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圣诞,1986年的最后一周也匆匆溜走。 转眼间已经是1987年。 新年伊始,《罗拉快跑》的影像和声音剪辑工作全部顺利结束。由于绝佳的镜头质量,西蒙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样片的配色。 随后,《罗拉快跑》开始了最后的冲印流程。 另一方面,《蝴蝶效应》也在此前的12月中旬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西蒙从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那里了解到,福克斯还没有彻底敲定《蝴蝶效应》的档期,需要根据成片质量决定。 不过,最可能的两个档期,要么是暑期档,要么是复活节。 这个年代,北美复活节档期的人气还远没有后来那么高,好莱坞最看重的档期依旧只有暑期和年底两个。 《蝴蝶效应》的票房成绩对于西蒙在好莱坞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他自然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定档在热门的暑期档。不过,这显然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 现在,西蒙能够掌控自主权的,也只有《罗拉快跑》。 卡着时间,1月13日,西蒙终于拿到了《罗拉快跑》的最终拷贝。 1月14日。 福克斯影城,时间是下午。 影城内的一间放映厅里,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一起进门,发现放映厅内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基本上都是《罗拉快跑》拍摄时的剧组成员。 注意到两人到来,正和大家聊天的西蒙连忙起身迎了过来,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示意。 由于同样要忙于《蝴蝶效应》的后期,这些日子西蒙与两人的碰面次数也不多,打过招呼,坐下之后又聊了一会儿,大卫·吉勒才道:“西蒙,可以开始了吗?” “抱歉,大卫,还要等下,”西蒙摇了摇头,道:“桑德斯先生也答应会过来,还没有到。” 大卫·吉勒闻言,理解地点点头。 西蒙邀请福克斯影业副总裁彼得·桑德斯,显然与《罗拉快跑》的发行有关。大卫·吉勒前些日子还特意指点过西蒙发行方面的细节。 西蒙说完,抬腕瞄了眼手表,已经过了约定时间,便干脆起身,打算去放映厅外看看。 继续等了将近十分钟,西蒙已经犹豫着要不要亲自去行政楼那边看看,彼得·桑德斯的身影才从旁边走廊转出来。看到等在放映厅外的西蒙,彼得·桑德斯脸上还露出抱歉的神色,伸手过来道:“真是不好意思,西蒙,刚刚结束一个会议。” “没关系,”西蒙笑容不变地和对方握了下手,道:“那么,彼得,我们进去吧。” “当然,我可是很期待你的电影的。” 两人走进放映厅,彼得·桑德斯热络地和众人招呼一番,左右看看,这间放映厅一共六列座位,左右从中间隔开。第一排左边坐着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右侧是珍妮特和凯瑟琳,两边各剩一个空位。 迟疑片刻,彼得·桑德斯还是在大卫·吉勒旁边坐下。 西蒙站在彼得·桑德斯身旁,注意到对方迟疑的细节,只是微微一笑。 虽然为人圆滑,但从这点细节来看,彼得·桑德斯显然也不是个太大气的人。 作为福克斯影业直接负责《蝴蝶效应》项目的高层,由于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一直被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晾着,他此时明显不想和两人坐在一起。不过,彼得·桑德斯却又不敢公开将这种矛盾表现出来。 等彼得·桑德斯坐好,西蒙吩咐了放映厅工作人员几句,才在珍妮特身边坐下。 放映厅内的灯光很快暗了下来。 虽然已经提前看过样片,但忙碌半年,终于要正式接受观众的考验,西蒙此时依旧有些紧张,不由握了握拳头。 