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实验者之中,这些人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很可能被人利用生事。 此外就是要密切注意郭络罗氏的动作,这就让胤禛自己去操心了。 ** ** 五月初五,端午节。 北郊庄子,二十五名七八岁的孩童在接种牛痘七天后,陆陆续续都出痘了。 继续观察五天,如果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就要给他们接种人痘,也就是感染一场轻度天花。 胤禛对庄子的管理甚是严格,孩子们接触的用品都要经过三轮筛查,同时他早就盯紧了接种大夫。 只不过,对于仆从侍女的严格要求是放在了明面上,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对于大夫的监察却是放到了暗处,在队伍里安插了眼线。 眼线,是众人很难想到的一个人——冯医士。 冯医士参与了首轮死囚实验,本来最不看好牛痘研究,却被要求负责武格格的接种。这让他跪求漫天神佛显灵,保佑牛痘研究成功,千万不能牵连到他的仕途。 佛祖是否显灵不得而知,反正武格格是顺利通过了牛痘实验。 冯医士终于松一口气,他压根不想参与到第二次实验中,奈何人微言轻轮不到他做主。 首轮实验结束,四爷对太医院的四位种痘医官不够满意,并没有发出任何招揽的意思。 众人把这些事都瞧在眼里,知道冯医士并没能攀上高枝,也没能获得实际的好处。 由于冯医士最初的祸水东引举动,引发了同僚极大不满,这次说什么也不会让他置身事外,是把他又坑进了第二轮实验里。 冯医士提心吊胆,担忧有人借机发挥整治他,那是必须要找个靠山。 该找谁呢? 四爷已经表现出没有招揽太医的意思。 冯医士及时调头,本想借着八福晋种人痘去混个脸熟,但郭络罗氏瞧不上从九品的医士,是选了正六品的御医。 在八福晋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索性也就没有去找八爷了。往八爷面前凑的医官不少,也轮不上他这个被同僚排挤的。 兜兜转转,冯医士只能找上武格格。 说句心里话,他现在可不敢有一丝看不起武氏。武氏敢首批种牛痘,这就是一位不要命的勇士。 冯医士早就没了最初的轻视,他曾说武格格只配在后院绣花生孩子,现在却打心底觉得“武勇士”是名正言顺能管理北郊庄子的实验区域。 之所以不最早向武格格投诚,一方面是武氏的位份最低,另一方面他其实内心惧怕武格格发狠。最终却是没给他其他选择的余地。 胤禛没有彻底拒绝冯医士的投诚,却也没给他多少好脸色。只让他安安分分工作,然后监视庄子上的医官与大夫们。 只要冯医士奉行治病救人的做事方法,不会保证他升官,但也会保证不让他被莫须有的罪责夺取官职。 冯医士身处暗流涌动中,哪敢要求升官,只求维持现状就好。 他听了武格格的吩咐,对外装出无依无靠的模样,暗中密切注意同僚有没有人会搞破坏。这一盯梢,还真有发现。 端午节,抓了一个人赃俱获。 张御医的下手吴医员要给两个孩子下药,是被冯医士当场叫破。 侍卫将人直接擒获,看到了差点被放到甜汤里的药粉。经过核查,药粉有剧毒的乌头成分,那些剂量足以致命。 若非冯医士发现及时,两个镶白旗的孩子只怕活不过今天。 这一下把能惊动的人都惊动了。 武拂衣收到消息,即刻赶往北郊庄子。 吴医员已经经过几轮审问,他经不住用刑,都jiāo代了。 “我jiāo代,都jiāo代。主谋是朱三太子,是那些反贼抓住了我的家人,威胁我破坏牛痘实验。朱三太子想借此机会散布言论,企图造谣朝廷没有把握就展开了牛痘实验,是草菅人命的做法。” 朱三太子? 明朝皇室传说中的最后血脉? 武拂衣并不信这个结论。 从康熙执政至今,借着朱三太子的反清行动少说有六七起,查实后都被证实不存在朱三太子。 她觉得朱三太子真像一块砖,哪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眼下,很可能是被搬来了破坏牛痘实验中,成了某个人的替死鬼了吧? 第三十五章 虽然朱三太子是块砖,但也不是谁想搬就能搬。 武拂衣非常怀疑吴医员的脑子不够用,他敢说是被反清复明的人威胁了,不就是自爆与反贼相关? “你说家人被反贼打了,也就是有人证与物证了?” “是的,四月二十七日,小人的女儿在往返脂粉铺的路上被人揍了一顿,这会身上还有伤。” 吴医员已经jiāo代了,他本身不愿意破坏实验,但害怕家人性命收到威胁,bī不得已才做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