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师

【预收文《贫家女的大明青云路(科举)》,女扮男装考科举,下拉看文案。】腹黑神棍女主x唯神主义男主打工人冼如星一朝穿越,变成五百年前王府供奉的女道士。师父贪财好色,同门勾心斗角,下人各怀鬼胎。为了生存下去,冼如星只好开始了自己装神弄鬼的神棍生涯。正当...

第38章
    好在蒋氏是个精明能干的,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后一家人坐船从湖广到达京城通州湾。

    而玄一作为冼如星白糖生意的合伙人,身份重要,自然也跟着一起上路。

    船速不比官道,行了一个多月方才抵达,经过长时间的奔波,一行人都不免疲乏。

    此时徒弟妙乐蹦了起来,高声道:“师父,我好像看见船岸了,咱们终于到了!”

    “老实点儿,这么大了怎么还跟泼猴儿似的,告诉你京城不比安陆,都把之前那些气性收一收,不然我可护不住你!”玄一呵斥,但同时,心中也不免激动。

    总算是到了啊!

    这么多艘船,停靠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过当地已收到消息,为了给皇太后让路,早早就清了场。

    冼如星带着内侍宫人们站在岸边,见到蒋氏,连连行礼。

    “仙师莫要如此,”蒋氏赶紧将人扶起,之后握着对方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路上船队也会停下补给,京城的消息偶尔传到耳中,各种勾心斗角你来我往听得她心惊肉跳,想到儿子不过十五就要面对文武百官,不由悲不自胜。

    万幸的是,冼如星考虑得周全,也是害怕蒋氏听到什么自乱阵脚,不断派人给其送信,每每都捡好听的说,蒋氏性情坚毅,如此也算稳住了。

    “娘娘,您与公主乘轿回宫便是,陛下在宫中等着呢,此处剩下的便交给贫道吧。”

    “这……”蒋氏知道如此多人必定琐碎异常,因着太想念儿子,加上冼如星百般规劝,最终还是答应了,“如此便麻烦仙师了。”

    冼如星微笑点头,待送走蒋氏后,对着远远站着的玄一打了声招呼,上下扫视一番,打趣道:“玄一掌教今儿穿得真鲜亮啊。”

    “嗨,这不是怕给冼道友丢人吗。”玄一不好意思地挠头。

    对于冼如星,他现在是真服了!不服不行,自己在兴王府快十年,做的最大的事儿也就是跟兴王喝杯茶,结果人家才来多久,不光成了王府座上宾,还进了皇城。别的不说,单论那白糖,每年的利润他想起来都头晕。

    这几个月冼如星忙着宫中事务,将一部分生意交由玄一管理,所以即便是在船上,老道士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见了面,头件事儿便是汇报白糖最近的销售情况。

    “江西,浙江两地如今基本上都部署好了,按照你之前吩咐的,先是在当地开了几家糕饼店,生意火爆地不得了,没过几月就有其他店效仿。”玄一言辞间有些不忿。

    冼如星倒是不在意,“应该的,本身奶油黄油也不难做,只要了有心,迟早能发现。”

    “嘿嘿,不过嘛,那些个学人精没什么本事,舍不得用料,做出来的口味差远了,冼道友之前想出来的‘商标’法是真厉害,咱们糕饼店油纸上印的唐寅画的美人图,如今不少人家只认这个标志,听闻甚至有些商户高价收油纸的。”

    冼如星摇头,“哪里是我想出来的,不少木匠石匠干完活儿都爱在背出刻上自己家的图案,不过玄一掌门不怎么涉及此处罢了。”

    “那糕饼店不过是小道,目的还是为了打开白糖销路,做生意不能做绝了,你吃肉,总要给人留口汤,否则即使用身份压人,各路商家也赶联合起来将你赶出去。告诉糕饼店那边,估计过阵子牛奶羊奶一定会涨价,到时候不许有半点偷工减料,宁可不挣钱也要保证质量,口碑起来后,可以走细水长流的老字号路线。”

    玄一一字不落地听着,结果听完之后却陷入沉思。半天,对着冼如星拱手道:“冼道友,我知你信任在下才将这些东西全权托付,但其实,老道我并非是这块料。这段时间光是这糕饼店就让我头疼了,也不怕你笑话,当时知道有别人抄袭咱们,晚上愁的牙龈都肿了。你说的那些什么细水长流,就算再给我个脑子也想不到。”

    “要不然,你还是托付给别人,老道我继续领着小的们造白糖吧。”说完,可怜巴巴地看着她。

    冼如星微愣,旋即扶额,是了,这倒是自己的疏忽,玄一道人虽然能言善辩,但这么多年的炼丹修道生涯使其本质上更偏向一个技术人员。就连管理门人都全凭自己心意,否则妙乐也不会跋扈那么长时间。如今自己手下没人,随便挑他顶上去,还好老头儿脑子清醒,自动请辞,否则时间久了,怕是会酿成大祸。

    于是连忙道:“掌门何必妄自菲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白糖乃如今主要赚钱的路子,现在到了京城,销路更多,所需的量也再次扩大,如此还需要你再加把劲,至于生意上的事儿,我再寻他人就是了。”

    达成心愿的玄一只觉得浑身轻松,再三谢过后便招呼门人们帮着搬东西。

    而冼如星这边,面对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却犯起了愁。

    27. 第27章 大明才子

    作为母亲的贴心小棉裤,朱厚熜自然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如今帮蒋氏争取到了名分,能够进到紫禁城生活,那么接下来马上就是下一步——给亲妈盖房子。

    之前也说过,明朝太后并未有专门住所,就连张氏也是在仁寿宫和清宁宫之间搬来搬去,如今嘉靖身份特殊,一宫两太后,总不能挤在一起。于是他早早命工部开始修缮寝宫,朝廷知道此时拖不得,于是也没几个反对的。

    新的太后寝宫以原有清宁宫的一部分为基址,在其之上进行拆除后修建,朱厚熜将之命名为“慈宁宫”。从此之后,蒋太后住在慈宁宫,张太后住在仁寿宫,两地相距半个时辰路程,也算互不打扰。

    朱厚熜近乎献宝似的为母亲姐妹展示宫中一切,表示这里所有陈列摆设都是他亲自挑的,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像是个寻常人家十五岁的孩子。

    蒋氏温柔地看着儿子,等他说完,方才拉过对方,看这相比分别之时瘦了一圈的朱厚熜,心痛道:“怎么抽条成这样,是不是忙于政事没好好吃饭?”

    “没有,儿子现在胃口特别好,估计是在长个头儿,每天晚上腿都抽筋。”朱厚熜连忙解释。

    “抽筋?会不会是什么别的毛病,要不要请太医看看?”蒋氏原本只是随口一句,谁知“太医”两个仿佛触动了朱厚熜身上的什么开关,面色大变,连连摆手。

    “不必不必,千万别叫太医,”向来矜持冷静的少年难得露出惧色,旋即又道:“母妃你以后要是不舒服了,先跟我说。”

    蒋氏迷迷糊糊地点头,不明白儿子怎么闹这一出。

    但其实此也不怪朱厚熜,明朝的太医院实在太过奇葩。

    朱元璋继承元朝户籍制度,将全国户口分成民.军与匠三类,其中医户属于民,大部分要求子承父业,不能随便更改,而太医的选拔大多都是从世代医户中挑选。所以一个人,哪怕资质平庸,只要你家里是医户,然后简单的考试通过了,你就很有可能来给天子看病。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