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威武候的请战,武将方面的其他将领也跟着站出来纷纷请战。 太师闻仲身为三朝元老,在武将当中影响力颇深。 如今太师闻仲战死在黄天教妖人手里,三万神武儿郎也覆没在了黄天军手上,这些武将自然都要站出来为太师闻仲和三万神武儿郎报仇。 再说,对于武将来说,能够征战沙场那是求之不得。 看着武将方面纷纷站出来请战,周晨没有表示,而是又看向了以丞相袁博为首的文官。 兵者诡道也。 自古兴兵都不是小事。 正所谓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将的意思周晨知道了,那么周晨想看看文官方面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皇上,老臣一直觉得擅动兵戈乃国之重事。” “可是如今,北方四州之地反贼四起,他们夹裹百姓,攻城略地,已经有多个府地被其攻陷。” “如果不能及时剿灭这些反贼,恐会造成大患。” “尤其是黄天教妖人,最擅蛊惑人心,已经攻占了大半个雍幽二州之地,成为了北方四州第一大反贼,还杀了太师闻仲,覆灭了我朝堂三万神武卫。” “我大周朝廷要是不立马派遣大军将其剿灭,那我大周朝廷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所以,老臣以为,应当立即调动大军前往北方四州之地,剿灭反贼。” 丞相袁博站了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道。 “皇上,臣赞同丞相的意见。” “朝廷应该立马调动大军剿灭这些反贼。” “否则,北方四周之地危矣,大周危矣。”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赞同丞相袁博意见的说道。 紧接着,兵部尚书,八贤王,刑部尚书这些文臣也纷纷站出来谏言。 他们的意思和武将一方面一样,那就是立马出兵前往北方四周之地剿灭反贼。 这是大势所趋之势。 周晨看着文臣的意思和武将一样,便点了点头道;“既然众位爱卿的意思都是立马调动大军平定反贼,那么众位爱卿以为何人领兵出征北方四州之地合适?” “神武十二卫又该调动多少兵马出征?” 周晨问向了百官。 这才是商议的重点。 百官听到周晨的话后,眉头都是一皱。 如今北方四州之地反贼众多,尤以黄天教的黄天军实力最为强大,接下来就是逍遥王周潜,在代州也是佣兵十几万造反。 除了这两股最大的叛军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反贼叛军还有十几个。 要是调动的大军少了,根本就不足以剿灭这些反贼叛军。 可要是调动的大军多了,那这洛阳的防御就会空虚。 毕竟神武十二卫如今已经战死了三万神武卫,只剩下十一卫三十多万兵马。 还有将领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要是出征平叛的将领选择不好,那别说是平叛了,会累死三军的。 如果大将军武进和太师闻仲二人在的话,那么率兵出征平叛的将领无疑这二人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大将军武进和太师闻仲二人都死了。 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威武候合适了。 毕竟威武候也是成名老将,跟随在太师闻仲身边,一生也是征战无数,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仅次于太师闻仲。 要不然太师闻仲在去西北四府之地的时候,也不会让威武候执掌北营神武六卫。 “皇上,老臣以为威武候合适。” “威武候一生征战无数,也是成名老将,在军中的威望仅次于太师。” “由威武候领兵前往北方四州之地平叛,最为合适妥当。” 丞相袁博推荐了威武候作为这次出征北方四州之地平叛的将领。 在大将军武进和太师闻仲死后,如今的朝中,抡起在军中的威望和统兵能力,也最属威武候强了。 其他的将领就差一些了。 所以,不管是百官,还是丞相袁博,第一个想到出征平叛的将领就是威武候。 周晨闻言后,点了点头,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看向了其他的官员。 “皇上,臣也赞成威武候领军出征。” “不过,北方四周之地反贼如今众多,臣觉得光靠威武候一人恐怕独木难支。” “所以,臣以为,吕布将军应该和威武候一起率军出征,二人分别统帅一军,分两路平叛。” “这样,一旦一方出了什么变故,另一方可以支援,更稳妥一些。” 兵部尚书站了出来说道。 其实要抡起统兵作战,兵部尚书一点都不比威武候差。 要不然,兵部尚书也不可能坐上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统领整个兵部。 这个位置可不是什么人能坐的。 要是不知兵事,不懂统兵,没有一定的军功积累是坐不上这个位置的。 只是威武候的威名比兵部尚书更大一些罢了。 随着兵部尚书的谏言,八贤王也站了出来。 “皇上,臣赞同兵部尚书的意见。” “如今北方四州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威武候一人恐难以剿灭所有反贼。” “如果吕布将军能一同率兵出征的话,可以更快速的剿灭反贼,平定北方四州之地的叛乱。” 八贤王周贤可是知道吕布的战力,那是一戟能击飞周如山这位半步天人的存在。 再加上吕布又是武将。 要是吕布能率军出征的话,那北方四州的乱局就可以定了。 至于威武候,威望和领兵作战能力的确是目前朝中最强的,可再强能强的过太师闻仲吗? 连太师闻仲都战死在了黄天教妖人的手里,那威武候一人率军去平叛,那不是给人家送菜吗? 所以,这也是兵部尚书和八贤王二人谏言吕布一起出征的原因。 “那兵马呢?” “调动多少合适?” 周晨又问道。 “皇上,神武十二卫,如今一卫三万人跟随太师战死在了西北四府,只剩下了十一卫三十多万兵马。” “而神武卫是镇守神都洛阳,威慑天下的根本,洛阳的安危也是重中之重。” “所以,臣以为,神武卫最少的留下十万兵马镇守洛阳。” 兵部尚书统管兵事,所以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 兵部尚书立马又站了出来说道。 而八贤王和威武候等其他大臣也都是纷纷附和。 洛阳身为大周神都,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 要是没有足够的大军镇守,一旦突发什么意外情况,那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所以,百官的意见都是,神武卫最少的留下十万大军镇守神帝洛阳。 周晨见房玄龄一直没有开口,便看向了房玄龄;“房玄龄,你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