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年轻时候的样子,不成了老妖怪了么?”老太太的脸都笑成菊花了,“这种香,女孩儿们用最好,这香味也罢了,关键是这烟,影影绰绰适合闺房里了。11kanshu.com” 众人当然点头称是。紫鹃暗想,总算没白忙乎!这浓梅香可不是贾府的份例供应。而是紫鹃从自己娘亲的旧同事、贾老太太的陪房、当年未嫁前史侯家千金闺中的侍女那里听说的信息。为了弄到这东西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最后还是喜儿帮她买到的,不过据说还是从宁国府里弄的。 宝玉一脸天真无邪的说:“这味道也挺好,比我常用的芙蓉香厚重。史大妹妹平时在家也用这个?” 史湘云说:“我更喜欢兰香,恬雅清幽。”紫鹃心里冷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浓梅香的价钱,不是现在史家日常能供养的起的了吧? 贾老太太兴致高涨说:“说起这浓梅香来,我到想起一事来。这屋子窗户不好用纱吧?夏天里也用窗纸,怕是要热吧?” “回老太太的话,到了夏天,换上凉布,也到清凉。”黛玉说。 贾老太太一直认为自己外孙女住在这样的“土坯房”里实在可怜,都是宝钗把蘅芜苑占了去,那么好的房子,给了她实在糟蹋了。还是我的黛玉会收拾房子,女孩子家家的,就要有个大家姑娘的气派,不能学小家子的穷酸气。 于是贾老太太就说了:“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拿了来做几件纱幛,配着袅袅的轻烟,最合适不过。” 凤姐儿忙说:“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卐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二十四小尸13312过这样的。拿了两匹出来,作两床绵纱被,想来一定是好的。” 贾母听了笑说:“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的。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其实呢,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 贾老太太看见连薛姨妈都吊起了兴趣,心里高兴:“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薛姨妈笑说:“别说凤丫头没见过,连我也没听见过。” 凤姐儿早命人取了来。 贾老太太看了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给她做几道纱幛。” 大家答应了,凤姐又凑趣。 贾老太太更有了兴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果然该什么情景,就什么情景,黛玉从潇湘馆换到稻香村,贾老太太为了外孙女的待遇还是不惜余力的向王夫人示威,当然炫富的程序也不落下。 宴席上,贾老太太更是过足了炫富的瘾,兴趣高涨的带领刘姥姥就去了栊翠庵。 于是自己的大金主,妙玉也不拿架子了,急忙接了进去。等贾老太太在院中坐定,妙玉忙去烹了茶来。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老太太。 贾老太太继续摆现说:“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也耐的住性子,陪着贾老太太作秀,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老太太接了,还没过足瘾,又问是什么水。妙玉可是矫情的实力派:“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老太太这才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自然懂得捧场,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老太太果然满足了。和众人都笑起来。 然后其他主子们才吃茶,用的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不过这瓷器的名目,这都是红楼梦书上的描写。紫鹃不懂古董瓷器,不好判断真假。 不过她颇为好奇,贾府在这个社会不过一个中等人家,真的就如此特别?还是这样等级的人家,家家如此?那得有多少古董瓷器流传下来! 紫鹃心底阴暗的算算,要是按红楼梦书上的描写,然后按贾府的标准普及一下其他人家的使用的器具,这官窑得有多少出产才够?就是真有这么丰厚的物产了,那这些玩意真的还值钱么? 这时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去。就是所谓梯己茶那一段了。 紫鹃记得妙玉会说黛玉俗,只是黛玉吃不出雨水和梅花雪的区别。 这些雨啊,雪啊的,装在坛子里在地里埋上几年,这水真的还能吃么?紫鹃想着是不是晚上要给黛玉准备些治疗腹泻的药啊,我们姑娘肠胃不太坚强啊。 还记得妙玉的话是:“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既然吃不得,你没事收集那玩意做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留着,等我们家老太太什么时候来你这摆谱的时候,作秀用? 这么看来我这点道行,在配合我们老太太作秀方面,比起妙玉姑娘您真是望尘莫及啊。 27、似曾相识的纯良道具 不过说起以终极矫情的方式炫富,还不是妙玉小姐最擅长的。[77nt.com千千小说]在紫鹃看来,妙玉小姐的钓鱼式调情才是登峰造极的。 而且,可谓深得兵法之精髓。比如光是一个怎么让宝玉进她的闺房吃梯己茶,就连用了两条兵法:欲擒故纵和围魏救赵。 妙玉小姐的本意,自然想要请宝玉吃她的梯己茶。 可是人家怎么做的:只邀请宝钗和黛玉,宝玉同学自然不可能看不见;就是万一一时没看见,妙玉小姐也有办法让他知道,所以宝玉自然跟着去了。 宝玉有些毛病,事实上很多男人都有这个毛病,倒贴上来的不如自己求来的。