利,导致前线溃败,倭寇逼近京师,老臣罪该万死!”李鸿章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哼!“光绪帝冷哼了一声,面色阴沉的说道,“李鸿章督战不利,屡战屡败,罪不容赦,朕念其往日功劳,特免其罪,着摘去其顶戴花翎,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老臣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鸿章叩头谢恩,良久才抬起头来,但是任然跪在地上,这时两名宫廷侍卫上前拔去了李鸿章的顶戴花翎。

    “启奏皇上,倭寇势大,近逼京师,未免倭寇惊扰圣驾,老臣斗胆恳请皇上,效仿咸丰旧事,巡幸热河!”李鸿章跪在地上大声说道。

    “李鸿章!”光绪帝再次大怒指着李鸿章大声质问道,“你让朕巡幸热河?难道你想将这北京城也丢给日本人不成?”

    “臣不敢!”李鸿章连忙解释道,“只是倭寇逼近京师,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万一惊扰了圣驾,则臣等万死莫赎!”

    “住口!朕哪都不去,朕就待在这里,亲眼看着你们和日本人打仗!朕到要好好看看是日本人真的像你们说的那帮厉害,还是某些大臣,将领的无能才导致接连大败!”

    光绪帝忍不住叹了口气,慢步走回到自己的龙椅上坐了下来,接着说道,“李鸿章,今儿朕就将这身家性命都交给你了,你如果大败日本人,保住这北京城,朕给你准备庆功宴,但是如果你守不住这北京城,那朕也只有到九泉之下去和列祖列宗谢罪了!”

    “臣等惶恐!”众文武百官一齐说道。

    “老臣斗胆请皇上三思!”李鸿章大声说道。

    “李鸿章,你的意思是说这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光绪帝瞪视着李鸿章大声问道。

    “如今倭寇兵锋正盛,老臣没有十足的把握!”李鸿章老老实实的说道。

    光绪帝脸上忍不住现出一丝怒色,“那任超不是已经收复烟台和威海了吗?倭寇的后路已经被切断了,没有了补给,倭寇就算能打到北京城下,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你竟然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打败他们吗?”

    “回禀皇上,北京虽然尚有数万大军,但是大多都是八旗,绿营,这些部队战斗力实在有限。就算是淮军,承平已久,疏于训练,此时也已经今非昔比,况且淮军主力部队大多数还在辽东,老臣已经紧急调动船只,加紧输送,一时之间也难以赶到北京!”李鸿章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废物!饭桶!难道就没有人可以为朕分忧吗?”光绪帝忍不住大声骂道,“任超的虎贲军不是已经收复威海了吗?立刻传旨,命他立刻赶赴北京勤王护驾!李鸿章朕不管你如何调度兵马,但是有一点你给朕记住了,北京城绝不能丢!”

    “老臣领旨!”李鸿章无奈只能叩头领旨。

    散朝之后李鸿章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金銮殿,此时李鸿章的心情可以说是糟糕透顶,淮军屡战屡败已经令李鸿章颜面尽失,而如今倭寇近逼京师,北京岌岌可危,而光绪帝又下了严旨,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北京城,但是李鸿章心里真的没底,这北京城真的能守住吗?也许只有老天爷才知道答案。

    “中堂大人留步!”就在这时后面有人高呼了一声,精神恍惚的李鸿章,似乎没有听见一般,任然机械般的向前行走着。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集权而废除宰相制,宰相的权力转移到内阁。清朝继承了这个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清制六部,每部有尚书二个,一汉一满,在大堂上左右对坐,分庭抗礼,而如果大臣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则坐大堂中间,称为“中堂”,这只是虚名,并不代表实际权力,实权由军机处掌握。军机大臣几乎都兼有内阁大学士头衔,所以都尊称为“中堂大人”(当面称呼),现在满朝文武刚刚散朝,能被称为中堂大人的也不止李鸿章一个,所以即便李鸿章没有走神,也不一定会想到后面这人叫的是自己。

    李鸿章正走着,一个人气喘吁吁的拦在了李鸿章面前,“中堂大人,我叫你你怎么不应,害的我这一路小跑的,差点累死我!”

    李鸿章抬头一看,这拦路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孙毓汶。孙毓汶,字莱山(亦作来杉),山东济州人,咸丰八年,丁父忧。咸丰十年(一八六○年),在原籍举办团练,以抗捐被劾,革职遣戍。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以输饷复原官。寻迁詹事,视学安徽。擢内阁学士,授工部左侍郎。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入直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十五年(一八**年),迁刑部尚书,旋调兵部,赠太子少保。毓汶为西太后“最得意信任之人,且与李莲英结兰谱,得以侦探内宫消息,视皇上(光绪)如虚器焉”。

    即便是李鸿章对于这个孙毓汶也不敢轻视,见孙毓汶气喘吁吁的样子,李鸿章连忙拱手赔罪道,“孙大人见谅,刚才我正在琢磨抗击倭寇之事,一时没有留意孙大人叫我,还请见谅。”

    “中堂大人客气了!”孙毓汶客气了一句,又猛的喘了几口气。这老家伙平时养尊处优的,身体早已经不行了,现在跑了这么两步道就累成了这样。

    “不知孙大人唤我何事?”李鸿章开口问道,此时李鸿章满腹心事,也没有心情和孙毓汶客套了。

    第149章誓死守护京师

    万分感谢书友“三酒三酒”“umbn”的慷慨打赏!!!

