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吃不下饭,勉强吃下去也会吐出来。lehukids.com也就能吃点咸菜,才两天的功夫就感觉人瘦了不少。这才怀孕两个月妊娠反应就这么大,钱太太很是担心,到处打听着可以止吐的法子。 钱学友这不初十这天又跑到李家来了,火急火燎的以为出了什么事,原来是夏甜甜想吃青菜,可是这大冬天没卖的。后来钱学友就想起来李家种着蒜苗呢,就过来想着要点回去。 孙慧娘一听是这事,二话没说就拿给钱学友。自家少吃几口没事,这孕妇要吃不下东西可就麻烦了。 钱学友拿了蒜苗就走了,都没喝李泽洋见上一面,事后李雪儿知道了这事想到自己屋子里还种了好几盆青菜和菠菜,长得很好,夏甜甜要是想吃青菜要不就给她。 钱家这边,厨房炒了蒜苗,夏甜甜总算是吃了小半碗米饭也没有吐。钱学友这才放心点。想着大不了这段时间就厚着脸皮到李家去多拿几次蒜苗。 眼看着就到正月十五了,在前世是元宵节要吃汤圆的,不过这里倒是没这个规矩。只是正月十五过完。这年节也就算过完了。倒是京城十五的晚上一般都会有花灯,用竹子和布做的,各种不同的造型挂在一起很是漂亮。有些店家为了吸引人气还会有猜灯谜的活动,灯谜猜对了花灯免费送。 李泽洋提议十五的晚上带妹妹去看花灯,倒是李雪儿想到自己刚把左相得罪不久,还是在家好好呆一段时间的好,万一运气不好到京城碰到了不该碰到的人就麻烦了。 不过李雪儿倒是让安顺去县城买回来一小袋糯米。糯米多是南方种植,八里庄这个地方气候不合适,所以李家没种。 糯米买回来之后。安康这个老实的小伙子就又被李雪儿抓劳力了,把半袋的糯米碾成了粉,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面粉。李雪儿之前在院子里种的一点芝麻也拿出来碾碎了,还有之前存起来的一点干桂花。当时在山上发现了一株桂花树。花期马上就要过了。李雪儿就把桂花摘下来晾干存起来。那株桂花后来也让李建业帮忙从山上移到了自家房子旁边种下了。 李雪儿就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着,大家都不知道她要做什么。等到一碗白白的圆圆的汤圆摆在大家的眼前,漂亮的大家都舍不得下口了。李泽洋吃了一个芝麻馅的就停不下嘴,把一小碗都吃了还要。不过李雪儿想着汤圆这东西不好消化,就没让他多吃。其他人也觉得味道很好,孙慧娘就想着多做些也给相熟的几户人家送去些尝尝。 之后包汤圆这件事就成了全家总动员了,汤圆的馅料也不是单一的一种了,有芝麻的、枣泥桂花的、红豆沙的。 一大家子人用了小半天的时间把汤圆包完了。孙慧娘把不同口味的都分开装,然后每家都送去一点。娘家孙家肯定不能忘。还有李帅家、王兴旺家,村长家也送了一点,这几年村长对李家是很照顾的。东西送去了,也嘱咐大伙汤圆不好消化,一次不要多吃。怕哪家小孩子贪嘴,一次吃多了到时候胃不舒服,提前叮嘱了大人也能看着点。再说现在天冷,保存得当,放个三五天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孙慧娘想着今年过年钱家送来的年礼真的是不少,自家也没什么好东西能送的。这汤圆倒是自己家想出来的新吃食,味道也不错。和李建业商量着,去钱家也送些。 安顺驾车,孙慧娘带着李雪儿去钱家,除了汤圆还有蒜苗、李雪儿在花盆里种的菠菜青菜,之前李雪儿自己做的一点果脯,那果脯没咱么放糖就挺酸的,不过可能夏甜甜喜欢吃就带了点。 去的时候,钱太太还在家里发愁,这儿媳每天就吃那一点,身体哪里受得了,可是又没好法子。听下人禀报孙慧娘母女来了忙招呼进屋。 “自己家里琢磨着做了点吃食,送来让你也尝尝。另外听说你儿媳就想着吃点青菜,我拿了些蒜苗,菠菜还有青菜。你放屋里养着,什么时候想吃都行。”孙慧娘一边说一边吩咐安顺把东西放下。 钱太太一看还真是大冬天里种的青菜,还在花盆里绿油油的看着就喜欢。心里对孙慧娘真是感激啊,李家要是不来送这些谁也不能说什么,如今送来了那是真心想着帮忙。有了这些自己拿儿媳好歹能吃点饭,不至于挨饿。 李家带来的汤圆,孙慧娘也说了吃法“把水煮沸放进去就行,等都浮上来了也就熟了。” 钱太太吩咐下人去煮了一点,看看夏甜甜能不能吃。结果还真是给面子,吃了一小碗芝麻陷的汤圆也没想吐,钱太太在旁边看着高兴的不得了。不过孙慧娘也不忘提醒汤圆不好消化不能多吃。 李雪儿的手里抱着一个小罐子,从里面拿出一个果脯递给床上的夏甜甜,“看看这个你可喜欢,我舅妈怀孕的时候我送了一些,她可喜欢吃了。” 