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注意武唐春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192,武唐春主要描写了武则天掌权时候的大唐,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年代。现代人李晨,阴差阳错地穿越来到这个时代,成为废太子李建成的后人。这个有着皇李氏皇族血脉的穿越人,会在这女人最横行霸道的时代演绎什么样的故事呢?长安...

分章完结阅读64
    李晨竟然一下子说出四点来,而且这四点听起来,并不是随口胡说,而是经过考虑得出来的,当下马上催促:“你详细说说。x45zw.com”

    “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面积,相信这娘娘也肯定知道,微臣就不多说了!微臣就说说后面几点吧,”李晨又喝了口茶,润润喉咙后,再道:“改变耕种方式,这一点其实可以做很多改进。据微臣了解,现在天下的耕种方式很粗糙,没有精耕,水稻也不育秧,而且大多地方一岁只有一熟。”

    “粗耕情况下的种植,作物长势肯定不会好,收成自然也差,秧苗经过精心培育再移种,产量同样比撒种要高,如果这几点改善一下,粮食的产生肯定会马上提高。还有,现在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太浪费土地,南方很多地方,一年完全可以有好几熟。这一点可以与我刚才说的第三点结合起来。”

    “现在的种植方式,基本就是一年麦,或者一年稻、豆、粟等作物,除了土地抛荒严重外,种植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利用作物间的互补。其实麦子和水稻还有豆、粟,他们生产的季节不尽相同,完全可以错开来种植,麦子收割后,再种水稻,或者水稻收割后,再种麦子或豆。如果一年两季作物,那一亩地的产出肯定比一年一季要多的多。江南及岭南以南,一年到头天气暖和,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种三熟。一年几熟,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效,更可以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这些方面的知识,李晨同样是在穿越前,翻阅历史书籍时候学到。史书记载,唐朝时候耕种技术还比较落后,并没有精耕细作,大多地方都是一年一熟,一家即使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田地,但产出还经常吃不饱肚子,这让李晨很震惊。

    放眼后世,即使并没有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南方,在七八十年代联产承包后,就这么种植,全家吃饱肚子,那是完全不成问题。要知道,后世时候人均土地面积是唐朝时候的十几甚至几十分之一。李晨父辈时候,一个成年人能分到的土地,也不到两亩,而唐朝时候,一个成年人至少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

    而据李晨的父辈们讲,以前他们上山下乡在农村干活的时候,种植技术与古代基本没多少区别,用锄头犁地,人工插秧及其他播种,化肥很少,大部都是农村里的有机肥,成熟了都是用镰刀收割,最原始的办法脱粒。可以说,七八十年代的南方农村里,耕种技术与唐朝时候并没有质的差别。

    差别比较大的,可能是种子经过改良,再还有一些水利设施的修建。李晨认为,如果唐朝时候耕种技术稍稍改变一下,再改一下种植结构及方式,那粮食的产生肯定会大幅度增加,至少能吃饱肚子。

    听了李晨所说,武则天非常惊讶,她怎么都想不到,李晨竟然如此能说会道,对这方面的情况这般在行。刮目相看的感觉瞬间产生,不过她也很疑惑,微皱着眉头说道:“李晨,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本宫原本觉得,你是个五谷不分的人,对农事方面,了解不多,没想到你竟然能说这么多。”

    李晨已经想好了如此回答,当下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娘娘,这都是微臣的师父所教。师父是南方人,从小在田里劳作,后来因故走离开了家乡。他是位得道高僧,在云游天下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他把这些道理都教授给了微臣,而微臣听了这些事后,认真去考察了一下,觉得非常有道理。今日娘娘问起来,也就斗胆一说了!”

    “原来如此,”武则天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看来你师父真是位高人,可惜这样的人竟然未得朝廷重用,唉,真是浪费了人才也。”

    李晨所说他师父是得道高僧,武则天并不很怀疑,她清楚,这世上,能者非常多,许多人并没有入朝为官的打算,就像一代神医孙思邈一样。这样的高人,教授出来的弟子,都是能者。

    高手在民间,这一点武则天完全相信,李晨说他所说都是师父所授,武则天也没过多怀疑。若不是高人所授,武则天不相信李晨年纪轻轻懂这么多。

    “娘娘,微臣觉得,刚才我所说这些,如果得到改善,肯定能利于天下民生!”