所以宝玉去蹭茶,比被邀请去喝的茶自然要香些。妙玉小姐不但谙习兵法,也十分了解男人的心态。当然也可能只是矫情心态发作。 然后呢,就是刺激心理学了——炫富。贾老太太的炫富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心理满足,而妙玉小姐的炫富可是为了体现并增加个人魅力。 现在心理学研究说男人在被财富刺激的时候,和被美女刺激的时候的心理生理反应是一样的。几千年的埃及艳后就谙熟此道,在展示个人魅力的同时,总是不忘了展示自己的惊人财富,才能让凯撒和安东尼两个罗马名将先后拜倒裙下。 妙玉小姐可能不知道这位古代西方美女,但是人类的智慧总是相通的。 于是就有了宝钗和黛玉用的矫情的茶具——先不说这玩意的真假,根据后代无聊考证好像不太可能是珍贵古董——终于引出了最后的压轴戏“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的绿玉斗。 这绿玉斗可不是一般东西,可是人家妙玉小姐常日吃茶用的。 好吧,那个纯良的年代,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个深刻含义吧。不过在紫鹃前世的年代,只有看过某些“纯良”的校园派漫画和偶像剧的,都知道公用水具的意思吧?何况那些少男少女们公用的多少只是一次性易拉罐,比起人家常日用的绿玉斗,差距不只是价值和情调吧? 说起来,妙玉可是个超前的文艺女青年啊。比宝玉黛玉的自由恋爱,宝钗的倒追男人,还要前卫的多啊。 紫鹃对茶道不懂,不过好像茶具还是以新顺之钢铁世纪38549什么紫砂了,陶的,瓷的为好吧?紫鹃前世也见过些世面,从没见茶道表演上端出个玉碗来的。 贾府好歹也是个百年世家,每个房里颇有几件玉器,除了紫鹃本人为了配合老太太炫富,从贾敏的嫁妆物品里翻腾出了套碧玉描金福寿盖碗来表演外,还没见谁用玉器吃茶的。不过那玩意的用途是摆现的,不是日常用的,这个是贾府所有人的共识。 这妙玉小姐天天用玉石吃茶,就是这年头不讲担心辐射,用本性凉的玉器吃热茶,真的好喝么? 还是人家妙玉小姐用绿玉斗的本意是和稻香村里那套碧玉描金福寿盖碗是一样的,只是人家把富贵气派用到了极致,就是日常关上门过日子也和待客一样? 好吧,也许人家用玉器吃茶,凉的快,不容易烫着。 不过矫情也好,炫富也罢,不是没有代价的。这不人家妙玉小姐为了显示一些人家的身价,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也不许收了。 真的纯良的宝玉同学就信以为真了。那可不是一般的杯子啊,成窑啊!就是宝玉这样的富贵闲人,想想就这么抛弃了,实在可惜啊。多少银子啊,而且就是有银子也不一定买的到真的。 当然妙玉的这个也不一定是真的,不过宝玉同学认定是真的了。所以宝玉也难得爱惜了一把东西。这不是撕扇子千金做一笑的时候了,那千金做一笑只是个说法,那些扇子加在一起和成窑茶杯的价钱差老了价钱了。 于是宝玉就善良的替刘姥姥要了这个茶杯,既然你不要了,也给这个昂贵的茶杯一个好归宿吧。其实宝玉真的是个善良孩子,就是教育出了偏差。 于是,妙玉炫富的代价就是损失了一个成窑茶杯。紫鹃阴暗的认为,妙玉小姐当时只是不让收回来,为的是在宝玉和宝玉的两个绯闻女友前面显示自己的清高和财力——成窑的茶杯啊,我说不要就不要了,你们贾府也舍不得吧?等他们走了,院门一关,怎么处理就是人家自己的事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宝玉这孩子偏生是个善良的,心疼这成窑杯子,也怜老惜贫,关键是不懂人家炫富的心理。和宝钗也没理解贾老太太的炫富心理一样无辜。 只能说刘姥姥是个有福之人啊。当然如果那成窑杯子是真的话,不过高仿的应该也值不少钱吧。 贾老太太过够了炫富的瘾,就累了。大观园的欢宴也终于落下帷幕了。 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起名去了。紫鹃回到房里,准备给刘姥姥些礼物,先打下个底才好。 正想什么最好,想想原著上,刘姥姥得了半炕的礼物,说起来就是王夫人和宝玉母子给的东西最实惠。 王夫人是一百两银子,虽然可能是想让刘姥姥以后自力更生不要再来打秋风了。但是说起来这想法不管是不是怕丢了她王家的人,但是对刘姥姥来说终归是正确的。 求亲靠友得些衣服粳米点心之类,也没什么大用,刘姥姥一个种田人,穿着贾老太太的衣服也就是走亲戚过年过节用吧。一百两银子也是一笔小小的本钱了,买两亩地,开个小店都够了。以后生活的资本呢。 就是宝玉给的杯子,不买的话,能做个传家宝呢。灾荒年景能做个救命钱呢。 自己送什么才好呢?自己可不是王夫人那样的财主,怎么才能在自己负担的起的情况下,又能实用又让刘姥姥记住,也不显得突兀呢。 黛玉回来,看见紫鹃抓这算盘出神,就知道她又想事呢,就问:“又想什么呢?” 28、教育问题 紫鹃才想起了原着上有一段刘姥姥“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这话也太刻薄了些。 没办法,贾老太太的教育方针是养而不教。最明显的受害人是宝玉,其实黛玉几个姑娘也一样,只是天生聪明,又各有缘故,不是庶出,就是客边,所以自然不能完全想宝玉一样天真无邪,总的靠着自己琢磨点事。. 这就是为什么在贾家,宝钗显得比这些姑娘都精明,人家有母亲教养着,有母亲的,外祖母,曾外祖母的……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智慧。怎么能是贾家一个小姑娘能自己琢磨出来的。 黛玉这姑娘身体不好,在贾家过的又郁闷,自然有些偏激。何况没有这张利嘴,哪里压的住贾府这帮子刁仆?!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虽然让贾府的那些刁仆怕了她,可是也成了习惯,有些刻薄的话,张口就来。 这毛病不改改,以后嫁人,到了夫家有的是亏吃。所以紫鹃总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劝着哄着,黛玉这毛病总算好些了。不过到底有多少效果,紫鹃也没底,不如借机试试,看黛玉是不是真的改了些。 紫鹃就问:“今天我在外头看着那刘姥姥手舞足蹈的,不知道是什么高兴事啊?” “不过吃了酒,听了音乐,就那般了。一把年纪了,也不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