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工程队,这六支工程队无时无刻都有工程要修,根本修不过来,福建的基础设施基本上算是一穷二白。89kanshu.com 不过对于夏钧来说,目前最紧迫的不是道路的问题,而是港口的问题。 9月8日,夏钧亲自赶往宁德考察,他要在宁德建一个走私港口,如此才能避过海关。 宁德港是个优良的深水港口,夏钧到这里考察了一圈,本来打算建一个集装箱码头,但考虑到其他国家没有使用集装箱,这东西貌似没用。 集装箱的好处就是降低运输成本,但其他港口必须有集装箱装卸的设施,否则会变得更不方便。 夏钧感觉很有必要在世界上推广一下集装箱,不过想想好是算了,目前中国是一个进口国,而不是一个出口国,推广集装箱对中国市场来说是不利的。 一旦集装箱推广开,外国商品的价格将会下降,从而进一步冲击中国市场。应该在中国排挤掉洋货后,再推广集装箱,使中国的商品出口时降低价格。 既然集装箱码头没有建造的前提条件,夏钧只能建造一个散装码头。 散装码头不用什么成本,10万点积分就可以修一个很豪华的码头了,于是夏钧在宁德港修了两个散装码头。 走私船只自然要自己买,在系统中买货船,分好几种级别的货船,当当前这个时代的货船定价是排水量在1万吨及以下的货船30点积分1吨,购买一艘排水量为1万吨的货船需要30万点积分。 排水量2~5万吨的货船的价格则是40点积分一吨,5~7万吨的则需要50点积分一吨。 而兑换更先进的货船,吨位价格成倍往上翻。 越先进的越贵,越大的越贵。 大也有大的好处,因为船造得越大,前进所需的动力比例就越小,这一点夏钧隐约记得,好像是船只每扩大多少倍,所需扩大的动力小于船只扩大的倍数。 所以人们为了多运东西,把船越造越大,越大存放燃料的空间比例就会缩小,因此也就越划算。 …… 看完不要忘了投票哦 第一卷第六十一章:秋收! 第六十一章:秋收! 既然系统都这么分级了,夏钧自然也就是兑换30万点积分一艘的1万吨级货船,毕竟1万吨比两艘5000吨的划算。 货船还是比较划算的,30万点积分换一艘1万吨级的货船的确不是太贵,主要原因就是夏钧兑换的是这个年代的货船,不是超时代的。 所以夏钧兑换了5艘1万吨级的货船,花掉了150万点积分。 随即夏钧发电报给在美国的陈家毅,让他办个运输公司,想办法弄几个牌照来,以后这些货船直接挂上美国牌照。 有了美国牌照,这些货船进入中国港口时的关税就十分优惠了。 5艘货船停在码头,夏钧派了一个连在码头驻守,便返回了建安。 “夫君,我们买的原材料已经运到福州了。”李诗婧见夏钧回来,连忙对他说道。 “运来了什么?”夏钧问道。 “1万吨棉花,还有2万吨铁矿石,以及其他的一些化学材料,我已经让运输队去运了。”李诗婧说道。 “嗯钢铁厂必须马上开工。”夏钧点了点头,抱着李诗婧的腰肢,温言软语的说道:“夫人辛苦了。” “你也别累着了。”李诗婧伸手温柔的帮夏钧擦拭额头的汗迹。 …… 由于运来的原材料较多,夏钧一边让运输公司派拖拉机去运,一边购买机船,建溪的航道过两天就要通航了,30吨的机船必须到位。 这种30吨的机船极为便宜,这种东西比汽车还没有技术含量,就一个柴油机,后面装个螺旋桨,再装个船舵就ok的东西。 一艘排水量30吨的机船仅需100点积分便能购买到,十分的优惠,夏钧之前已经兑换了十几艘给那些船夫培训。 既然航道要通了,夏钧一口气兑换他500艘,也才花掉5万点积分,用河道运输果然划算。 此时建溪因为水坝的修建,水位已经上涨了许多,过两天便能通航,而水电站则没这么快建好,还要过半个月才行。 除了派遣拖拉机去运输外,那些原材料就先放在福州的仓库,等河道修建好了,再用这些机船进行运输。 海运方面需要水手,夏钧当天派人到福州、厦门等城市张贴告示,福建作为一个临海省份,海员是中国各省中数量最多的,为此夏钧丝毫不担心招募不到水手。 …… 秋收如期而至,这年秋收闽西北的百姓无疑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的水田都种上了高产水稻。 