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二的一番逼迫,好歹让各地的世家大族,放出铁矿和煤矿,大唐炼钢事业,得以继续。 但这些世家的所作所为,也在李二心中,埋下了一根深刺。 李二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终究是靠不住。 真正可靠的,只有自家人! “不着急!不着急!” “等我大唐恢复力量,等朕炼出更多的钢铁,等朕手底下的臣子再多一些......” 李二一再安慰自己,好不容易才平复下心绪。 他定下忍耐的大计,回到后宫。 长孙皇后看到李二愁苦的神色,玉手轻抚李二的脸庞,像是想要将李二的眉头抚平。 “二郎......” “别太操劳了,身子要紧!” “朝堂之事,多交给臣子去处理吧!” 李二看到长孙皇后温柔的神色,心中的不快渐渐消散。 两人夫妻和睦,共同支持,让李二有了一个放松的地方。 李二捏了捏长孙皇后的手,柔情道: “观音婢,跟着朕,让你受也苦了!” “看看你这手,都粗了......” 长孙皇后十分贤明,为了节约用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会在皇宫中亲自织布。 她完全没有像尊贵的皇后那样,肆意享受什么。 长孙皇后却并不在意这些,露出淡淡的微笑。 “比起陛下,这些算什么?” “苦点累点,臣妾不在乎!” “臣妾心中唯独放不下的,还是林儿那孩子啊......” 长孙皇后再一次提起李秋,心中十分牵挂。 李二点点头,他其实也一样记挂李秋。 但身为皇帝,大唐事物繁杂至极,他实在难以抽出时间,去看李秋。 “观音婢,你既然想念孩子,那就自己去看他吧!” “找个什么理由......” 李二思索一般,想要找一个好的理由,让长孙皇后去看李秋。 这个理由,要让人挑不出毛病,还要加深双方之间的感情。 “有了!” “那小子学究天人,你带两个孩子前去拜师吧!” “他那村里就有私塾,正是合适!” 长孙皇后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谢陛下,让臣妾能够再次见到孩子!” ...... 山间小村,李秋的小院。 冬日的大雪,已经基本融化,春天要来了。 李秋和小翠坐在院子里,围着一个小土炉。 “时候差不多了!” “应该熟了,可以扒出来尝尝。” 在小翠无限期待的眼神中,李秋从火堆的灰烬中,扒出几个黑溜溜的椭球。 “红薯烤好了!” “我都好久没吃了......” 小翠不顾烫手,摔打掉灰烬,便将其掰断。 一个热烈的香气,顿时弥漫看来。 “好香!” “嘶!烫......” 小翠一边吐着舌头,一边张开小嘴,咬下香糯滚烫的红薯。 李秋也满是笑意,拿起一个烤红薯。 就在这时,门外驶来一辆马车,几人走了下来。 “你们在吃什么?” “好香!” 软软糯糯的童音响起,让李秋忍不住抬头。 就见一个气质雍容的妇人,带着两个小女孩,好奇的张望。 其中一个小女孩,眼睛亮晶晶的,嘴边还有一丝口水,显然是馋了。 李秋站起身来,有些意外。 “李夫人,你怎么来了?” “老李呢?” 长孙皇后眼光静静看着李秋,无比慈爱,将激动的波澜深藏。 “老李有事,忙着呢。” “这是我和老李的孩子长乐,还有我外甥女王婉。” “老李说你学究天人,我带她们来拜师,你收不收?” 李秋望着两个粉雕玉琢,仿佛瓷娃娃的孩子,忍不住心头升起爱怜之意。 这个时代,虽然比较开放,对女子约束没那么大。 甚至还出现了武则天,还有太平公主这样的奇女子。 但巨大部分女子,还是相夫教子的命运。 李秋并不奢求太多,只希望这两个天真可爱的女孩,能够多懂得一下东西,多有一点余地。 “好!” “在我的村里,并不拘泥男女之别,都可以启蒙读书!” “只是村民愚昧,基本不肯让女子来罢了!。 “这两个孩子,我教了!” 李秋在村里开设的私塾,请了专门的教书先生,为孩童开蒙,还专门给予补贴。只收取少量束脩。 这两个孩子,他并不需要整天照料,也就轻松答应了。 长孙皇后听到此话,不由高兴起来。 “好!好!” “小郎君的聪明才智,老李和我都是极为相信了!” “这两个丫头,以后有福了!” “快叫师父!” 长孙皇后将两个女孩交到李秋手里,神情满是欣喜。 这样,她以后就可以用看孩子的名义,随时前来了。 “师父!” 长乐和王婉两个丫头,虽然活泼,但也知道礼节,连忙朝李秋躬身行礼。 李秋答应一声,环顾四周,看到地上的红薯。 “来!” “师父请你们吃烤红薯!” 长乐早就闻到味道,兴奋的跑过来,眼巴巴望着李秋,使劲点头。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