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哥和工作组忙了好久,家家户户都有诗了。学堂也开学了。通哥没有去学堂上课,他要准备赛诗会。他的课都由别的老师代了。有个白天,祠堂门口扎了松枝做成的彩虹门,上面挂着的红绸布上写着“学习小靳庄社员赛诗会”。学堂不上课,同学们早早地就坐到了天井里。社员们比以往任何会议都听招呼,他们家家户户都要上台。 听得汽车喇叭响,晓得县委向书记来了。果然,一个胖子披着军大衣进来了,他身后跟着大老官刘组长、公社李书记,还有几个不晓得是什么人。我猜那个胖子肯定就是向书记。俊叔站在楼梯口招呼着,向书记就领着人上楼了,走到主席台上坐下来。 大老官拿起话筒,站着说:“县委向书记对我们点上学习小靳庄活动非常重视,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今天的群众赛诗会。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向书记作指示!” 大老官说完,把话筒端端正正放在向书记面前,自家退到后面座位上坐下。向书记清清嗓子,说:“社员同志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任何人类奇迹都可以创造!两千多年前,中国诞生了一部诗歌集,叫《诗经》,总共收录了三百零五首诗。这是中国古人千百年创作诗歌的总和。但是今天,我们大队三百二十五户,不到两个月时间,每家每户都创作了一首诗,有的户还创作了两首、三首,总数达到四百零五首,比《诗经》整整多出一百首!如果我们全县每个村都像点上一样,那将是怎样的景象?那是诗的海洋!”向书记下面的话我就听得不太懂了。他讲儒法斗争史,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讲起,一直讲到林彪。我瞟了眼坐在后面的大老官,他总是微笑着望着向书记的后脑勺,好像那里也长着双眼睛,正同他打招呼。 向书记讲完,赛诗会开始。早就同社员群众打过招呼的,赛诗会上不点名,大家要争先恐后上台,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但是,大老官宣布赛诗会开始了,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打头炮。场面有些难堪,急死了大老官、公社李书记和俊叔。这时,通哥在戏台角上,朝我眨眼睛。我明白他的意思,猛着胆子站了起来,小跑着上了戏台。站在台上打招呼的阳秋萍忙把话筒递了过来。我双手有些打颤,喉咙发干。 “我,我,”我结巴了两声,终于喊了出来,“诗一首,题目是《晒棉花》。”我就像放鞭炮,自家都还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就把四句诗念完了。台下拼命鼓掌。我刚要下来,听到向书记喊道:“小朋友,我还没听清楚哩,再念一遍,慢些念。” 我不晓得转过身去,就背对着台下,望着向书记念了起来:“农民伯伯去天宫,踩着彩虹上九重。神仙问话没空答,社员忙着晒棉花。” 向书记高兴地笑了起来,问我几岁了,诗是不是我自家写的,然后连声说好。 我打响了头一炮,就没人害怕了。上去几个人之后,楼梯口竟然排着队了。每家每户都推选自家最有文化的人上台,大家都有争面子的意思。 赛诗会后,向书记召集几个群众代表开会。我居然被喊去开会了,这是我平生头一回参加大人的会议。通哥、腊梅也在会上。向书记表扬大家几句,就说了他的想法:“社员同志们,群众写诗,这是个新生事物。我们不光要人人写,家家写,还要树典型。你们这里是县里的点,应该产生代表县里水平的农民诗人。” 俊叔问:“向书记,舒通是民办老师,算不算农民?” 向书记说:“当然算农民呀!” 俊叔说:“民办老师算农民的话,我个人觉得推舒通比较合适。” “哪位是舒通?”