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皇帝就不该给你做什么御史,整日里无所事事,看看你,都睡成猪了呢!” 黄心瑶气呼呼的嘟着嘴,坐在一旁的胡櫈上,背对着北宫羽,暗自生气。 北宫羽看的好笑,没想到还真生气了呢? 不过? 生气的心瑶咋比平日里更有味道呢? 北宫羽淡淡的打量着她的背影,鬼使神差的凑了过去,屏住呼吸吹出口轻气。 黄心瑶感觉耳后一阵麻麻酥酥的,也听不到他安慰的自己的声音,不放心的回头望去。 “啪!” 两只小脑袋瞬间撞在了一起,粉嫩的小嘴巴无意间碰撞到了一起。 四目相对,二人同时怔怔的望着对方。 “哎呀!”黄心瑶当先跳了起来,愤怒中夹杂着娇羞,使劲的擦了几下嘴唇。 北宫羽则是舔了下嘴唇,咂吧了两下嘴,无心的说道:“甜甜的……嗯,比果子好吃!” 全然没有注意到一只温婉的喜鹊将要变身母老虎的节奏。 真是个呆子! 气死宝宝了! 占了便宜还买乖,尽然说本姑娘不如个果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黄心瑶羞红的脸,瞬间张牙舞爪的扑了上去。 “哼!整日里结交些狐朋狗友,我要告诉伯父去,你都变坏了……” “别闹,别闹,心瑶,你听我说啊……我不是故意的!” “真不是故意的?”阴晴不定的黄心瑶不善的瞪着他。 “我真不是有意的,不是你凑过来了吗!”北宫羽神经大条的解释着。 黄心瑶粉嫩的脚丫使劲的跺着地面,满脸不悦的扬声扑了过去。 “好啊……你竟然说不是有意的……你个小骗子……”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嬉闹,黄心瑶手中的蒲扇定在了半空。 “少爷,王御史来了。”小跟班进宝的声音传来。 北宫羽赶紧整理了下衣衫,对身旁的黄心瑶使了个眼色,这才不疾不徐的说道,“进来吧!” “进宝啊,王御史呢?” “回少爷,在院中等着呢!” “你个蠢才,怎么能让王御史在院中等候呢……”北宫羽边说边走起身而去。 “啊呀呀!王兄抱歉,失礼处还望见谅!” 不等他说完,王威快步上前,拉住他的手向外走,“和我还客套什么!快点走吧!这下可真出大事情了!” 能够让一个老实人说出大事了,看来这事情一定是很大了。 北宫羽心中警醒,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就知道这一路是跑着来的。 北宫羽问道:“王兄,怎么回事?” 王威叹口气,“北宫兄,这次真是出大事了,陛下那是大发雷霆啊……” 北宫羽诧异的问道:“你见过陛下了?” 王威老实道:“没有!” 北宫羽鼻子一抽,抬手打断了他抓着自己的手,没好气的说道:“你既然没见到陛下,怎知陛下大发雷霆之怒!” “某是听台院的御史们说的。” “到底怎么回事,你慢慢说,咱俩如此匆忙赶去,却是一头雾水……” 王威这才平息了口气,缓缓道来。 原来今日是国子监讲书的日子。清晨,三馆六学的学子纷纷天不亮就起床,提前赶往书馆听讲。 太学博士辛彦之的《新礼》一书,就安排在今日言讲。 辛彦之是学官,秉性高洁,不苟言笑,砥身力行,举止皆效仿古人所为,因此是一个比较死板之人,学子都特别怕他,对他的课从来不敢旷课的。 前隋高祖杨坚曾赞扬道:辛君所学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当代大贤。 后大唐新建,上皇复建国子监,认为其礼仪中正,堪为楷模,便拜他为国子监太学博士,专讲礼仪之事,延续至今。 可是今日,等到辛彦之落座开讲之时,却发现少了一个人,若是寻常之人,可能辛彦之也发现不了,关键是此人的位置太过靠前了,就在他下首第一排,因此他一眼就发现了。 辛彦之把打开的讲本又合上问道:王鑫为何不在? 底下有人回答:回禀辛师,学生不知! 辛彦之“嗯”了声,又吩咐道:想来是他昨日用功太累,以至昏睡过去了,你去把他唤来吧! 那人躬身应退,急忙跑了出去。 谁知不大会,那学子满头大汗,神色惨白的跑了回来,结结巴巴的说不清楚,后来再三询问下才说明白…… 王鑫死了! 这一下,就连克己复礼的辛彦之也不淡定了,急忙前去查探。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辛彦之不敢怠慢,一面差学生前往大理寺报案,一面自己去找祭酒去了。 国子监祭酒就是李纲,李文纪,此人在隋唐两朝可是大大的有名,是前隋太子杨广的恩师,后又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恩师。 奈何两个徒弟都不省心,一个把江山给败家败没了。一个皇帝没当上,被李二给杀了。 按说这种太子杀手的人,应该是民间所谓的不祥之人才对,可是人家李纲照样混的风生水起的。 虽然一生不得志,可是每个皇帝都很重视他,因为他学贯古今,历史典故珍本张嘴就来,是所有儒学的代表人物,被称作文宗! 古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可是,李纲却是隋唐两朝的天下第一人,被士林尊称为一代宗师! 就连当今皇帝李二都对其执弟子之礼,尊其为半师!还曾朱笔红批,说李建成败坏王法咎由自取,是他朽木不可雕,和李师无关,以此来绝天下之口。 发生这件事情时,正好是早朝之时,本来今天没什么大事,就可以这么愉快的过去了! 奈何!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李纲怒了,一下子把这件事在朝堂上说了出去。 “陛下!臣殚精竭虑,战战兢兢,夜不能寐,誓为陛下教出可用之人,不想今日却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事!国子监何须也?此乃文章之圣地,经国之大业!国子监生员更是天子门生!奈何今日有宵小之徒,戕害国之未来,臣李纲俯为顿首,恳请陛下查出真相,以安人心!” 李纲神情激动,昂首请命。 长孙无忌出班奏曰:“陛下,臣闻古今盛世,唯文章乃千秋大业,经久不衰,导人向善,恢复礼制,其功重大莫焉……臣恳求三司推审,严惩不怠!” 房玄龄站在首位,沉默片刻道:“陛下,臣复议长孙仆射之言!” 其他官员一看,既然宰相国舅文宗都同意了,那就赶紧同意吧! 于是乎……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