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家有考生

穿越成小村姑的李雁回认命后,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   一.将她那有考场恐惧症的书生爹供出功名。   二.在有功名爹的光环下,找个老实的汉子嫁了,生上一窝娃儿,福寿安康的过一生。   哎哎……隔壁的书生你走开,你这只笑面虎,你娘还打算让你娶个白富美呢……别往我跟儿前凑……我很忙的……   ——————————————————————   新文预收:《穿成望门寡》   前脚刚订婚,后脚就传来未婚夫战死沙场的噩耗,沈家大小姐撞柱殉情变成了穿越而来的沈问筠。   才刚醒来,位高权重的未婚夫家就请来圣旨逼嫁——问你嫁不嫁?!   沈问筠:嫁!   带着丰厚的嫁妆、婆母的愧疚、沈问筠关上门小日子过得不错,只是小叔,滚远点,我是你大嫂!   霍莫言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请下圣旨,逼她嫁入霍家为大哥守寡,成为了他的大嫂。还好这一辈子时间还长……

作家 百果酒 分類 历史 | 135萬字 | 193章
99.第 99 章
    第一场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谢越彦依旧是案首、宋松安也依旧是第二, 而李爹还是万年老三。
    丹嘉城那通过府试的四十多人, 除了心思不正的王志和石鼓书院的几个学子外, 全部榜上有名。
    而且,名次都很高。
    前十名里就有五个是丹嘉城的考生。
    丹嘉城一时风头无二!
    当然, 在丹嘉城考生大出风头的时候,也不乏一些酸酸的声音,“学识好又如何?!人品低劣啊……”。
    直说丹嘉城的考生们脸都绿了, 脸上再无半分兴奋之情。
    就因为一个王志,他们整个丹嘉城的考生都被他给拖累了,连头都抬不起来。和其它人互相介绍时,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丹嘉城的考生。
    如果王志敢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连活撕了他的心都有了。
    可王志自那天之后,就消失了。
    他被剥夺了童生的头巾, 还因为情节恶劣、有害人之心, 被提学官怒斥为“心术不正、行为不端、枉为读书人!”,判罚他“今生不可再科考!”,彻底绝了他读书科举这条路。
    连他的保人石鼓书院的禀生-周嘉安也受了牵连, 提学官夺了他禀生的头衔。
    石鼓书院的教谕,被提学官斥责为“识人不清!”,捋了他教谕的之职。
    顺带摘了石鼓书院一学院参考学子的头巾。
    提学官一怒,其威力自然是不小的。
    石鼓书院的学子们恨王志都快恨疯了。
    王志犯案与他们何干?!
    可惜, 提学官是个曾经当过翰林的、非常固执的老学究。
    他对科举舞弊、陷害同窗尤其的痛恨。
    好像提学官当年就曾被陷害过, 如果不是新朝, 他怕是此生都无望科举了。
    王志这行为, 几乎是捅了提学官的肺管子了。
    由王志一人,而迁怒到整个石鼓书院参考的学子,这倒是谢越彦没有想到的。
    不过,谢越彦不会同情石鼓书院就是了。
    在他看来,石鼓书院在曾夫子的带领下,整个书院的风气都坏了。急功近利、不辩事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如若为官,苦的必是一方百姓。
    可以说,石鼓书院学子院试,基本上是全军覆没了。
    而它的影响还将会是巨大的。
    周嘉安被摘了禀生的头衔,只余秀才的名头,怕是要气吐了血了。
    石鼓书院的教谕被捋了,这是直接打在石鼓书院的脸上了。
    经此一事,石鼓书院再难成气候,无力与清水书院争高低了。石鼓书院整个都弱了下来,又如何还能再难为李伯父?!等日后李伯父成了举人,石鼓书院就再也不能钳制李伯父了。
    正场结果出来后,淘汰了一半还多的人。
    不过八方客栈的生意还是一样的火爆。
    有人离开,就有人住进来。
    住进来的人都是侥幸过了第一场正试的人。
    几乎没有人外出或是闲谈,每一个人都紧张的温习为了应对院试的覆试。
    毕竟,就差这最后一次考试了,覆试过了,他们就是秀才了。
    秀才虽然只是古代最底层的士族,但好歹是改换了门庭,跃入了另一个阶层。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最低级的士族一阶,熬到头发花白,都不肯放弃的。
    覆试时,考院外候场的考生少了很多,考场外都空旷了很多,至少,李爹和谢越彦已经可以很轻易的找到宋松安了。
    李爹感叹着,这站在场外的考生最后能通过的怕也就只有一、二百人而已。
    而等到了考举人的时候,这一、二百人怕就会剩下一、二十人了。
    百中取一!
    科举这青云路,从来都不好走……
    可是,不好走,他也要走!
