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石二鸟 …… 凌冽的寒风吹散了秋收的喜悦。 冬天来了。 打了小半年的仗,秦国再次恢复了平静,当然,也仅仅是秦国。 这个时代,和平永远是短暂的,战争才是主旋律。 “雁春君离开了。” 在软磨硬泡了数月后,雁春君终究还是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秦国的态度很明确,可以结盟,但是不能这么快,毕竟燕国的十万军队刚刚跑到函谷关来逛了一圈,要是这个时候秦国就答应了和燕国的盟约,说真的,很没面子。 可能听起来这个理由有些过于儿戏,但事实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就这么儿戏,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严肃。 “我还以为他会继续死赖在咸阳。”嬴辰感慨道。 雁春君的脸皮有多厚,这两个月来他算是见识到了。 只要他出门,无论何时,都能“巧遇”这位忧国忧民的燕国王叔,随后就是一番苦水吐露,说燕国这些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此次联军和秦国的合约,商议赔偿事宜之时,燕国又是多么卑微。 总结下来,行行好,帮帮燕国吧。 燕国的存在对于秦国而言也是一种助力,尽管它很弱,但不可否认的是,燕国的存在让赵国对秦国动手的时候,总是没办法全力以赴,得防着身后的燕国搞事情。 毕竟当年长平之后,燕国的骚操作,是真的把赵国惹怒了。 秦国与赵国虽是血仇,但那也是光明正大地在长平之上打了三年之久,最后虽说秦国使诈,白起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坑杀降卒,但那也是正面战场的交锋。 而且那件事,赵国的内部,赵王是有很大责任的,是他不顾群臣反对,非要将赵括换上,所以,之后赵括那么大的罪责,本应该抄家问斩的,但因为赵括的母亲早就说过,自家的孩子没有那个本事,所以赵王免去了对赵括家人的罪责。 但是之后燕国背刺赵国,那属实是让人看不懂! 不仅让赵国再也无法信任燕国,也让其余几国对燕国抱有一种鄙视的态度! 背刺可耻,落井下石更是可耻,而燕国这两样全占了! 可你要说他背刺成功了也还好,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他背刺失败了啊! 举国之力背刺赵国,结果被赵国仅剩的壮女加上老幼给打了回去! 那一战,世人感叹的不是赵人有多强悍,是燕国太特么废了! “君上,赵国的罗网传来消息,赵王的身体已经扛不住了,可能过不了这个冬天,而一直和我们有合作的郭开,正在请求您的帮助。”惊鲵说道。 “而且当年曾与您有过一面之缘的公子偃也发来了密信,希望您能帮助他登上王位。” 赵国是有太子的,只不过这位赵国的太子春平君目前还在咸阳当质子,前段时间秦赵两国和谈的时候,赵国方面就已经表达了希望将自家的太子迎回去,当然,嬴辰没有答应,吕不韦自然也没有答应。 因为赵国的这位太子春平君,还是有点本事的,若是放其回国继承王位,对秦国将会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而且吕不韦很清楚,嬴辰和公子偃身边的红人郭开一直都有合作,所以,对于这位无所事事,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偃,嬴辰和吕不韦都相当看好! “春平君最近如何?”嬴辰问道。 “前段时间赵国使臣在咸阳进行和谈事宜的时候,这位春平君曾经尝试过偷跑,不过刚跑出咸阳城就被罗网抓了回来,现在还在大牢里蹲着。”惊鲵回道。 “偷跑?”嬴辰有些好笑。 这春平君也是个妙人啊,该不会是想模仿当年嬴异人吧? 不过,居然跑出了咸阳,是有点本事啊。 可这样,就更不能留了! “给郭开回信,让他准备送公子偃继位。”嬴辰说道。 “可赵国方面最近正在和相邦商议,迎回春平君。”惊鲵说道。 “春平君在大牢里过得怎么样?”嬴辰突然问道。 “今年的冬天,可是尤其的冷啊……” “……” “明白。” …… 半月后,鉴于春平君客居秦国已久,思乡之情难以抒怀,经相邦吕不韦与赵国使臣商议,决定送春平君回国。 