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 路经文华殿,内阁大臣们闻讯皇帝回来了,忙出来拜见。 刘大教主随手免了他们的跪礼——这个律法虽然还没有废除,但是不跪,君臣们都已习惯了——大臣们深躬腰行礼便罢。 这些大臣,见着这回皇帝出关,居然一口气带回了四名大美人,无不暗暗腹诽“皇帝肯定又溜出宫猎艳去了,还弄回了个西域美女(指黛绮丝)。” 东方姐妹是皇帝从某个天外天带回来的,他们也已有耳闻,这并不算什么秘密,便是坊间也有传说。 刘大教主装逼,给诸女介绍“这些都是朕的臣下、帝国梁柱!” 旅途劳顿,今天刘大教主不想问公事,见首辅沈石有上前禀奏的样子,左手一挥,说道“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沈石无奈,刘昊已经带着诸女走了。 到了太液池中池宫苑那里。总管赵德忠小跑出来迎候。 之后,刘昊便带着诸女去与东方等相见。 东方她们虽然有自己的寝宫,但是她们并不住在自己的寝宫,而是住在皇帝的寝宫中。 皇帝寝宫共有九层,五十多米高,每层面积都有一千八百平,设有很多房间,还有娱乐的地方;外观造型,参考黄鹤楼,飞檐翘角,大红的圆柱做柱子,金黄色的琉璃瓦,须晴日,阳光照耀,金光闪闪,气吞云霄,霸气瑰丽,号称帝国第一楼。 皇帝爱热闹,也爱玩耍,东方等都要陪着他,她们便都在这里留有房间,久而久之,自己的宫殿反倒不去住了。 皇帝寝宫有个名字,叫做自在宫。 大大的“自在宫”横匾,挂在顶层屋檐下,黑底金字,字迹闲散悠逸,一看就是书法大宗师手笔,唔,此乃皇帝陛下亲笔所书。 底层外也有个横匾,上书【上善若水】四个字,左右圆柱上,挂着竖匾,分别是“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这副对联横批,逼格很高。左右对联,有种超然物外,看破凡尘俗欲的意境;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几近于道,与对联相应,也是逼格满满。 底层这对联横批,又与顶层【自在宫】三个字上下相呼应,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相映成辉。 而这些,与宫殿融合,便有产生了一种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王霸相统的和谐之美。 主位面的黄鹤楼,造型霸气,外挂横匾气吞山河,这四个字也是霸气凛然的,但是,刘大教主觉得,刚之又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样不好,不符合他的审美。 自在宫外带花园,总面积两万余平,方方正正,四周开河,宽过十米,引太液池水而入,两岸垂柳随着微风轻摇,河中盛开着各色莲花,花园中亭台楼阁相辅,各种花草树木掩映,园林山水,生机盎然,四季如春,美不胜收。花开花落总不绝,姹紫嫣红常是春。寒冬也有桃花开,只因它是转基因。 这边的景色,刘大教主是用了心思布置的。当他领着周芷若等来到这里,她们各个便都瞠目结舌了。 这里,真是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过了石桥,进入园中。 东方等所在,自有宫女禀知。她们正在龙鱼湖的湖心亭中。 龙鱼湖,是花园中人工开挖的一个小湖。 小湖北面,向南伸出一条石板桥,通往湖心中设置的三重六角飞檐亭。这个亭子因为在湖中央,便叫做了湖心亭。 刘大教主她们到的时候,东方等五个宫装美人,正凑在一起,唔,搓麻将,玩得正欢。 刘大教主“果然后宫和谐靠搓麻。” 自在宫中,装修陈设之奢华新奇,令周芷若等目瞪口呆、目不暇接,只觉自己是村姑农妇一般。 刘大教主没有多想,便吩咐宫女,帮她们在宫中安排房间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 大圆的桌子。 刘大教主看着九个风情各异的美人,心生感慨“我这一辈子,够本了。”忽然,他察觉到了不对劲,瞧了坐在小昭身边的黛绮丝一眼,这位是“丈母娘”,可不是我女人啊! 虽说黛绮丝…… 刘大教主这个念头一起,连忙压下! 这样不好! 朕不能那样! 那样岂不岂不…… 唔,不好不好!不能那样! 压下此念头后。 刘大教主暗松了口气,又运转阿q兄的无敌心法,心中便隐隐自得起来“朕毕竟是正人君子,还有节操,不像唐高宗李治那般无耻。” —————— 边关起战事,皇帝却闭关。 这事不是秘密,朝野皆知。 对于闲得没事的清流嘴炮来说,这又是一个可发挥的事项。 这种事,要是换做故往某个朝代,皇帝一个昏君的帽子,是摘不掉的。 