这些高产水稻长得非常茂盛,特别是下了化肥之后,可谓是长得枝繁叶茂,稻穗长得和其他水稻不同,其他水稻是稻穗上端才长稻子,而保安团发的高产水稻在中端依旧可以长稻谷。 今年的丰收十分不同,今年保安团发下了打谷机,同时乡镇的自治议会也成立了运输队,开始收割稻谷,自治议会的运输队就开来了,免费为他们运输稻谷。 不仅生产工具改善了,而且还不用交税了,只要交两百斤稻子就上去就行了,这高产水稻只要种得细心些,一亩地收个一千四百斤是最少的,交两百斤上去还有一千两百斤,相比以前增长一倍不止。 百姓对保安团的拥戴此时已经发自骨子里了,谁敢说保安团坏话,绝对跟谁急。 不过问题很快来了,前来闽西北收购粮食的粮商见今年闽西北的粮食产量这么多,纷纷压低收购价格。 一石大米的收购价降低到了一块银元。 林德宝向夏钧反应这个问题后,夏钧想了想,说道:“既然那些粮商要压低价格,那这生意我们自己做,你去和老百姓说,我们一石大米一块五收了,不过要先打条。” “好,我马上去。”林德宝连忙跑了出去。 林德宝刚出去,电话就响了,夏钧拿起电话,“什么事?” “团长,贸易小组发电过来,他们已经在美国旧金山找到了一家倒闭的运输公司,那家公司有5艘7000吨级的货船,对方开价300万美元。” “发电回去,他们感觉可以的话,就把那家公司买下来。”夏钧直接说道,然后便挂了电话,接着打给李盛国那小子。 “姐夫,什么事?”李盛国接到夏钧的电话后连忙问道。 “工作的时候不要叫我姐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夏钧对李盛国训斥了一句,李盛国那连忙答应。 “现在银行能抽出多少资金?”夏钧问道。 “大概三百万银元吧不过再过些天就会多了,福州、厦门那边的银行运营状况很不错。”李盛国说道。 —————— 冲上点击榜了兄弟们很给力还有票吗? 第一卷第六十二章:航道开通 第六十二章:航道开通 建州银行属于零售银行,能办理的业务较多,不过也仅限于福建境内,但利息开得比较高,因此存钱的人很多,而且很多人都是存定期。 “你马上把这100万银元打到美国那边去,贸易公司那边有要用。”夏钧说道,陈家毅那边的资金还是够收购那家运输公司的,但收购了之后就没什么钱进口原材料了,夏钧此时正在搞进出口贸易,自然要有原材料。 “明白。”李盛国连忙应道。 “好了,就这样吧你小子那边别给我乱搞。”夏钧对李盛国交代了一句,然后挂了电话。 …… 由于夏钧允许陈家毅自己做主,陈家毅在两天后就买下了那家贸易公司,那家贸易公司不仅有牌照,而且还有海图,以及一些船员和精通跨国运输的管理人员。 夏钧让陈家毅全都拉到福建来,那些管理人员全给高薪,并且让那七艘货船马上前来福建。 夏钧此时要搞进出口贸易,自己的运输公司得尽快办起来,运输这块要是跟不上,那就不好了。 塔娜那小妞发电报过来了,专利都给夏钧申请了,有几样已经通过了申请,有的则还在审核之中。 这几天塔娜发电报过来追问夏钧要多久才能把货物运到美国去,她这个经销商已经把公司都成立起来了。 塔娜指明要经销卫生棉、打火机、香烟,同时建安这边生产的棉布和纸张也要,显然这个富婆看到了商机,心里热切得很,天天给夏钧发电报。 为此夏钧只好天天给她回电报,说工厂才刚建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夏钧的那些工厂已经建好了,不过工人熟练生产还需要一点时间的,月底应该能全面开工。 现在夏钧在到处招工,那些被俘的绿营兵都不想回去了,很多都想继续留在建安,毕竟在这里有吃有喝的,过段时间放出去了,到工厂、工地上做事还有工钱拿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保安团管的地方,没有乱七八糟的税收,日子可好过得多。 纺织厂的运转倒没有问题,只是钢铁厂必须尽快运转起来。 航道也开通了,三十吨的机船开始在建溪行走,数量如此众多的机船来到福州,让福州码头的人纷纷吃惊。 