    “说的挺有道理,这样吧,你回去后,把今天所说的所有观点,都写份文字呈上来,给本宫看看。你继续说,本宫知道你还有许多观点没说出来!”

    “是!”

    第九十二章 你不是个正人君子

    “娘娘,刚才微臣说了前面的三点,最重要的第四点还没说!”

    “第四点?”武则天疑惑了一下,她已经记不清李晨刚才所说的第四天是什么了。

    “第四点是大力开发南方!”李晨冲武则天笑了笑,并未计较武则天忘记了他刚才罗列的四点。“为何要开发南方呢?因为关中有效耕地面积已经没有更多扩增的余地,且这些地方土地不够肥沃!”

    “因为长安是大唐的都城,天下人竞相往长安而来,使得关中之地人口众多,而土地数量并未增加,甚至因为水地流失及城市、道路等扩建因素,耕面积慢慢减少。关中已经不足以支撑京师的供给,相信娘娘也是知道这一点,如今长安所需的粮食,很多都要多南方运输而来。”

    听李晨说到这里,武则天微微地点点头表示认同李晨所说,但她并没开口问什么,而是示意李晨继续讲述。

    李晨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后,这才继续说道:“娘娘,相对于南方,关中一带气候寒冷,作物可生长时间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不高,并且没办法一年几熟!”

    “而江南及岭南,还有更南的南方,气候温暖温润,年降水量比关中地区多的多,土地也比关中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这些先天的优势是南方成为粮食主产区成为一种必然。如今我大唐近半的粮食也是产自南方,相信娘娘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武则天微微地点点头,以示自己清楚这情况,并让李晨继续讲。

    “娘娘,微臣可是听说,岭南一带,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江南的一些地方也是这样。因雨水多,河流众多,灌溉方便,适合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可是,据微臣所知,眼下南方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这几种作物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以微臣看,如果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南方及其他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必须推广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

    “关中一带的种植技术比南方先进,微臣觉得,在南主推广水稻种植,并施以稻麦复种技术后,再把中原一带成熟的种植经验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广。娘娘,臣完全相信,江南及华南一带,是以后大唐的粮仓,只要治理好江南及华南,大力推广水稻种植,如此粮食产量定会稳定地增长,许会有这么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唐初对江南的开发并不重视,且南方种植水稻的范围在唐中后期才迅速扩增,这是历史中有记载的事实。其实只要好好开发南方,并大力推广种植水稻,唐朝时候粮食短缺的问题完全能解决,这些观点,一些历史学家早就有过结论。李晨只不过拿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现成来用。

    当然,这些理论,他觉得挺有道理的,其实好好了解一下唐朝时候的种植情况,应该都能说出一些有建设性的东西来。这些观点,在李晨眼中是挺有道理的,后世时候,天下大部分地方都种植水稻,正是水稻的大规模种植,才彻底解决了天下百姓的吃饭问题,要知道,那时候田地与唐朝时候差不多,但人口却是唐朝时候的几十倍了。

    当然,唐朝时候的人,局限于这个时代的认识,还有对许多未知事我物的无知,一些需要改变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就打个比方,原本人家一年种一熟作物,其他时候让田地放着恢复元气,你如果劝他再种一熟,保不定他会认为你是想毁他的田地,除非大家都这么做了。

    “说的非常有道理,”此时的武则天心里除了惊叹,已经没其他想法。她想不到,李晨今天竟然能给予他这般惊喜,

    见武则天表扬他的,李晨更是得意,把一些他窃取人家的知识也显摆一样说了出来:“娘娘,水稻的推广,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对我大唐的粮食产量会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微臣愿意以项上脑袋作担保。还有,娘娘,微臣还听师父说过一些种植之道,精耕细作之法!”