田氏这次怀孕反应很小,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也没有恶心不想吃饭,反而胃口很好,也就没像夏甜甜这样两个月就折腾的不行。李雪儿当时也送一天酸果脯给田氏,不几天就吃完了还问有没有了呢。 夏甜甜吃了一个,笑着就去拿第二个。钱太太一看就知道这是喜欢吃,看着就是果脯没什么两样啊。好奇的她也拿过来一个放在嘴里尝尝,“天啊,怎么这么酸。” 钱太太觉得满嘴都是酸味,可是夏甜甜吃的一个接一个,“甜甜啊,吃这么多不酸啊。”她可是一个都吃不下去。 “娘,我吃着不酸,很好吃。” 夏甜甜还想伸手拿,李雪儿把盖子盖上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好吃也不能一下子吃太多,你要是什么时候不舒服就吃两个。这果脯可不多,你要是一下子吃完了以后吃什么。” 听李雪儿这么一说,夏甜甜也觉得有道理,眼巴巴的看着却不伸手拿。 让丫鬟照顾夏甜甜休息,其他人就离开了屋子。 “这果脯不知道在哪卖的,有空我让人去瞧瞧还有没有。”钱太太想着家里不缺钱,要是能买到做好。 孙慧娘笑着摇摇头,“外面卖的果脯都是甜的,这些是家里自己做的。你也知道我弟妹怀孕了,那会吃水果就喜欢吃那生的,因为酸啊。后来雪儿就把那些吃不完的没熟的果子都做成了果脯,也没加糖,就成了这个样子。后来给我弟妹一坛,剩下的雪儿说要自己留着吃。可是你也尝了酸的掉牙。家里好像还有一点,下次给你捎过来。” 钱太太一听是李家自己做的,就知道外面想买到这酸果脯不大容易。不过听孙慧娘说还有一些倒是很感谢。 李雪儿没想到自己一时兴起做的果脯倒是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 孙慧娘母女来了一趟,倒是给钱太太解决了大问题。知道儿媳这会喜欢吃酸的,钱太太就让管事的尤其是负责采买的注意些,要是有酸的果脯或者南方的水果之类的就买些。 正月十五都已经过完了,李泽洋又回山上的书院了。孙慧娘让他带了些汤圆,到了书院让厨房煮一下,也让夫子和同窗都尝尝。李飞的假期用完了,他也要回军队去了。好在现在呀不用打仗了,在军队也只是训练没有危险,家里人也放心。 李泽洋走了,李家剩下的家里的人也收拾一下,县里的那个小铺子也该开张了。 去铺子里把前前后后打扫了一遍,锅碗瓢盆都齐全,又从家里运过去面粉、豆面、玉米面,就连柴火也是要准备充足的。 准备开业的这一天,全家都早早的出动,孙姥爷和孙玉明舅舅也去帮忙。孙慧娘和张婶负责厨房,安康老实和薇儿在厨房打下手。李建业在前面负责收钱,安顺圆滑一些暂时充当小二。至于孙姥爷两个人看着哪边忙不过来就去哪上午在店门口敲罗打鼓热闹好一阵子,附近的百姓都过来看热闹。原来这是一家布店,生意不好就不做了。附近不少人知道这房子换主人了,也见之前有人来重新收拾,这会终于开张了。牌匾上的红布一掀,大家伙都看清上面写着李家饭馆。这下子大家就知道了,这新开的店是卖吃的。 帮忙,算是预备队。 之后李建业就把李雪儿之前准备的竹简挂在店门口,大家好奇的凑过去看,有那识字的就给大伙念上一遍。“李家饭馆开业大优惠,开业前三天凡是到饭馆消费的客人都可以免费领到一碗汤,还可以免费送一小碟辣白菜或者辣萝卜。并且前三天客人到李家饭馆消费可以打八折优惠。” 大伙这一看,还有免费送汤送小菜的就觉得有趣,于是就有人想着到店里尝尝看。要是价格不合适或者难处下次不来吃就是了,前三天打折肯定是划算的。 第一百三十一章 开业和山楂 很多的人都是抱着这种心理,然后看到有人进去了就跟着去看看。店里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整洁,桌椅都是新的。墙上挂着一些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卖的吃食都有哪些,还有标价。比方说馒头一文钱两个,肉丝炒白菜两文,等等,一目了然。这样客人不用问,就知道店里都有什么吃的。 李雪儿结合前世快餐的模式,客人进店直接选吃的,直接结账。像馒头、窝头、免费的汤和凉菜提前会准备好一些。客人点完菜直接就盛好然后放到一个托盘里,客人可以拿着托盘在店里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吃饭。 虽然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大家都觉得很是新奇。