500艘机船开始在闽江和建溪上日夜运输棉花和铁矿石,运往建安码头后卸货运往工厂。 这些机船的速度很快,由于用了柴油机,船夫只要把好舵就行了,运输起来也轻松得多了,运输效率比原来的麻雀船提高了几十倍。 如此高效率的运输,大大节约了成本,其成本比拖拉机运输要低出许多。 钢铁厂有了铁矿石,很快便运转了起来,这些铁矿石是进口的,所以都是纯度较高的富矿。 而钢铁厂原本就有,夏钧现在不缺钢铁厂的人手。 钢铁厂一运转,夏钧又兑换了一些轧钢机等机械,用来生产钢管、钢板、钢筋、钢条等商品。 自己以后要修铁路,还要有造钢轨的。 夏钧想到这里,又兑换了生产钢轨的设备,设备并不是太高档,产量也不是太大,只是满足内需用的而已,以后修铁路不用靠进口钢轨就行。 除此之外,夏钧的小五金制造厂则拥有制造菜刀、剪刀、钢锯、卷尺、螺丝、铁钉等小五金的设备。钢铁厂的刚才一部分直接出口钢材,一部分则送到小五金制造厂生产小五金器具。 此时中国每年需要进口22万吨钢铁,小五金除了汉口的比较出名,但汉口的小五金和其他地区的小五金一样,都无法抵挡洋货的侵袭。 同时夏钧又兑换了一些制造铁器的设备,如铁锅、铁锤、锄头、铲子,这些铁器是不能放过的。 既然有了钢铁,那便要将本土市场上有关于铁的洋货统统排挤掉。 …… 此时半个福建已经纳入夏钧的行政范围,秋收一到,暴力抗税遍地开花,一些知县识相点,接到保安团的通告后就不派人去了,一些知县却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派人下乡去收税,结果被保安团乱棍打了回去。 一些地区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不过那些不识相的知县都死得很惨,不久就有两个知县被坐了‘飞机’,直接被炸死在衙门后面的庭院中。 夏钧的凶名传遍了全省官员,这场秋收正式确立了夏钧横行福建的地位,自此没有官员敢与夏钧抗争。 而夏钧在闽西北则忙着收购粮食,因为老百姓信任保安团,所以都把粮食卖给了夏钧,拿白条也愿意。 保安团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是做出来的。 老百姓心里最清楚谁对他们好,粮商来收粮才一块银元一石,保安团却以一块五收去,虽然是白条,但老百姓信得过,自然也是欢欣鼓舞。 不过没几天就闹出事来了。 警察局打来了一个报告电话,说有农民要求粮商退粮,结果那个粮商不退,还把人打伤了。 在本团长的地盘杀价,还敢打人,活腻了真是。 “先给我抓起来。”夏钧对电话那头喊道。 ———— 第二更到 兄弟们还有票吗? 第一卷第六十三章:走私 第六十三章:走私(第三更) 感谢“方甫合”、暧昧与你12、天天猪的一天、飞亚四位同学的打赏,以及yy我最牛同学的评价 第三更到,0点准时有一章 ———— 警察局很快就把那个粮商抓了起来,第二天就送到了法院去了,法院当天就给出了判决。 判处打人的粮商赔偿医药费五十元,所购粮食属于正常市场买卖,不予退回。不过打人就不对了,有什么可以向警察叔叔反应嘛因此还处于500块银元的治安罚款。 夏钧虽然要求严办,但也不能胡来,把商人吓跑就不好了,处以五百元的罚款已经是非常重的了。 自治区内的法律必须正规化,治安等等也需要正规化。法院公布判罚后,那些前往法院旁听的商人也算服气。 那个被抓的商人原本被吓了个半死,被保安团抓起来,那下场他在脑子里幻想了无数种凄惨无比的结果。 结果到判决的时候,只是判处了500元的治安罚款,以及50块银元的医药费,而且粮食还不用退,让他大感意外。 等到交罚款的时候,那商人边交钱还边说法院判罚公道。 这些商人见夏钧提高收购价,也把收购价提到了一块五,其实一块五他们还是有赚的,就算粮价跌了,但每石粮食起码还有一块银元的利润,何况来自治区买东西路上没有收税的关卡。 中国每年还要进口37.3万吨大米,以及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