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从一开始我就是决定以剧情线为主、感情线为辅,光是剧情线蠢作者绞尽脑汁就想了半个多月,还只是大纲(原谅我是个废物),在具体的写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每次看到评论区有讨论剧情的还会根据读者意见稍微改一下大纲,使之更具逻辑性……蠢作者第一本文扑的简直糊穿地心,所以跃跃欲试开了第二本文之后,每每看到评论区有讨论剧情的,心里都会担心,不是担心最后的结果跟读者想的不一样,而是担心最后结果出来之后读者会觉得有些失了逻辑,不太合理。所以在具体的行文中蠢作者都会小心细致的描写每一个可以放暗示的地方,争取在真相大白之后在前面都可以找到依据,所以对于一些次要人物的描写总会不自觉偏多一些,慢慢好像有点群像戏的感觉。这的确是蠢作者笔力的问题,在完成了这本书之后,蠢作者会尽力加qiáng这方面的锻炼,尽量简明扼要一些。 蠢作者的第一本文实在太过平淡,基本上都是感情日常流,没什么起承转合,所以糊得直扑地心,再加上后期收尾的时候有些仓促,一些人物的形象并没有鲜明地刻画出来。所以在吸收了第一本的教训之后,这本书里,蠢作者才会想把写的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有血有肉一些,但是因为笔力不够,就出现了上述所说的问题。又加上是完全不同的题材,所以小心小心再小心,就怕一个不小心人设崩了,剧情也崩了…… 但不管怎么说,有人能指出我的问题,我还是很开心的,毕竟要我自己来看可能永远看不到这些问题,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希望小天使们能够继续督促我,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就是希望不要骂我就好),我们一起进步呀! 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大家别嫌弃我呀哈哈哈哈~ ——————————- 最后有小宝贝说出场人物太多记不过来了,基友也说我框架拉得太大,人物一个个出场很难记住。好吧这也的确是问题,但蠢作者想说的是……你们不用记啊啊啊!!等以后用到他们了,蠢作者会提醒你们的!现在只是把他们拉出来溜溜,你们只要知道主要人物是谁就好啦! 然后为了以防万一,我列了个人物表,有兴趣的看看吧 大皇子(太子)谢令存 皇后所出 二皇子谢令善,岑贵妃,外祖岑家,御史 三皇子谢令怀,文妃,外祖裴家,已下场 四皇子谢令钧,淑妃,舅舅滕元良,禁军统领 五皇子谢令延,丞相之女所出,不重要 六皇子谢令安,魏家女所出 大公主谢令从 皇后所出 二公主谢令芜,文妃所出,已下场 三公主谢令慈,岑贵妃所出,已下场 四公主谢令嘉,淑妃所出 九公主,名字最后才会出来,宫女所出 其他公主不重要,不必放在心上 世家: 三大侯府: 长宁侯府:渣渣男主在的侯府 建康侯府:痴念渣渣的那个姑娘,吕念瑶在的侯府 平阳侯府:赵双双 三大国公府: 成国公府:世子魏亦清 宣国公府:已经完啦,不用放在心上 荣国公府:还没出来,目测后续没什么用 朝中大臣: 读书人代表:裴家,三皇子外家,已经完啦 左都御史:岑濂,贵妃娘家 丞相:刚刚出场的何锦意她爷爷 将军:滕家,淑妃兄长,四皇子和四公主舅舅 皇室相关: 魏北王:世子谢玄稷 敬安大长公主:老老老老老长辈!活得最滋润的那个。 这本书直到完结应该也就这么些人了,应该不会再出场新的人物了……吧?每次人物出场的时候蠢作者都会说得,所以不用担心记不住! 还是那句话,要是发现蠢作者有什么问题,非常欢迎你们的指正,只要语气别太凶,我都能接受(语气太凶我也能接受,只是大概率会伤心) 哎呀作话的内容都快有我正文内容多了,哈哈哈不管怎么样不能嫌弃我! 第39章 中心是亭亭的莲花娇艳欲滴, 四周则是道道吟诗作赋的声音,与这美景相衬,倒是格外相得益彰。 谢令从懒懒地坐在一旁, 随意扫了已然沉浸在众人诗词中, 时而面露满意赞赏,时而摇摇头颇有叹息之意的何锦意, 颇有些无奈。 这位何姑娘, 当真是不负时人对她才女的称呼。 那何锦意也察觉到自己似乎太过入迷一时疏忽了谢令从,忙转过头,面色微红的看着她,不好意思道:“臣女一时情迷……” 谢令从制止了她的话, 温和道:“难得能碰到此等情景,何姑娘自便便是,不必在意本宫。”左右她要是真有什么话想说, 自会主动说的,她也不必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