    “你详细说来听听,”武则天挺有兴致,身体都直了起来,还向李晨微倾过来,以便听的更仔细。

    “水稻种植除对水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外,其他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因此更容易种植,不过要使水稻产量高,必须得细作耕种。这是师父亲自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得到过实践的验证。”

    “怎么个法子?”武则天更加的好奇了,身体进一步往李晨方向倾过来,以致胸口的风光都有一截暴露在李晨的面前。

    李晨借喝水之机,瞄了眼武则天那微露的白嫩胸部,保持着从容的神色,继续说道,“种水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好生翻耕,使其松软变糊,将所长草覆盖到下面,成为肥料。这可以用水牛来整地犁田。田地平整好后,然后再育秧,将稻种集中撒在几块田地里,这样方便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待秧苗长到一定大小,再起秧播种,播种后要加强管理……”

    李晨唾沫横飞地把他所知道的如何耕田、平整,浸种育秧、催芽、秧龄掌握,如何播秧、插秧密度、播种时候的田间肥水管理,及秧苗种植后直至收割前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都细细地讲述了一遍。直把武则天听的目瞪口呆,云里雾里。

    武则天没经历过农事生产,对种植之道几乎没什么了解,但她听李晨说的这么详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马上认可了他所说的是挺有道理的。当下连声称赞了一番李晨,并说李晨即使到户部做事,也完全可以胜任。

    李晨怕武则天真的把他扔到户部去,赶紧解释道:“娘娘,微臣知道这些,都是师父所说,还有一些是自己认为应该这样做的加上去,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效果,微臣也是不知道。微臣只敢确定一点的是,只要大力推广水稻,施行稻麦复种,精耕细作,大力开发南方,大唐的粮食产量肯定很快就会上去,即使遇到灾年,也不要太担心粮食问题,不要怕灾民无粮赈救。”

    说到水稻,李晨又马上想到了一个水稻的品种,“娘娘,微臣听说南方一些地方在种植的一种名叫‘占城稻’的水稻,这是在交州以南林邑境内广泛种植的稻种,以林邑境内占城命名,这种水稻成熟周期极短,从种植到收割只需要五十天左右,微臣听说占城稻不只生长周期短,而且产量高、耐旱、又不容易有病虫害,在交州一带种植最广泛的稻种,那里大部地方一年至少可以种植三熟水稻。”

    据历史所载,占城稻很早就在南亚一种天气温暖的地方种植,但直到北宋时期才被引起到江南一带,并经朝廷之手大范围地推广种植,并带来了田地的丰产,为两宋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初时候,内地至少江南一带一定是没有的,要是能比历史更早引进这种稻种,在唐的粮食问题,还会是问题吗?

    “唔,本宫会让人去打探一下这种叫占城稻的水稻品种,看看是不是真如你说那样神奇!”武则天已经被李晨的话说动,她心里也生出许多的豪情来。要是真的通过李晨所说的这些手段,让大唐的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改善了大唐的民生,那推选这些政策的她,就是历史的功臣。

    一想到自己有一天成为万民敬仰的对象,武则天就忍不住得意。

    不过她心境挺沉稳,虽然被李晨说动了,但并没有刻意表示什么,只是身体前倾,面带微笑地看着李晨,称赞了一句:“李晨,你真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本宫越加欣赏你了!”

    “多谢娘娘的夸奖,微臣不胜荣幸!”李晨说话间下意识地瞄了眼武则天那半露有他面前的胸部。武则天不知不觉中身体前倾,结果开口很大的宫装,把她胸前的风光大半展露了。李晨身材高,坐着时候也比武则天高一截,两人距离又近,只瞄一眼,就能看到她胸前那两团丰盈,还有深深的沟壑。

    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在看到面前有这样的风景时候,都会忍不住投以注视。李晨不认为自己是柳下惠,他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人,对女人的渴望很强烈,如此诱人的风光,当然想多看几眼。

    不过很不幸,他这次瞄武则天胸部的目光,被武则天捕捉到了。武则天也发现自己身体前倾之下,胸部风光大半展露,在看到李晨赶紧将目光转过去后,武则天得意地笑了一笑后,坐直了身体,眼睛直视着李晨:“李晨,看来你不是个正人君子吗!”

    “啊?!”李晨顿时很尴尬!

    第九十三章 拒绝

    武则天并没继续说什么,只是坐直身体,面带笑容地看着李晨。

    那笑容里,含义非常丰富,让李晨越加的尴尬。

    偷看人家胸前的风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