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

[明朝的祖宗]VS[清朝的子孙]**从小寄人篱下的路谦,一心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某天突然发现自家祖宗显灵了。身为明朝高官的祖宗在被迫接受大明已亡的事实后,他决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清复明!还我河山!!路谦:……让我静静。**后来,他娶了夫人生了儿子。...

第46章
    其实,年初的博学宏词科原定参加的人里面,并没有路谦此人。朱大人最早是打算推荐自家子侄的,后来在了解到康熙帝的用意后,改成了从自家门生之中甄选。谁知,就是这般凑巧,他看中的人要么就是通过了会试,打算直接外放当官,要么就是不想掺合到这种明显给人利用的事情中。

    总之,最后便宜了路谦这小子。

    而路谦的身世,也在很早就送到了康熙帝的手中。路家祖上确实曾辉煌一时,但也不过就是一时罢了。在那位声名显赫的大学士去世后,后辈子孙也就是吃老本了。直到后来,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路家人曾经抗争过,再便是留下一根独苗苗,跑路了。

    康熙帝当时便认为,这路家除了那位老大人外,旁的子孙可能都有点儿怂。

    如今,路谦一副连头都不敢抬的谦卑模样,愈发得印证了康熙帝的想法。

    不过这也没什么,帝王是不会介意臣子怯懦胆小的,没那个必要,况且人家是文臣,要胆子大做什么?巴不得他们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如此这般,康熙帝是愈发的软了语气,先问候了一番路谦的家里人,随后便是一通夸赞,赞他在逆境之中并未消沉,而是选择逆流而上,终是功成名就。

    路谦的头越来越低,他没办法啊,因为祖宗大概是发现了这么搞只能搞到路谦后,就索性换了个方向,面朝着路谦,背朝着康熙帝。

    ——用自己那庞大的身躯,将人家帝皇挡了个严严实实。

    “你做得很好,朕决定升你为翰林院修撰。”

    路谦下意识的谢恩,随即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他就这样升官了?

    博学宏词科出身的五十人中,官职最高的自是邵侍读,可他之所以品阶高,纯粹是因为出仕时间长,本身官职就摆在那儿。新出仕的品阶都低,路谦原本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他还想着熬个三年,看能不能往上升个一阶半品的。

    结果,这才过去了多久?

    不到半年自己就升官了?

    翰林院修撰属从六品,这一下就跨了两阶,路谦忍不住嘴角上扬,然后就跟祖宗来了个脸贴脸。

    他差点儿被吓得当场去世。

    摸着良心说,祖宗那个形象是不吓人的,要不然在路谦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祖宗时,大概就已经去世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祖宗不搞突然袭击。

    试想想,当你低头看地心里偷着乐的时候,有张脸突然凑过来,跟你四目相对……

    这不是长得有多吓人的问题,是长得再好看都能吓死人!!

    路谦被吓得险些灵魂出窍,这落在康熙帝的眼中,却是这孩子欢喜到傻了。

    康熙帝对功臣还是很宽容的,主要是路谦今年不过才十五岁,还是个少年郎呢。再联想到他打小的经历,冷不丁的遇到这般喜事,欢喜傻了好像也不是不能体谅。

    “倒也不必如此欢喜。”康熙帝笑着问道,“你可还有什么要求?这背井离乡的,若是有什么不便,大可直说。”

    路谦深呼吸一口气,勉qiáng稳住了心神,他当然知道康熙帝这话只是客套,可说实话,眼下他还真就有个事儿想要找人帮忙。

    稍作犹豫后,路谦就开了口。

    他道:“臣先前所借住的书院房舍,在这次灾祸之中也受损不少,但书院仿佛不在朝廷修缮的范围内?本来倒是能自个儿花钱去请工匠的,但整个京城的工匠都被工部统一募集了……”

    苦啊,真的是太苦了,他可怜的院子哟!

    反正他这几天都是住在学舍那头的,倒不是说学舍就比先生的住所牢固,而是各有损伤。像他的院子是塌了一多半,隔壁林先生的院子却是完好无损的。

    找谁说理去啊?

    于是,书院让他住到了没被震塌的学舍中,横竖如今多半学生都回家去了,书院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可能复课。但他还是觉得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住惯了独门独院的房舍,冷不丁的让他搬回去小小的一间陋室……

    伐开心。

    本来,康熙帝不问,他也不会主动说的。但既然人家都问了,他gān嘛不趁机要好处呢?想当年,他还寄居在程府时,只要程老太爷问他一声,他总能得些好处,或是衣裳鞋袜,或是笔墨纸砚,再不济也能得两顿好饭好菜。

    康熙帝:……

    借住的书院房舍塌了?

    借住的?

    这可真是孤陋寡闻了,堂堂翰林官居然还需要去别处借屋子住?

    康熙帝神色不变的点了点头,表示朕知道了。

    随后又问了路谦一些京中日常,以及在明史馆里的编书进展,紧接着就谈到了路谦在灾后写的几篇布告,立意是不错的,效果也尚可,就是文笔稍显稚嫩,还应当向翰林院的前辈讨教一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