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下一个巨大问号给赵真后,谢云辞别了太一门,回到了天元城。 另一边,白鹿书院,陈夫子拿着手中的试卷,心中惊喜异常。 考题为“治国”,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写“以礼治国”,少数写“礼法并重!”,而三千考生中,唯这一位考生写的是“以法治国”。 其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由小到大叙述了如今乾国礼法治国的弊端,并由此带来的危害,再从法制角度,论证了乾国依法治国的优势。 陈夫子欣赏之余,却只能让这份试卷不通过。 因为他深刻明白,如今白鹿书院三十六位山长和一千学子,绝对不会认可这份试卷。文圣学说诗书礼乐为主,礼法并重也只是稍有提及,现在出来一个主张法制的人,绝对会被所有学子针对! 看了眼试卷的署名:杨乘。 虽然入不了书院,不过,倒是可以推荐给李元。 三日后,榜单公布! 杨乘看那榜上名字,虽然早就料到没有自己,但真当这一幕面临时,心中的痛苦和失落还是如同汹涌的潮水翻涌而上,让他充分见识到了社会的毒打。 但很快杨乘便拽紧了拳头! 无论是为了自 己的信念,还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和道长的期盼,自己必须让荀子的名号在这书院打响! 大脑飞快运转,突然,计上心头,杨乘找到了此次招生的头名,微笑着问道: “小弟微末,没有上榜,看这位兄台拔得头筹,不知兄台能否指点一二?” “好,那就指点你一下,希望来年你能进入书院!” 这次考试的头名得意洋洋地说道。 “谢谢公子!” ...... 第一天,辩倒了白鹿书院此次招生考试头名, 第二天,辩倒了白鹿书院学子一十二名, 第三天,和白鹿书院山长在“人性善恶”的辩论中不分胜负, 第四天,和白鹿书院山长在“礼”和“法”的辩论中不分胜负, 第五天,陈夫子直接出面,将杨乘收入书院。 自此,整个天元城都知道了这么一个和山长辩论不输的人——杨乘! 自此,所有书生都知道了杨乘的学说观点——人性本恶,以法治国! 白鹿书院,陈夫子看着下首的杨乘,问道: “《荀子》这本书你说是通天道长给你的?” 杨乘正色道: “学生不敢说谎。” “那道长有没有说这本书是谁写的?” “道长说是荀子写的!” “荀子是何人?” “道长说不知道。” 陈夫子思索片刻,继续问道: “你知道你这个思想在当今实属异端吗?” “知道。” “那你为何还要去学习去宣扬?” “因为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思想。” “那你是师文圣还是师荀子呢?” “学生师天地万物!什么于治国强国、修身养性有用,我就学习什么。” 杨乘不卑不亢说道。 陈夫子盯着杨乘,看了许久,心中叹道,大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真的老了!未来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啊! “杨乘,容我看一眼《荀子》,我把它列入书院藏书。” “还有,老夫送你一句话,树大招风,潜龙在渊!” “学生谢夫子指点。” 天元城皇宫内,李元听着太监一五一十地复述杨乘和山长的辩论,不时地叫好。 外边突然进来一个黑衣人,跪在李元面前,说道: “陛下,杨乘身份查出来了 ,没什么特别,只是他家最近搬到了碧游宫附近。” “知道了,退下吧!不用去查了!” 李元左手靠在椅子上,扶着脑袋,细细思考。 是不是道长的又一个棋子? 这么适合我大乾发展的学说,这么有勇有谋的人才,绝对和道长脱不了关系! 出现新的学说,受打击最大的应该是白鹿书院,道长这一手,既打压了书院的垄断地位,又能给我大乾输送人才,果真是神来之笔啊! 这个杨乘,一定要让他进来我大乾的朝堂! 谢云一行人回到小院,第二天李元便找上门来了。 “你要杨乘就去找他啊!找我干嘛?” 谢云一脸诧异地看着李元,不知道他耍什么心思,竟然跑过来问自己要杨乘! 李元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自己行为太明显了,道长喜欢低调,幕后布局。 “道长,杨乘太优秀了,我以为他是您的徒弟呢!” 李元笑着解释道。 “不是我徒弟。”谢云摇了摇头,有些好奇,“不过,我倒是挺好奇你为何这么关注一个平民书生。” 接着李元便把杨乘的“战绩”和故事说给了谢 云听。 谢云听完,心中那是相当的惊讶! 能提出“以法制国”,思想也是够水平了,和两位山长辩论都不落下风,看来《荀子》一书,他也看得七七八八了! 一本闲书,居然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看来自己也有点小瞧这杨乘了! “确实厉害!我当初不过是把一些书籍当破烂给了他,没想到他居然能闹出这么一档子事来。” “对了,唐希在你那里好吗?” “挺好的,安排在底层工作,做一个县令。” “那千山雪呢?” “我派了名将军过去辅助,听说他在北边打得不错,没出现什么失误。” “麻烦你多多担待下这两人。” “道长,这是我应该做的。” ...... 离开碧游宫,回去的路上,李元愈发确定杨乘就是道长的一步棋,这颗棋子针对的就是白鹿书院,或者说是文圣学说!至于自己和大乾,则是在博弈中间接受益了。 而李元也断了主动去寻找杨乘的心,因为他知道,杨乘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一切都在道长的安排中,自己只需安心等待就行,杨乘最终还是会来到自己身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