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俱寂,唯有楚皇手指叩响龙椅发出的清脆声,又像是沉重的弦时刻拨动群臣之心。 没有一人站出来。 芈荷有些失望。 他随手指了指最前排的一个老臣。 是令尹景桓,出自王族景氏。 “景王叔有何高见。” 芈荷语气低沉,似是不经意问道。 景桓硬着头皮走出队列,恭敬地礼了礼。 到底是纵横朝堂三十余载的狐狸,心底很快便有对策。 “臣请陛下出兵增援郢,协同郢之守军共击来敌。” 听了这话,芈荷转头看向了柱国黄宣。 “柱国统领我大楚兵马,以为令尹之议如何啊。” 一个身穿重甲,面上无髯的将军走出阵列。 银亮的盔甲重重撞在地上,瓮声道。 “臣以为不妥。郢之驻军超过二十万,而寿春可战之军仅余四十万。匡卫国都尚且不足,如何有余力增持他处。” 说完,黄宣冷笑了一下,看向两侧分立的楚国贵族。 “若是诸位肯出粮帛与部曲来援,本将愿亲率大军前往。” 眼见火烧到了自己的身上,楚国贵族们坐不住了。 一个又一个先后站出,纷纷以郢守备充足为由,请楚皇三思。 芈荷的脸色有些难看。 反倒是景桓的眼中闪过一抹了然。 他早就算定了柱国黄宣不会轻易出兵。 问题便抛给了有封地和食邑的封君。 三大王族可脱身事外。 台下的朝臣争斗愈发激烈。 柱国一脉的武勋和武将,与平日里自恃身份的楚贵族争得不可开交。 偌大的朝堂宛若集市,粗言秽语不绝于耳。 芈荷的脸色愈发阴沉。 连带着宫里的气压越来越低沉。 察觉到不对,底下的楚国朝臣们纷纷噤了声。 “诸位可有结果了。” 芈荷淡淡道。 堂下再无一人敢回答。 “那就朕来说。” “来人!左司马,玉尹,平武伯哄乱朝堂,各自杖责二十,罚俸一年。” 话音刚落,便有数十带甲武士步入大殿,从朝臣中架走三人。 一人披甲,是个将军。 另二人锦衣华服,俱是贵族。 很快,殿外传出了告饶声。 朝臣们纷纷低下头,再不敢与楚皇的视线对上,唯恐自己下一秒也被拖出去。 芈荷满意了,连带语气中都带了一抹笑。 “便由朕来出个主意,诸君以为如何。” “谨遵陛下圣谕。” 朝臣齐声道,空前形成了一致。 “食邑五千以下者,出银一万,粮五百石;五千以上者,出银三万,粮千石。国库再出百万,冲作军费,柱国征十万卒驰援郢。” 此话一出,台下沉默了。 贵族们心疼钱帛,却又不敢顶撞楚皇。 各自叹了口气,无奈摇了摇头,只当是花钱消灾。 柱国一脉除却武勋,皆无食邑,自是服从多数。 眼下楚皇亲自筹措军费,定然不会推托。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道。 景桓看着龙椅前神态淡然的楚皇,眼中闪过一抹忌惮,却又有释怀。 抛砖引玉是假,杀鸡儆猴才是真。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显然已将帝王心术拿捏得炉火纯青,对楚国是好事。 可是楚皇英明,三大王族的重要性便下降了。 身为景氏一族的族长,这一代的景王,景桓觉得自己需要做些什么。 他再度走出人前,躬身一礼。 “今强秦来犯,国难当头。圣人云:天子守国门,皇子死社稷。为壮我军,老臣请陛下允太子亲征。” 芈荷皱了皱眉,摸不清这老家伙的主意。 他本就不喜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