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战国玉璧 张铭宇有些拘谨的来到了何老的面前,把手上的茶叶给放到了茶几上面说道:“何老,打扰了,给您带了一点茶叶,您尝尝味道怎么样!” “不错不错,坐吧!”何老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果今天张铭宇带的是一些价值极高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那种古董翡翠的话,那他可就要把张铭宇扫地出门。 所幸张铭宇没有打算走那些歪门邪道,这些茶叶价格并不高,何老便是很爽快的收了下来。 “何老,我这一个大活人站在这里,您老人家看不到吗?现在眼里就只有张铭宇这个家伙了吗?!”莫雨瞳嘟着嘴,有些不开心的说道。 “你这丫头又不是第一次来了,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难道还要老头子我招呼你不成吗?赶紧坐下吧!”何老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 “什么嘛,明明就是何老您偏心!”莫雨瞳撅着嘴,坐了下来,虽然表面上看着似乎还是有些生气。 但是眼光已经落到了此时何老在茶几上摆着的那一块儿形状有些奇特的玉器上。 “何老,这是什么玉器啊?”莫雨瞳一双美眸紧紧的盯着茶几上的这块玉器。 但是看了好半天也看不出来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莫雨瞳的眼力虽然不错,但是术业有专攻,她所学习的大部分的知识还是有关于各种瓷器和部分书画。 对于玉器了解的也只是一个大概,能够看出那天的唐代龙纹玉佩,还是在何老的提示之下。 眼前这一块看起来并不怎么精致的大家伙,让她有些二丈摸不着头脑,但是她很清楚能够摆在何老的桌上的,绝对是个好东西。 “怎么?你这丫头看不出来吗?”何老微微地笑着说道,似乎是有点故意刁难的意思。 “何老,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之前学习的都是瓷器和书画的相关知识,在玉器这一块可是薄弱的很啊,您这可是在故意刁难我了!”莫雨瞳撅着嘴说道。 “小张,有什么想法吗?”何老没有理会莫雨瞳的抱怨,反而是将目光落在了张铭宇的身上,隐隐的有着一丝精茫闪现。 张铭宇端坐着,身子距离这一块儿奇形怪状的玉器并不是太远,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有些不太确定的询问道:“何老,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一块应该是战国玉璧吧?” “战国玉璧?”莫雨瞳惊讶的喊了一声,虽然对玉器方面不太了解,但是也知道战国玉器战国时期的东西保存下来极为不易,这种玉璧的存世量更是稀少。 不过在当前的古玩交易市场上战国玉璧的交易价格普遍不高。 “不错,这的确是战国玉璧!”何老轻轻地点了点头。 “何老,您今天怎么想起把这战国玉璧给摆在桌子上了?”莫雨瞳有些疑惑的问道,以往何老桌子上摆放着的那都是一些国宝重器,很明显,这块战国玉璧根本就和国宝重器够不上关系。 “因为这块战国玉璧是一件赃物!”何老轻轻的叹了口气。 “赃物?”张铭宇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明所以。 “这块玉璧是不久前战国一座王侯墓群中挖掘出来的玉璧中的一件,那一批玉璧足足有20多件,最大的玉璧直径18.5厘米,最小的13厘米,分别雕饰兽面纹、蒲纹、涡纹、卧蚕纹,且均为新疆和田玉质,玉质精良、做工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国之瑰宝啊! 可惜,财宝动人心,被一群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给偷走了,这一块儿就是被偷走销赃的其中一件。 目前找回来的仅仅只有10多块,还有十几件玉璧在外面流散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瑰宝才能被找回来!” 何老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目光中充满着惋惜。 “这些家伙实在是太可恨了,简直跟盗墓贼一样的可恨!”莫雨瞳愤愤不平地说道。 “小张,你来说说这块玉璧吧!”突然间何老江那块儿战国玉璧从桌子上拿起来,然后递到了张铭宇的手里。 张铭宇连忙的伸出双手,将战国玉璧紧紧地捉住。 他很清楚,这是何老在向自己出题。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目光渐渐变得沉稳,回想着自己这段时间所学习到的有关于战国玉璧的知识。 同时莫雨瞳也将目光落在了张铭宇的身上,同样也是有着几分紧张。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简单来说,在古代是可以做聘礼的。 《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根据目前已知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状况分析,各式玉璧在玉礼器中使用较为广泛,凡贵族朝聘、庙堂祭祀、丧葬礼仪等,用璧都有规定。 从体型上,玉璧分大小两种,春秋战国时期,大者作为天子、诸侯或贵族礼天之器,用圆形青玉,象征苍天。 《周礼·冬官·玉人》有记载: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说明王者用玉有严格规定。 此外,人们还以玉祭祀祖先,以玉陪葬,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墓葬中,一般都有用玉器陪葬的习惯,从陪葬的玉器数量和质量上可以看出墓主的大概身份。 通过这些种种可以总结出玉璧的主要用途,一为祭器,用以祭天、祭山、祭海、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三为葬器,作辟邪和敛尸之用。 严格意义上来说战国时期是古代玉璧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玉璧既承袭了西周、春秋时期的风格特征,又有区别于传统的变革创新。 战国玉璧在形制、纹饰和工艺水平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后代形成玉璧发展的鼎盛局面提供了极好的范式和基础。 这一时期的玉器是我国玉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同时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儒学者继承并发扬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将玉道德化、人格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