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使命是阻断所有来自赵国的援军,不要让赵国援军渗透进长乐战场,助白起一臂之力。” “孙儿还有事情禀报父王。” 赵扶苏想好了趁此机会要为自己要一点好处,要改变长平之战结局必须趁早要筹码在手。 秦昭王不由得叹了口气,估计是又想起之前印象中没出息的嬴子楚样子,没看到白起来信中极力推崇的那种神武之气,以为赵扶苏怕了,不敢上阵拼命。 “我大秦公子哪有贪生怕死之辈。原本不该派公子亲临前线,但是祖父看到武安君对你很是推崇,想到你有过人之处,欲打破常规,给你施展机会,难道你要退缩?” “祖父,孙儿在赵国已然呆不下去了。长平之战,武安君必定能扫平被围赵军。我若还呆在赵国,必死。孙儿愿意令援军前往百里石长城拒赵国援军,但请求事成后祖父将长平赐给孙儿作封地。” 秦昭王听到赵扶苏这么说,倒是显得诧异。朝堂之上开始议论此事。丞相范雎站了出来: “臣赞同封公子子楚为长平君。一则,若公子子楚能成功拒止赵国援军,则军功巨大,以此军功封长平君足够。” “二则,秦王封赏在前,公子为建功立业,必不负王恩,当殚精竭虑完成王命。若子楚不能建功立业,自然不能得封地,秦王亦不违例。” “三则,公子子楚若得长平封地,直接与赵国接壤。子楚在赵国为质子,熟悉赵国情况。而秦国之力,暂时不能全力经营上党。公子子楚以长平封地为舞台,大有用武之地,可为秦王分忧。” 秦昭王这么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赵扶苏对范雎也是刮目相看,想不到他能猜到赵扶苏些许的如意算盘。 “我还是小看了大秦法家集团。这还是第一次跟法家权臣打交道,想不到范雎如此厉害,看问题时,直击我心!” 赵扶苏如愿拿到了长平君封号,只是现在封号下的领地还是战场,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拿下来。 赵扶苏领了诏书到河东郡征兵。 “公子,我河东郡昔日为魏地,青壮已久不出征,不知道能不能上阵打仗?” 郡守哭丧着脸。 赵扶苏心里鄙视他,战国时代,只要是手能拿起武器的男子皆可上阵,这是魏地民不想为大秦卖命的借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奉秦王诏命,提前将赏赐发下:只要是家中有十五岁以上男丁随我出征的,每出一位男丁,家中进爵一级,郡守即刻按照新爵位发放待遇。” 果然,赵扶苏带来的秦王诏命一经发布,整个河东郡郡民纷纷奔走相告: “秦王答应将河东郡纳入大秦本土管辖,只要出兵丁,即晋爵,同享大秦国运与财富。” 河东郡郡民家中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到征兵所登记造册。 赵扶苏得新兵二十万,任监军。兵分两路,一路五万,前往驻守百里石长城的司马梗骑军处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