当然如果有客人点炒菜,会先给客人一个小竹签上面写着客人点的那道菜,厨房做好就会给客人送过去把竹签收回。 不过第一次大家还不清楚饭菜味道怎么样,所以就没有多点。 不过白白的刚出锅的热乎松软的馒头算是抓住了客人的胃,一文钱两个也便宜。还有免费送的汤,看上去就是简单的萝卜汤,萝卜也没多少,可是一喝就发现有肉汤的味道。那可是孙慧娘用大骨头一块炖的,味道肯定好。就是窝头那些客人也发现比自己家里做的好吃,就是炒菜也很是划算。 而且客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馒头或者窝头都没有用碟子装,下面垫了一个叶子。有客人认出来了是玉米叶子。吃的时候用玉米叶子包着馒头也不用担心手上不干净。 第一天店里人来人往,虽然客人不算特别多,但也还可以。李雪儿相信经过哪些客人回去宣传,明天的生意会更好地。大家伙把那些碗碟都收拾干净已经是天黑了,简单的吃过饭就要回家了。张安顺就留在店里后院的房间休息,总要留个人看门才放心。 晚上回到家,在炕上点上油灯,李雪儿就和爹娘开始数钱。基本上都是铜钱,直接用绳子穿起来。每一百枚穿在一起。最后数完了一看,有一千三百多文钱,去除成本净收入差不多也有六百文。一天六百文。这一个月下来就接近二十两银子,李建业夫妻两个对于这样的结果很是满意。 第二天的生意果然比第一天要好很多,人多的店里的座位都有些不够坐的。有些住的近的干脆回家拿来碗碟食盒,把免费送的小菜和汤装起来。再买上几个刚出锅的馒头窝头回自己家吃了。也有些好心的客人吃完就赶紧倒地方给其他的客人。安顺也忙着收拾碗筷擦桌子,后院薇儿在那里洗碗也不是轻松地。还好之前准备的碗碟多,不然就不够用了。 第二天大家都累的不行了,不过收入也直接翻了翻,李建业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不过李雪儿也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店里需要找几个人帮忙了,总不能一家人整天都呆在店里,家里空着没人。而且孙姥爷和舅舅也不能一直在店里帮忙。 “要不再去买两个下人回来。”李建业觉得家里的这几个下人都很不错。于是就想着再买几个。 “家里的下人肯定还是要再买的,不过我觉得也可以问问村子里的有没有愿意到店里做工的。他们来干活咱们给工钱。”店里在找几个洗碗打杂的也就差不多了,至于其他的李雪儿想慢慢打算。 “要不问问李帅家的还有兴旺家的要不要干?”孙慧娘想到了熟人,之前几家就曾经一块做咸菜卖。 “这不合适,李飞现在好歹是个官了,他哥嫂子在给咱么打工不合适,王兴旺家也有生意。”李建业当时就反对了。 这开饭馆打工和之前大伙一块做辣菜一块分红不一样,之前那是大家合伙的性质,可是到饭馆干活那就是给李家打工和下人差不多。大家原本都是朋友,要是那样做了,大家就尴尬了。 “还是爹找村长说说这事,看看附近村子里有没有谁家人本分勤快又想挣点钱的年轻人,那些家里日子困难些的应该是有人愿意的。”李雪儿想着村长家是世代住在这里的人缘也广,认识人多情况更了解。要是李家自己去找,恐怕要浪费时间了。 原本李雪儿也想过贴张告示招聘,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村长帮忙介绍的会可靠些。 李建业第二天带了点点心就去村长家了,一说明来意,村长就答应了。到李家的饭馆打杂还有工钱肯定是有人乐意的,李建业能来找自己那也是看得起他王百川。这十里八村的情况,他可是都熟悉的。 今天是优惠的最后一天,店里的客人明显是更多了。客人都排起了长队,也算是奇观了。人们就是这样,想着就剩下这一天有优惠,明天再来可就没了免费的汤和小菜了,于是这最后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一看忙的厉害,李雪儿都挽起袖子在后院帮忙洗碗。薇儿连着洗了两天碗了,虽然用的温水,可是手在手里泡上两天也都发白了。李雪儿就盼着村长那里能早些找到合适的帮工。估计母亲孙慧娘在厨房再这样忙下去身体也会吃不消的,可不能这几年刚养好的身体因为挣这几个钱给累坏了可就不值得了。 一直忙活了三天,真是连吃饭喝水都和打仗似的,到了第四天客人少了一些,应付起来就从容了很多。李家菜馆的馒头好吃也算是传开了,不少人带着食盒来买了馒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