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GL]

《归途》作者:若花辞树文案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共白首。注:1.本文是《清平乐》现代篇。2.HE。主角:崇华(隋辩)、崔贞第1章一天下来,都市的繁华染着夕阳的余晖映

作家 若花辞树 分類 百合 | 26萬字 | 137章
第52章
    这个朝代最著名的皇帝是第三位皇帝夏景帝。他在位时间不长,大约只有十一年,短短的十一年,他做了许多君王一世都做不出来的功绩,文治武功,一件不差。在他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他邦万国来朝,开拓了夏朝之后长达一百年的兴盛繁荣。历史学家都认为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对那个朝代的研究力度也最大,都在纷纷寻求,景帝是怎么做到的。

    景帝在民间的话题度也很高。历史学家是从学术的角度在研究,普通的市民当然不会很严谨,他们喜欢关注的是野史中众说纷纭的东西,比如,景帝是怎么得位的,他一生只有一后,后宫里没有一个妃子,也无儿无女,继任者是从宗室中选出来的,继任的宣帝对他非常敬重,即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巩固自己的皇位,而是召集大臣为景帝议庙号和谥号,孝顺到了极致,再比如,景帝的死因一直没有定论,历史学家分成了两派,一部分认为是过于勤政,累死的,另一部分则认为是死于谋杀,两种都有各自的支持论据,谁都驳不倒对方。

    除去以上,最让民众感兴趣的是,景帝和他的母亲崔氏的感情。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止一次的记载,景帝和崔氏感情非常深厚,从幼时,就极为依赖崔氏,崔氏薨逝后,他每天都会去崔氏生前居住的宫殿,无一日间断。这看起来,不像是怀念母亲,倒像是别的感情。只是一方面,景帝形象太过光辉,如此禁忌的感情套在他身上,总觉得很不敬,另一方面,现有史料已经称得上充分了,但没有任何一点记载他对崔氏越矩的行为,甚至在崔氏世以后,每提起,都是帝恒敬之”。

    真是一个神奇的人。

    崇华翻开来看,她一页一页地翻,就要翻到最后一页,心里想着,虽然史官记载景帝的死因可能是用含糊的笔法,但多少总有点提示。也许可以看出点端倪来。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崇华。”

    崇华看得入神,猝不及防下,她手一抖,书页从她手里滑落。她是坐在gān净的地板上的,反应过来,就飞快地扭头,就看到崔贞走过来。

    你在看什么?”崔贞问着,走到她跟前,看到她手里的书,崔贞眼中的笑意凝滞了一下。

    你的书。”崇华把封面合上展示给崔贞看,这本你看过么?”

    崔贞没有说话,那本书仿佛夺走了她所有的注意,她慢慢弯下身,从崇华的手里把书接过来。气氛突然凝结,变得有点奇怪,崇华不自在地把手缩回来,有点不知所措地看着崔贞。这本书对阿贞似乎有特别的含义。她想着。

    就在崇华以为崔贞不会回答,崔贞轻声说:看过了。你呢?”

    她含着浅笑,分明和平常一样的温柔,崇华却觉得像隔着一层薄纱,缥缈不定。她有点不舒服,但她仍然像一个回答老师提问的好学生,认真地回答:没有,只是扫了几眼。具体内容并不了解。”

    崔贞的目光从书移到崇华,她看到崇华满是疑惑地仰头看她。

    霎时间,各种复杂的情绪滚翻,心中百般滋味混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记得前世的。所以,崔贞从不曾怪崇华忘了她。她总想,只要是这个人,只要是她的崇华,忘了就忘了吧。她们还能在一起就够了。而且,上一世,那么多的隐忍克制,她至死都不曾表明心意,却狠着心,bī着崇华活下去。她过世后的那么多年,崇华一人独活,过得太苦了。长秋宫的夜有多冷,她是知道的,偌大宽阔的长秋宫有多空,她再了解不过。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光是想着崇华一年一年,一日一日执着地守在那里,一刻也不曾停止过思念,崔贞就心如刀绞。史书上一清二楚的写着帝骤崩,状若先帝。”每看一次,都难抑心痛,若不是太过痛苦,崇华怎么会选择用磐石了解自己的生命。那一年,她方而立,本该是人生最好的年华。

    崔贞看她的目光太深刻压抑着深不见底的痛楚,崇华一慌,顾不上疑惑,她忙拉住崔贞的手,焦急地问:阿贞,你怎么了?”

    既然如此痛苦,就不要想起来了。那么沉重的回忆,她一个人承担就够了。崔贞低眸,掩下涌动的情绪,笑了笑:没什么。”

    告诉我实话。”这种一听就是敷衍的话崇华根本不信,她盯着崔贞,难得qiáng势。

    好像不问清楚,她就绝对不会罢休。别人也许会自乱阵脚,可是崔贞对付她,却是最有办法。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让她想起来,怎么会告诉她实话呢。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