不过,相应的,赵国得拿一个人来换。 李牧! 这个后世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的兵家先贤,如今在赵国的地位并不高,虽说戍守边疆数十年,在朝内也算得上一员大将,不过相较于一国之太子,这个大将显得也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当这个条件传回邯郸的时候,朝内并没有多少人反对,毕竟大家眼睛不瞎,此次合纵攻秦,赵王是抱着很大的期望能夺回昔日长平所失的,而被嬴辰那一通威胁后,不仅没能打成,赵国反而赔了不少东西。 再加之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将嬴辰与白起的关系提起,致使赵王再次想起了当年长平的惨案,结果,一气之下,病倒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赵王坚持不了多久了,所以,当下迎回太子才是重中之重,失去一个李牧,虽说有损赵国颜面,但相较于太子,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最终,在相国廉颇的游说下,这位将来会为赵国立下大功的名将,无奈踏上了赴秦之路。 “郭开,你确定那嬴辰会解决掉我那大哥?” 送别李牧之后,公子偃回到家中,很是担忧地看向自己幼时的书童郭开。 李牧能被赵国如此轻易的送出,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的。 毕竟朝内有不少官员都是站队于他,如今赵王病重,春平君要是回来了,随时都能继位。 若不是他出面表示,坚决要迎回大哥,病重的赵王其实还真不一定愿意拿李牧去换,朝内也必定会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只是,看到他这个除了太子以外,距离王位最近的人都这种态度,病重的赵王倍感欣慰,也就狠下心,决定用李牧来换回太子。 “公子请放心!洛阳君最是守信!既然答应了我们,春平君绝对无法活着走进邯郸的大门!”郭开信心十足道。 “可是,我怎么感觉将我那大哥扣留在咸阳,更加保险啊?”公子偃怀疑道。 “父王已经时日无多,能不能扛过这个冬天都很难说,而且,这样还能减少一个李牧的损失。” “现在,我拿一个戍边大将去换一个死人,怎么感觉有点亏呢?” 现在的赵偃已经开始以赵王的身份思考问题了。 李牧是赵国的戍边大将,而且一直都没有在朝中站队,将来他继位了,这个人其实是可以重用的。 毕竟,如今赵王病重,相国廉颇一人便把持了朝内的军政大权,来日他继位了,一定是要将军政大权夺回来的,到时候,提拔新人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可现在,唯一一个能叫得上名号的李牧被秦国要走了…… “公子啊!您不能这么想啊!”郭开叹道。 “春平君若是不死,大王如今的身体,要是突然出了事,朝内动荡,那个时候要是秦国再将春平君送回来,与您争夺王位,那该如何是好?” “这……”赵偃面色一紧,确实有这个风险啊。 “而且就算秦国不这样做,等到来日您坐稳王位,秦国再将春平君送回,到时候您又该如何应对?”郭开问道。 “春平君乃是大王册封的太子,他若是回来了,朝内支持他的人绝对不少,而且他还是您同父异母的兄长,不对他动手,您这王位能坐得舒服吗?” “可若是对春平君动手,您的名声上也不好听啊。” “到时候要是再有小人生事,说您为夺王位,杀兄弑父……” “住嘴!!”赵偃面色一冷。 “公子息怒!公子息怒!小人说错话了,小人该死!”郭开连忙道歉。 “本公子从未有过这种心思,你最好把嘴给我闭严了!”赵偃有些心虚地训斥道。 “是是是,是小人说错话了,公子息怒,公子恕罪!”郭开连忙认怂应和道。 其实他刚刚说的也没有问题,如今赵王病重,若是再听闻春平君的死讯,很大概率会一命呜呼,公子偃自然也就能名正言顺地登上王位,还能落一个关爱兄长,孝顺父亲的好名声,毕竟是公子偃大力主张迎回太子,一家团聚的。 虽说一石二鸟,但是,说难听点,这春平君和赵王,都是死在公子偃的手中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