    “中堂大人请借一步说话!”孙毓汶左右看了一眼,见有人经过,连忙将李鸿章拉到了一处没人的地方。翁同龢看到两人鬼鬼祟祟的,忍不住冷哼了一声,非常不屑的瞪了两人一眼,然后甩了甩袖子扬长而去,军机大臣李鸿藻也忍不住摇了摇头,扭过头去,来了个眼不见为静。翁同龢和李鸿藻两人是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而李鸿章和孙毓汶都是主和派的,两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愿意轻起战端,两帮人政见产生分歧,自然不对付。

    孙毓汶对此毫不在意,拉着李鸿章走到没人的地方,一脸恳求的问道,“我的中堂大人,你能不能给我交个底,这北京城还能守住吗?”

    李鸿章看了一眼一脸焦急之色的孙毓汶,试探着问道,“这是你要问呢?还是西边的意思?”李鸿章所说的西边自然指的是西太后慈禧太后了,这孙毓汶乃是慈禧身边的红人,这个时候找到李鸿章,而且又是问出这样敏感的问题,李鸿章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孙毓汶多半是受了慈禧的指使。

    孙毓汶无奈的叹了口气,“中堂大人所料不差,这正是皇太后的意思,您也知道太后她老人家已经归政于皇上,自然不便召见军机大臣,以免落了那些言官的口实,这才让我来找您,太后她老人家还急等着回话呢?”

    李鸿章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伸出右手,五指张开在孙毓汶面前晃了晃,孙毓汶心急如焚,哪有心情和李鸿章猜哑谜呀,连忙问道,“中堂大人这是何意呀?”

    “你不是问我这北京城能不能守住吗?五五之数!”李鸿章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这么说来,中堂大人心里也没底儿?”孙毓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李鸿章点了点头道,“这北京城能不能守住,已经不在于我们了,而是在于日本人,他们的弹药补给能否支撑到他们打到北京城,才是北京城能否守住的关键。”

    “这~!”孙毓汶微微色变,“中堂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日本人弹药充足的话,我们无论如何都守不住北京城?”

    “我可没这么说,这话是你说的。”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

    孙毓汶闻言微微一愣,非常不满的说道,“我的中堂大人呐,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跟我逗闷子呢?”

    “逗闷子,我可没那心情。”李鸿章伸手扶着面前的汉白玉石柱,望着远处的宫门,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我实在没有想到,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淮军也已经堕落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如今放眼全国,已经没有一支可用之兵了!”

    看着一脸落寞的李鸿章,颇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孙毓汶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我说错了,还有那支虎贲军呢,这一支仿佛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部队。也只有他们才能挡住日本人的兵锋,只是可惜这支部队还在胶东,一时半会儿恐怕也难以赶到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呀!”李鸿章突然想起了虎贲军,眼中忍不住迸发出一丝希望,只是这丝希望转眼即逝,说到最后李鸿章再次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孙毓汶不甘心的追问道。

    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你还是回禀皇太后,让她老人家出面劝劝皇上,巡幸热河吧!晚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这~!中堂大人呀!你让我如何回禀呀!太后她老人家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倭寇打进京城。”孙毓汶满面愁容的说道。

    李鸿章理解的点了点头,“都到这个时候了,只能如实回禀了,北京乃是京师重地,如果让倭寇攻占,天朝必将颜面扫地呀!”

    “中堂大人所言极是,而且太后她老人家还说了,这好好的圆明园被洋鬼子给烧了,这刚修好的颐和园可不能让东洋人给糟蹋了。也是,太后的六十大寿虽然已经过了,但是这新修的园子,新鲜劲儿还没过呢,要是让日本人给糟践了,太后她老人家能答应吗?”孙毓汶皱着眉头说道。

    一提起颐和园,李鸿章心里就来气,要不是慈禧为了修这破园子,挪用海军军费,北洋水师怎么可能在大东沟一败涂地。其实从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当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海军军费倒也不是全部被挪去修颐和园了。不过孙毓汶这个时候提起颐和园,李鸿章将全部责任都推到了慈禧身上了,不过李鸿章也只能在心里嘀咕两句,当前的大清谁敢得罪那位老佛爷呀!

    “那就劳烦孙大人回禀太后她老人家,老臣一定竭尽所能,誓死守护京师!但是为防倭寇惊扰圣驾,还是请太后和皇上巡幸热河吧!”李鸿章一本正经的说道。

    孙毓汶无奈的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随后孙毓汶和李鸿章告辞,找慈禧汇报去了。

    李鸿章离开皇宫,匆匆回到了在北京的府邸。李鸿章的幕僚兼女婿张佩纶迎了出来,“中堂大人回来了?”

    “恩!”李鸿章点了点头,“立刻命人给威海的任超发电报,让他立刻率虎贲军走海路从大沽口登陆,随后驰援京师,勤王护驾!”

    “是,我这就去办!”张佩纶连忙应道。张佩纶,字幼樵,同治进士。历任侍讲学士、署左副都御史。针对法国侵略越南和觊觎中国边疆事,上奏章十数篇,主张抗法。中法战争初起,主战。受命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1884年7月15日,法军舰侵入马尾港后不加戒备,8月23日,法舰发起进攻,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与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被褫职遣戍。1888年获释,复入李鸿章幕,主管文书,因原妻已死,娶李鸿章小女儿菊藕为妻。

    “等等!这个任超的底细还没有调查清楚吗?”李鸿章突然叫住张佩纶问道。

    第150章抵达大沽口

    李鸿章一直在暗中调查任超的底细,对于这个突然蹦出来的家伙,李鸿章始终不太放心,所以李鸿章一直都在秘密调查任超的底细。久居高位的李鸿章已经习惯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而这个任超无疑已经超出了李鸿章的掌控,尤其是随着虎贲军的逐渐壮大,这让李鸿章心中极度的不安。

    “目前只知道任超祖籍直隶省河间府,听说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经过一个远房亲戚介绍,加入了仁字军。那些了解任超底细的人已经全部随着高升号葬身大海了,被路过的法**舰救上来的二百多人,竟然无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