但在本朝,这却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帝国皇帝,乃真命天子! 帝国有昊天上帝庇护! 帝国有神器! 区区夏辽,犹如蝼蚁,随手即灭,何所惧哉? 眨眼半个多月。 边关捷报频传。 百姓们便更加认为,皇帝在这个时候闭关,正是证明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算无遗漏、尽在掌中,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完全没把夏辽放在眼里的气概! 皇帝雄才伟略,乃至于斯! 弘道院操作之下,百姓们都这么认为。 清流嘴炮们乱议论,便会被他们摇头嘲讽,像是在看一只自以为是的傻鸟“无知者无畏啊!” 第二日,刘大教主才入勤政殿理政。 边关战事,便如他所料,顺利至极!在他的支持下,迫击炮都有了,这要是还不能顺利进行,那由他往下,帝国百万雄军,都不如拿豆腐拍头,自尽算了,不然还活着干什么呢?做米虫,造粪便? 迫击炮轰炸之下,西北山岭山脉防线,北方长城防线,尽数轻松收回。东北方向,神兵营开路、迫击炮轰炸之下,辽军纷纷败溃、弃城而逃。 神兵之威,谁会傻逼的往上冲,送人头呢? 谁也不是傻子。 尤其是游牧民族,他们不像农耕民族。农耕民族靠种地生存,对故土有深刻的依赖。游牧民族则不一样,他们到处迁徙,故土情节(不能说没有)远不及农耕民族。 东北虽然收复的极为顺利,但是杀戮却很小。 因为人家有马啊。 知道打不过你,远远的看到你,拍马就走了,追也追不上,你能怎么办? 只能看着他们走。 其实,从帝国建立,帝国皇帝是昊天上帝之子、真-真命天子、有神通、帝国能从天界弄来神器,这些信息,便如枕头风似的,吹进了夏辽内部,他们早就胆怯了! 和帝国打? 打个屁啊! 夏辽的国王,他们自己的位置都坐不稳了,因为他们的神性遭受到了质疑。 自古帝皇。都会借神秘力量之势,来愚民,安天下,巩固自己的江山。 这手段,有利有弊,好处是忽悠的好,皇帝就有神性了,百姓敬畏,江山自然坐的安稳;坏处是忽悠的不好,那从意识领域层面,就要开始崩了。 思想指导行动啊。意识崩了,那么对皇帝的敬畏也就没了…… 帝国忽然出兵。 夏辽两国的使臣,每天都想求见帝国皇帝,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奈何,皇帝闭关去了。 他们又要求见首辅大人。 奈何,首辅太忙了,没空。 你去堵首辅家门? 你丫的是不是要搞谋杀? 是不是想进刑部大牢! 皇帝不待见夏辽,至今连他们的使臣都不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没有一个官员,会触霉头,去见他们的! 便是连有招待使臣职责的礼部官员,也不见他们,只有小吏招呼他们,唔,小吏对他们,现在都是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送给他们的粗茶淡饭,有时都是馊的!——这是在报复他们!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夏辽炸天的时候,这些小吏没少被呼来喝去,稍有不顺,便是侮辱斥骂、拳打脚踢。 小吏们只能默默忍受,不要说他们。便是相关官员,还得因为“招待不周”,不要脸的谄媚逢迎的去道歉、赔罪。 弱国无外交,便是如此。 残酷的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我们武力即是权力,懦弱就要挨打。 实力即是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便是看这“真理”实践起来,是否能令你强大(不仅是军事上的强大)!能,就是真;不能,就是伪。 这个道理,帝国现在已经成为了共识。 宋亡论出后,天下名士争读,分分解析引申。其中的所谓的“亡国之道”,在宋时,可是祖制啊什么的,势同真理。 这些“真理”被批成亡国之道后,对于什么才是兴国之道,便兴起了一轮争辩热潮。 在宽松的舆论管制中,各地名士、各地书院学子,乃至市井小民在闲暇扯淡的时候,都放开了思想枷锁,大胆的阐述意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有志之士,还互相奔走的交流。 于是,在这个会、那个宴中,各人思想互相交碰、激撞,争辩之中,自然而然的,上述的道理,便成了共识。 【听说那什么书单404概率80,吓的我一早就大改,以后都不敢再开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