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关麟,字云旗,在关家排行第四。他哥是关平、关兴,他姐是关银屏,他弟人称花关索。他爹,则是鼎鼎大名的关羽关云长!——“我爹啥都好,就是太傲了,很快,他就得把自己傲没了、把全家傲没了,把伯父傲没了,把大汉也傲没了。”——“为了能压制住老爹的傲气,这逆子...

作家 牛奶糖糖糖 分類 科幻 | 456萬字 | 622章
第三十一章 明以洞察,哲以保身
    东吴的国主孙权精通于制衡之术。


    他极善于平衡江东各股复杂的派系。


    而他这份独有的制衡。


    表面温婉,可背地里不知道染上了多少鲜血!


    为了达到绝对的平衡,江东内部的三股派系,孙权始终在削弱、维系与扶持的抉择中。


    倒是陆逊最是通透…


    赤壁之战后,有人的权利太过强横,所谓——“功高震主!”


    以孙策旧部周瑜为首的“淮泗征伐”一派…理所应当要削弱。


    以本土氏族“顾、陆、朱、张”为首的江东一派也要扶持与加强,以制衡“淮泗”一派。


    至于中间夹着的,则是淮泗派中的分支,以鲁肃、诸葛瑾为首的“淮泗流寓一派”!


    所谓三足鼎立!


    大的“三国”鼎足而立!


    可各国内部,又岂不是夹杂着“小三国”呢?


    这些小三国又岂不是鼎足而立,互相制衡?


    至于周瑜背叛。


    并不是广义上的背叛。


    那时候,整个大汉都在传言,益州要出天子、吴懿的妹妹要做皇后。


    偏偏那时候周瑜放弃在南郡与曹操的对垒,提出要西进巴蜀。


    巴蜀、江东数千里之遥,周瑜带兵进去了,孙权还能控制的住么?


    之后嘛…


    孙权的眼神明显闪躲了几下,不过很快,他又变回了那个威仪棣棣的东吴国主。


    “伯言说笑了,兄长逝世时便嘱咐我,内政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我示公瑾如长兄,长兄于我何来背叛?至于公瑾的死,孤痛心疾首!”


    话虽这么说,可很明显孙权望向陆逊的眼神变了,变得亲和了不少。


    俨然,他对陆逊恢复了信任,且这份信任外,又多出了一分惊喜。


    “伯言先退下吧!”


    “唯!”陆逊拱手告退。


    待得他走远,孙权的儿子孙登从帷幕后走出。


    孙权朝他感慨:“除了孤,想不到陆伯言成了最通透的那个!”


    孙登目光灼灼,感慨道:“是啊,父亲麾下又多了一个可堪大用的帅才。”


    帅才?


    听到这个词,孙权眯起眼,“终究这帅才太过年轻!”


    孙登则先是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他望向宫殿中高挂的舆图,目光之处正是荆州方向,“关云长神武无双,若说弱点,唯独太过骄傲?若是鲁子敬、吕子明,他还会多少防备一些,可若是陆伯言,那…或许…”


    “或许如何?”


    “关云长必定不会将陆逊这么一个年轻将领放在眼里,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伯言能为父亲立下奇功!”


    听得儿子如此欣赏陆逊。


    孙权感慨道:“看来,吾儿很看好陆伯言…”


    孙登颔首,“唯今,曹操麾下谋臣如云,刘备麾下有诸葛亮,父亲麾下鲁肃、张昭亦是肱骨之才,可再往后看呢?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曹操还能用谁?刘备还能用谁?关羽手下又还有什么可堪大用的谋士么?”


    孙登的一番话引得孙权的称赞,“吾儿看的远!”


    说到这儿,孙权吩咐道:“当务之急,当致信一封于江陵,让子瑜(诸葛瑾)密切关注江陵动向,至于荆南的吕蒙那边,继续按兵不动,此番,他关云长不动,孤也不动!孤等他先出招!”


    这…


    孙登补上一句,“那合肥?”


    孙权语气笃定,“也不动!”


    …


    …


    江陵城,驿馆内。


    诸葛瑾身穿燕居便服,心事重重的写下几个大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初来江陵的儿子诸葛恪在他的身边评价,“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父亲吟的是《诗经·国风》中‘葛生’一篇,只是,父亲不是不喜欢这等‘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文章么?”


    诸葛瑾笑着摇头,“葛藤里才能长出黄荆,荒凉的坟茔才能长出野葡萄,多好的‘赋、比、兴’,可虎父无犬子,怎么…这关公的儿子就长歪了呢?”


    提及这个,诸葛恪就懂了,父亲写下的这一篇“葛生”是与近来江陵城大街小巷,人人茶闲饭余的谈论的话题有关。


    已经两天了…关羽第四子关麟关云旗公然对抗关公,于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提出要父亲下“罪己书”!


    这等消息,在古代不可谓不劲爆。


    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江陵城坊间的谈资,无数吃瓜百姓翘首以盼着事态的发展。


    诸葛恪感慨道:“为人子者,纵是聪明机智,却也不能在父亲面前,骄矜自负!可…”


    诸葛恪顿了一下,继续道:“可离谱的是这关麟如此不孝,关羽却并未责罚,这点,孩儿看不懂了。”


    在江东,诸葛恪被人称作“神童”,聪明机敏。


    与顾谭、张休等人常伴孙权的长公子孙登一道学习,算是世子从小到大的伴读了。


    许多时候,世子孙登疑惑的问题,还是这位诸葛恪为他指点迷津。


    此番在江陵等候父亲,是特地出江东,跟随父亲见见世面。


    倒是没曾想,还真的开了眼界。


    刚到江陵,就听说关麟与其父关羽在大庭广众、军营校场之中针锋相对,这股子傲劲儿,就连诸葛恪听闻都直觉得不可思议。


    至于为何关羽未做责罚…诸葛恪没看懂,诸葛瑾却看懂了几分。


    “元逊(诸葛恪)可听闻,这对关家父子是因何事争执?”


    “似乎是考武?以狼考武!”


    “不!”诸葛瑾用笔轻轻一点儿子额头,“为父总教授你的‘明以洞察,哲以保身’,你都学到哪里去了?”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其内在,比如…关家父子之争引子在于关麟不识武艺,却能在考武中拔得头筹,关云长神武无双,如此神武之人岂会允许子女不学武艺?”


    “至于,为何这关云长没有责罚关麟,那是因为他的‘文才’!”


    “文才?”诸葛恪连忙问道。


    诸葛瑾颔首,“能在面对不公之时,迅速的反应,以荆州南郡百年前的虎狼之暴去抨击关羽,去引申出‘禁狩令’与‘罪己书’,此子还是有些能耐的,可终究与他爹一样,为一个‘傲’字所困,所谓骄兵不败,此一对父子早晚要在这上面栽跟头!”


    诸葛恪沉吟…


    他其实也挺傲的,难道,他也早晚要在傲字上栽跟头?


    正值心里嘀咕。


    一名仆人进来禀报。“老爷,已经查清楚了,江东奇袭荆南…将这条消息,散播给乞丐的人是…乃关羽的第四子——关麟!”


    关…关麟?


    这个名字一出,诸葛瑾一怔。


    诸葛恪也连忙抬头。


    有那么一刻,两人的眼神不约而同的急转,都变得狐疑了起来。


    诸葛恪琢磨的是,怎么哪哪哪都有这关麟?


    诸葛瑾则是眼珠子一定,他急吟道:


    ——“不好!”


    ——“我…我上当了!”


    …


    …


    本站网站: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