一只微凉的小手在昏暗中伸了过来,在西蒙握成拳头的手背上拍了拍。 西蒙扭头,注意到珍妮特亮晶晶的眸子,朝她笑了笑,反过来将那只微凉的小手握在自己大手里。 由于是《罗拉快跑》的第一次试映,马上就要去亚利桑那州拍摄《血尸夜》的凯瑟琳今天也抽空赶了过来。 此时,坐在珍妮特另一边,凯瑟琳注意到西蒙将珍妮特小手握在手心的举动,眼底不由闪过几分浅浅的落寞。新年之后,刚刚返回洛杉矶,凯瑟琳就明显感受到西蒙和珍妮特两人之间更进一步的关系。 不等凯瑟琳问起,珍妮特就主动向她说起圣诞夜的事情。 一点都不知道遮拦。 直到凯瑟琳受不了将珍妮特的小嘴捂上,这妮子才停止巴拉。 尽可能地想要让自己忘掉珍妮特的各种念叨,只是,不经意瞟了眼另一边西蒙的侧脸,凯瑟琳还是想起珍妮特晃着五根白白嫩嫩的手指叙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就被折腾了整整一夜的‘悲惨经历’。 脸颊不知不觉开始发热,凯瑟琳连忙将注意力放在面前的大银幕上。 虽然以她对身旁两人性格的了解,更觉得那可能是珍妮的食髓知味。 不过。 女人哪里需要讲道理。 嗯。 谁说的? 这么想着,凯瑟琳脑海里又闪出珍妮特批判某个家伙时用的一个词汇。 很有些怨念地在心底跟着念叨一句。 牲口! 一只小手不知不觉摸了过来,想要拉自己。 打开。 真贪心,另一边被握着还不够。 看电影呢。 亮起的大银幕上,等待片刻,伴随着轻微的放映机运转声,电影开始播放。 首先却是一行字幕。 将来的《蝴蝶效应》开篇还会出现‘蝴蝶效应’的名词解释,西蒙也就没有再为《罗拉快跑》添加这样的开头。 不过,西蒙依旧对原版的开篇字幕做了调整,只保留了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一段话。 当字幕落下,咔咔咔的秒针跳动声开始急促响起,随着银亮色钟摆的转动,几行字幕依次出现。 制作公司:丹妮莉丝影业。 执行制作人:布莱恩·德·帕尔玛,大卫·吉勒,罗伯特·雷德福。 导演:西蒙·维斯特洛。 既然布莱恩他们愿意挂名,西蒙自然不会故作谦虚地遮遮掩掩,直接将三位大佬的名字放在了开头最显眼的地方。 随着钟摆停止,镜头推向西蒙定制的金属齿轮时钟,即将贯穿整部电影的快节奏电子乐也随之展开。颇具感染力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引导着放映厅内所有人的情绪。 然后便是行尸走肉般的人群,以及以‘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为核心的旁白。 不过,虽然有着这样一段暗含哲理的旁白,电影却丝毫没有给观众留下思考时间。 动感十足的电子乐似乎在催促着所有人一路狂奔。 于是。 动画片头里,罗拉便开始奔跑。 直到整个故事的开端。 惯性一般快速拉进的镜头里,醒目的红色电话铃声响起。 小混混曼尼接到了老大委托的交易任务,原本一切顺利。返回时,约定好的女友罗拉却没有准时来接他,只得自己想办法回城,然后就把交易的钱弄丢了。 10万美元。 足以让老大把他烧成灰洒进大海里。 惊慌失措中,曼尼声泪俱下地在电话里向罗拉控诉。 为了拯救男友的性命,罗拉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筹集10万美元,并且送到圣莫妮卡市中心的一处电话亭旁。 她只有20分钟。 却没有犹豫,毫不迟疑地冲出家门。 一路狂奔。 来到担任银行经理的父亲办公室,不但没有得到帮助,反而被戳破了身世。 没能拿到钱,依旧不离不弃地奔向终点。 男友已经持枪进入了超市。 好吧,你坚持当克莱德,我就是你的邦妮了。 抢劫成功。 逃离失败。 被一个愚蠢的菜鸟警察开枪误杀。 不甘心。 那就重来吧。 红色的电话跌落,便是再一次的起点。 这一次,我就是邦妮,你不用当克莱德。 似乎成功了。 直到最后一刻。 上帝似乎不太喜欢不劳而获的人,于是就带走了他。 继续重来。 楼道中跳过了试图挡路的痞邻和恶犬,或许是节省了一秒钟,又或者是浪费了一秒钟。 谁知道呢。 反正,错过了父亲,却遇到了赌场。 然后。 一切似乎都顺利起来。 自己赚到了10万美元,成功赶到目的地。 意外捡到那10万美元的乞丐获得了小偷的自行车,同样提前赶到了男友身边,将钱‘还’了回来。 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