    为了他的家人们……
    为了他的乖女……
    拼了!
    李爹神色坚毅,拎着自己的考篮,从容不迫的通过了检查,走进了内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志的事情所影响,这一次,衙役们检查得更加的仔细了,李爹自我感觉要比正场时,晚了好多才见了他的担保人和教谕。
    担保时,因为说话不便,齐松昌和他的教谕只是用眼神关切了他一下,得知他一切安好后,就为他做了保,放他过去。
    有什么话,还是等李修竹考完这最后一场,回清水县后,再说吧。
    熟门熟路的进了号房,将一切都准备完毕,没过多久,就响起了云板之声。
    李爹打开了覆试的考题。
    《四书》文一道、论题一道、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
    其它的都与正场差不多,无论是出题的角度和难度,都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论题……李爹又一次感觉到了来自提学官大人的深深恶意——“人之行,莫大于孝!”
    一般的论题或为水患治理、或为财赋税收、或为办学治军,偶尔也会讨论些剿、抚夷人这样的论题,可这位古板固执的提学官讨论的却是人性、孝经。
    呵呵……
    果然,很符合他们猜测的提学官大人的性子。
    对于这样的论题,李爹其实是不太喜欢的。
    他更喜欢讨论一些实用的国家大事,而不是和一群做文章都做傻了书呆们卖弄文采。
    不过,形势比人强,就算再怎么不愿意,为了秀才这个名头,李爹也得捏着鼻子妙笔生花。
    索性,李爹功底扎实,文词华丽,洋洋洒洒挥笔一蹴而就。
    引得提学官大人在李爹这里驻足停留许久,不时摸着三缕长须微笑点头。
    难怪当初这个李修竹会被人嫉妒、陷害,也是个有真才实学的。
    看着李爹的年纪,和他当初应试时的年纪差不多,不禁猜测李爹是不是也是因为有人打压,所以,这把年纪了才来参回院试。他可是知道,这个李修竹县试、府试成绩都是不错的,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打压,以他的文采,怎么可能这把年纪了才来参加院试?!
    一时间,提学官脑补过度,对李爹不禁起了一丝爱材之心,颇有几分同病相怜之意。
    李爹可不知道他已经在提学官心里被当成了被人嫉妒、如他般大器晚成的人,也许是因为这考题出得不得李爹的心,李爹答得飞快,甚至都不用过脑,这次又比昨天出来得早。
    他出来时,谢越彦仍是已经在门口等他,不知道都等了多久了。
    谈起这次的考题,李爹和谢越彦都是相视苦笑。
    很明显,他们做了一场比较违心的哄着提学官高兴的卷子……
    过了一会儿,宋松安也出来了。
    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唯一比较亲近的就是李伯父,所以,又是答完了试卷就坐着等。
    三人考完了试,只觉得浑身一轻。
    李爹张罗着请大家吃一顿好的,慰劳一下。
    谢越彦不置可否,宋松安有些不好意思,不太想去,可又哪能抵挡得了李爹的热情,被硬拉了去。
    然后……
    可怜的宋松安第一次见识了李石头的饭量。
    目瞪口呆!
    李石头若是生在他们家,怕是无论如何也养不起的。
    李石头也知道他吓到宋书生了。
    憨笑着放下了手中的馒头,直说吃饱了……
    李爹一瞪眼睛,“吃饱什么了?!我还不知道你?!你今天吃的这些还没有往常的一半呢……继续吃!和你三叔出来吃不饱饭,我回去怎么和你哥交待?!”
    宋松安下巴都要掉了。
    李石头已经吃了十个白面馒头了……而这……竟然还不到他往常的一半?!
    二十个白面馒头?!
    一顿?!
    这怎么可能?!
    然后,李石头就用事实教育了宋书生……
    这世上……
    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最后,李石头还包圆了桌上所有的剩菜,这才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嗯……吃饱了……”
    李石头心满意足的看着自己撑圆了肚皮,还用手摸了摸,脸上是无限的满足。
    宋松安已经彻底麻木了。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可为啥李伯父要带着一个这么能吃的族人来考试啊?!
    宋松安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以为是不是李爹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一把自己的族人……
    毕竟,李伯父是个如此热情善良之人。
    这种事情,李伯父又不是做不出。
    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宋松安彻底明白了李爹为什么要带着李石头了。
    一行人吃饱离开酒楼,打算慢慢往回走,消消食……
    一个人从斜刺里像个疯子一样猛冲过来,雪亮的刀刃照亮了宋松安的眼,也吓住了他。
    他只觉得一股寒意直逼脑门,虽然心里疯狂的大叫着危险,可是,却是一动都不能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把尖刀带着刺耳的破空之声,直奔李伯父的面门而去……
    ……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