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老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点头,对于福王的聪慧更加心喜。 然而李小福却是满心无奈。 道理他都懂,可是就是不想学习他能怎么办? 生活那么美好,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他去学习呢?让他安安静静的当一条咸鱼不好吗? 他就想每天吃吃喝喝,和在乎的人一起玩耍嬉闹,不管多少岁,不管彼时什么地位,能一直一直在一起就最好啦!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愿望实在是胸无大志,例如林相和齐老他们,在这一辈子为了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眼里,总有比玩乐更重要的事情,惜取时光才是正理,有那玩乐的时间,能有多少百姓过的更加幸福呀! 可是在末世而来的李小福心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和平宁静快乐的日子更重要的了,毕竟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心态活着的,能有机缘来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李小福怎么能不想要好好的快乐的过每一天? 他们都没有错,只能说是观念不同吧。 李小福理解,但并不像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在齐老再一次向他讲解劝学篇的时候,李小福开始考虑师父那天和他说的话。 "小福,等到你满八岁的时候,就与我一起去游历吧。" 外出游历,当然不会像是在宫里这般舒服,可是想一想,到了宫外就再也没有人管束他的学习,也不用写作业了,李小福就十分认真的考虑起来。 当然,就算决定要和师父一起走,但是在走之前,也要将这两年糊弄过去呀! 怎么糊弄过去呢? 不如把《劝学篇》扩充一下,变成三字经? 这样齐老就有好多事情可以忙了,也顾不上他啦! 李小福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随后就兴致勃勃的实施起自己的计划来。 于是这一日,齐老刚刚走进课堂,还没有开始上课呢,就听到李小福兴致勃勃的教程四郎背劝学篇。 "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虽然五字变成了三字,虽然多了许多话,但是自己所编纂的童谣,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了,这分明就是劝学篇的前四句! 而让齐老惊讶的是,原本在背书方面有些愚笨的程四郎,在听了福王念了一遍之后,居然真的跟着复述了下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有些憨厚的声音回响在课堂里,齐老虽然着重关注李小福,但是对于其他人也是关心的,而程四郎什么时候背的这般快过? 前两天教导《劝学篇》的时候,程四郎虽然也有认真学习,可是有些人也许真的在这方面没有天赋,程四郎念了一天,堪堪就背下了一句。 而如今? 只是听一遍,就完全复述下来? "再背一遍。"李小福害怕程四郎只是一时记忆,还要程四郎接着背。 齐老下意识的侧耳倾听,当程四郎真的将那几句流畅而快速的背下来的时候,齐老站在原地,似乎若有所思。 但是现在是上课时间,所以齐老也没有深入的提这个问题,但是当下课以后,李小福就被叫住了。 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李小福规规矩矩的站在先生的面前,齐老是年纪多么大的人呀,怎么会不知道李小福的小把戏? 他肯定是早就知道自己在那个时间固定前来,才故意念给他听的。 "你呀……"齐老摇摇头。 李小福嘿嘿的笑,看着齐老无奈的目光脸皮特别厚。 齐老也懒得再和这个小滑头纠缠,"你怎么会想到将劝学篇从五个字改为三个字?" "因为这样更好记,也更好背呀!" "怎么会?" 齐老到底不是正经的小孩子,虽然有心想要改变一些幼童的教育方面的问题,但是哪有小孩子本身对于这方面的理解深刻,李小福见状直接说道,"孩童虽然记忆力绝佳,但是彻底记住却很难也很短暂,五个字虽然不算长,相比之下已经很短了,但是三个字更短也更加好记忆,回想三个字比回想五个字容易多了,而且把五个字改为三个字,那么每三个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然也就更加容易背诵了。" 齐老若有所思,李小福见状直接说道,"所以先生先生,我们把劝学篇改为三个字好不好?这样就连程小四都能背下来的!" 虽然已经被李小福打动,但是真正如何,还是要看最后的效果,齐老没有轻信李小福,而是先将劝学篇的一部分改为三个字,然后再教导学生,想要看一看结果。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完全出乎齐老的预料。 原本五个字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人才能够将劝学篇背下来,剩下的都要靠时间的积累才能够逐渐背诵,但是当换成三个字以后,就连全班里面堪称对这方面最没有天赋的程四郎,都能讲当天讲的劝学篇全然背完。 课后,齐老看向李小福的目光有些复杂。 虽然眼前这个小孩儿爱偷懒又滑头,时常让人哭笑不得,但是齐老现在只想说,大贤就是大贤,就算只是个小孩子,那也是个小大贤! 没毛病! 不然谁会想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将孩童的记忆提升数倍之多,如果这种方法推广开来,那么孩童的学习效率何止百倍! 明明这是个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家伙……偏偏,却对所有人都这么好…… 齐老心情复杂。 但是李小福心中却全然不是这样想的,在他看来,就是因为他不爱学习,所以才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好建设出一个美好和平宁静美丽的世界来让他làng呀! 今天的李小福也是美滋滋哒! 齐老本来想当天就将三字法公布出去,李小福知道了却连忙阻止了齐老。 "现在三字记忆法还仅止于劝学篇的成功,这个在其他书籍上不一定通用呀!如果想要让幼童更容易学习,先生,我们不如将劝学篇完善好,然后将各个幼童适宜的书籍编纂进去之后,再进行宣传,不然若是各地的书生们良莠不齐,不知道三字的jing髓,反而胡编乱造的话,岂不是害了小孩子?" 齐老闻言,也知晓是自己太过冲动了,但是那种想让所有人都学习的心却不曾磨灭,反而更加炙热起来,一腔热情都献给了三字经,务必要创作出一本脍炙人口流传下去的幼童启蒙书籍! 李小福见状简直笑弯了眼睛,当天多吃了两大碗饭,只以为齐老会像是林相一样从此埋于写书,徜徉在书海之中,再也顾不得给自己留作业了。 但是李小福忘了,齐老和林相不一样呀! 在林相身上适用的,不一定在齐老身上适用呀! 更何况,齐老编纂的还是本幼童书籍呢?有什么比在一群幼童身上在检验自己编书的成果更合适呢? 于是李小福非但没有逃脱作业的魔爪,反而时不时还要被齐老抓去问,自己这一段编写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