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悬情

那段孔雀东南飞的岁月,心藏野望的打工妹,特立独行的流浪记者,偶然相遇在偶发的案情中,阴差阳错结缘。每卷一个故事,演绎她们相濡以沫的传奇。排雷:所有地点都使用化名,请当架空看。

第(43)章
    周女士跑来鹤云观斋堂是取钱,女老板没打算要她还,也就没要她写借条。

    路上众老乡公然当着记者、警察的面统一口径,说那是花卉货款,放在周女士的手袋中,威胁周女士不这么说,就是和她老公合伙骗钱、印假~钞。

    作者有话要说:  抓拍:抓拍到犯罪现场照片很有作用,1994年酒楼商场等还没有监控装置。

    。

    本卷由多个案件组成。我想李晓蔓需要快速成长,主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然猴年马月才能与乔若茜比肩。

    另:过年pào灰无榜,保持周更万字,下一更13号。

    。

    ☆、第二章、狗血新闻热辣出炉

    不要把警察筒子的素质看太低,这个案子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会将现场所有人带往派出所录口供,主要是假~钞数额貌似不少,可能真的是大案。而被老公打个半死的周女士,竟有帮老公遮掩的倾向,很该任她的老乡们狠狠吓唬,于是全当没听见。

    周女士哭的稀里哗啦,不停道:"他会杀了我!会杀了我爹妈……"

    女老板斥道:"你们不会跑?你们是死的?天大地大,他去哪儿找你们?"

    老乡们你一句我一句劝周女士趁机离婚,说老公犯罪,老婆起诉离婚能离成。

    在她们的叨叨中,李晓蔓获知了一段司空见惯的狗血往事----

    周少女和小混混常某谈恋爱,周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常某拎着菜刀上门威胁,说要砍死女友一家。周家报过案,但事涉家长gān涉女儿自由恋爱,常某又没有付之行动,警察将他教育一通便放了。常某越发张狂,天天带着一帮哥们上周家闹。周家不堪其扰,随女儿去了,说权当没这个女儿。

    常、周婚后起初挺甜蜜,次年便生下儿子,但常某好赌,和家人关系很糟。在又一次讨债的上门后,常老爹怒将他们一家三口住的房卖了还债。那套房是常老爹给他们住的,没记在常某夫妻的名下。常老爹是个比儿子更横的狠角,坐过牢,出狱后做生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常某没胆和自家老爹比横,他的兄弟姐妹也不是吃素的,站老爹一边轰他滚,他只好拿着老娘偷偷塞给他的钱、带着老婆儿子一块南下。

    周女士的悲催日子自此开始,三天两头挨揍,曾向妇联求告,妇联自然是批评教育她老公并劝和,然而回家后她被打的更惨。有一次常某在街头殴打她,被抓,拘了几天放回来,她继续挨打。她向律师咨询过离婚,律师说起诉离婚必须拿出感情破裂的证据,并返回原籍起诉,而且第一次起诉基本不会判离。她没钱回原籍没钱请律师,只能忍着。

    这次是儿子被她老公抽的皮开肉绽,房东看她母子可怜,借给她一千块,借条写明下个月付房租时还欠款,还不出就搬走,三个月押金抵债。而她儿子的伤势,一千块远远不够医治,孩子右眼有失明之险……

    周女士到南方后的悲惨生活不可能在路上讲完,她也没那力气。是到派出所后,因人太多警察给每人发了张表,让大家自己填写,她口述情况讲的。

    "口述"缘于周女士笔都握不稳,杜记者热心帮忙,诱导她多多说,一张表格写不完没关系,他没打算填多少,偷开了录音机!