向书记问。 “是……我!”通哥回答。 向书记望望舒通,说:“你,结巴?” 通哥答道:“结……巴。” 向书记说:“作为农民诗人推出来,有时候免不了要登台朗诵,结巴只怕不妥。” 俊叔说:“他读书一点儿也不结巴。” 向书记问:“你自家写的诗是什么?” 舒通说:“社员挑担桥上过,河水猛涨三尺多。要问这是为什么,一个红薯滚下河。” “哈哈哈哈!”向书记高声大笑,“这个红薯可真大啊!好啊,有气魄。刚才怎么没见你上台念呀?” 通哥说:“我家的诗是我妈……妈上台念的,我妈妈自……家写的。起床起得早,雄鸡吵醒了。叫声大娘哟,今后你报晓。收工收得晏,天天是大战。社员豪情高,为国做贡献。” “哦,你妈妈的诗写得好。”向书记说。 “舒通念书不结巴,这是真的,”大老官刘组长说,“不过,我觉得要有代表性,不如推舒腊梅同志。她是拖拉机司机,又是女同志。” 李书记说:“我同意。” 腊梅低着头,脚在地上不停地画着。 “可不可以推这个小朋友呢?”向书记问。 我听了脑子嗡地响了起来,像被哪个敲了一下。 通哥马上说:“不要推……六坨,读……书要紧。” 向书记说:“你这个认识就有问题了,写诗怎么会影响读书?” 通哥说:“我说要推就推腊梅,不然最好推不识字的,更是新生事物。” 大老官严肃起来:“舒通你这是什么意思?说风凉话?你这个人就是喜欢翘尾巴。” 腊梅的脸刷地绯红,嘴巴噘得老高,瞪着别处。 通哥说:“我哪……是说风凉话?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文化人记……录整理,自……古都有……的事啊。” 向书记说:“舒通倒是个有见识的人,他说得有道理。我们这里只是征求群众意见,最后我们几个留下来研究研究。你们回去吧。” 哪个该回去,哪个该留下来,大家听了就明白。只有俊叔不知是走还是留,迟疑地望着李书记。李书记看出他的意思,说:“俊生同志一起研究。” 我走在通哥后面,一句话也不说。通哥自家想当诗人,就拦着我。他推腊梅也是虚情假意的,故意讽刺人家。 “六……坨,你今天表……现不错。”通哥说。 我不说话,低头走路。 “咦,怎么不……理我?”通哥问。 我说:“通哥,你自家想当诗人吧?” 通哥说:“哦,我晓……得了,你生我……的气?我才不……想当哩!你还……小,不晓……得事。这哪里是……诗?这……叫顺口溜!这也……是诗,那算……命先生个个是诗人!算命先……生讲话,全是顺……口溜,全押……韵!” 我不明白通哥的意思,仍不说话。通哥说:“六……坨,你也……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要大不……大,要……小不小。我讲……的话,你只……记住,不要跟别……人讲。赛诗是一……阵风,过不……了多久,就什么都……没有了。你好……好读书。” 通哥这话,就像冬天的一盆冷水,泼得我人都蔫了。我原以为自家真是小诗人了哩!我分不清顺口溜同诗有什么区别,但还是相信通哥的话。县委向书记,那是个真正的大老官,他都说通哥有见识。 可是过了几天,我就真不清楚自家是否被通哥骗了。通哥明明说他不当诗人的,却被推选为县里的农民诗人,到省里赛诗去了。 这次通哥出门时间可真长,大约二十多天才回来。他背回一捆书,书名叫《舒通的诗》。我翻开看看,竟然家家户户的诗都在里面,我的四句诗也在里面。 “通哥,怎么人家的诗都变成你的诗了?”我问。 通哥说:“六坨,同你讲……不清,你年纪太……小了。” 村里人知道自家的诗印在书上了,都非常高兴。他们并不在意书上印着哪个的名字,看着自家的诗变成了铅字就满心欢喜。几十本书被社员们一抢而空,没抢到的还有意见,问通哥能不能再弄些来。 只有我不甘心,自家写的诗,印在人家书上。妈妈说:“六坨就是钻牛角尖,这有什么奇怪的?大跃进的时候,十多亩田的谷子堆到一丘田里放卫星,现在把全村人写的诗都放在你通哥一个人脑壳上,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