    这一拖时间略长了点,一位面带疲乏的女警过来问:"填完了吗?"----常某抛洒的假~钞收回五千多,但警察到达前拣了假~钞开溜的有多少不清楚,反正仅凭收回的数额就可以立案。而周某涉案的可能性虽然微乎其微,走程序也得盘问一下。

    李晓蔓早填完表,坐在周女士身边,听女警口气不大好,忍不住道:"哪有这么快!周姐一直挨打,警察为什么不管?难道我国法律允许男人打女人?"

    女警以看白痴的眼神横了她一眼,另一个男警忙道:"当然不是,不论男的打女的,还是女的打男的,根据伤势界定是否触犯了刑法,伤势轻重依据医院的诊断书。只是老公打老婆、爹妈打孩子……清官难断家务事,报警,也是以劝和为主。可以起诉……"

    杜慎行怪笑打断:"起诉请上法院,自己找律师打官司,自己举证,即自己花钱上医院做检查、拿到诊断书。而只要没被打死,家务纠纷便只是民事案件……"

    "砰",原本就是手撑头勉qiáng支撑的周某,脑袋撞桌晕过去了。

    杜慎行大叫:"受害者死亡,可以立案了!"

    。。。。。。。。。。

    周女士久经家bào锤炼,没那么容易死,被送进医院,杜、李想跟没能成行。

    两个记者的行径太扎眼,警察破案最烦搅死棍一样的记者,就不能等案子破了判了再报道?看在此案不复杂、姓杜的记者又帮制止假~钞扩散的份上破了例,却没有继续跟着的理。可恨,不是杜某问个没完没了,周某能连警方盘问都没接受就晕倒?

    杜记者采到的料足以做花式报道,次晨广南某新锐报头版刊出常某照片,标题"事主悬赏捉拿逃犯",赏金是那位女老板原就准备舍出去的一万块,这数额上标题吸引力不足,混在三百多字的豆腐块小文中。

    编辑手段玩的不错,发财梦是人们的共同梦想,某新锐报卖了个火爆,各报摊短短不到半小时便售空,中午追加的报纸又很快售空。

    但某报再火爆也就一天,广南发行量最大的晚报当天第三版整版刊出深度报道,包括浑身裹扎的独眼五龄童照片,医务人员对孩子惨状的描述、医院诊断书等,套红滴血型加粗标题"谁来救救我";鹤云观常某施bào的组照、医院中哀哀哭诉的周女士照片,老乡们的愤怒控诉、不堪烦扰的房东和邻居们的讲述,以及妇联软弱的回应,黑红相套标题"长期家bào求告无门"。

    警方声音压在角落,只有几句官样套话加"嫌疑犯已逮捕",真特么憋屈。没办法,舆论哗然上头施压,必须给回应,而此案涉及假~钞,可能是大案,不便多讲。

    这样的深度报道不可能由一个记者完成,署名中把"阿蔓"带上了。这是杜筒子向好搭档示个好,乔若茜这阵广撒网捞广告带了他一份。

    李哓蔓特地跑街头买了一张晚报,却没什么开心的感觉,自家事自家知,她连采访纪录都没做,纯属照顾性署名。其次中午她接到斋堂的call机,大堂经理客气地感谢她这些天为鹤云观做义工,说以后不劳她大驾了。乔若茜也给她留言,让她六点前去鹤云观客房收拾一下东西,并在房里等着。

    她估计昨晚服务生几近全被带去派出所、鹤云观食肆生意砸了,而这与她有关,乔若茜作为介绍人担上gān系,大概要带她去道歉。赔偿应该不用,杜慎行的责任比她大,谁敢要杜记者赔偿。但她心里颇有些过不去,食肆一晚的生意是多大数额?

    她和乔若西只放了几身换洗衣服在客房,故此拖到五点五十分她才走进鹤云观,这时斋堂工作人员差不多都上班了,可避免撞上的尴尬。

    不料走到禅房区,一眼看到几个斋堂的服务生在打扫卫生。不是日常打扫,而是跪在走廊上用抹布擦地板、踩着三角梯抹高处的灰尘,一个个面带疲惫。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