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赚钱养家日常

:赚钱、养家、夫郎孩子热炕头本文文案:唐远穿成了个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难民。好在官府帮他们在小青村落了户,他有幸不用当黑户。村里人防着他们,把他们赶得远远的。后来,唐远摆小摊,开饭馆,开酒楼,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惹人眼红,让村里瞧不起他的人大跌眼镜。...

第6章
    到镇上时,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唐远也顾不得好好看看这青阳镇,就赶紧拉了一个人问镇上最大的医馆怎么走。

    那人倒是热心,细细地给唐远说了,唐远循着路过去,一抬头就看到一家三间的医馆,匾上写着“仁心堂”。

    他走进去,看见一个伙计在抓药,取下背篓,对他道:“请问这儿收草药吗?”

    那伙计没理他,像是没听到,唐远提高了声音又重复了一遍。

    一旁来问诊的人都往这儿看,那伙计才抬起头,不耐烦地略压低声音看向他:“你囔囔什么,收!我们这收草药,你背篓里的草药给我看看,不过我可告诉你,不好的我们可不要!”

    唐远不怕他看,将背篓递给他,伙计翻看了还一会儿,才轻哼一声,撇嘴道:“看着倒是好的,一共五十文,卖不卖?”

    唐远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肯定被压了价,但眼下他缺钱,而且也不清楚别的医馆的价,重新找医馆不免费时间,便没计较:“行。”

    拿了钱,唐远在镇上逛了逛,发现这个镇子还是挺富裕的,人流也多,他对物价也有了了解。

    总的来说,他手里的这五十文钱,完全不禁花,一尺最便宜的粗布都得七文钱,做件上衣至少得要七尺布,他这五十文钱也就够做件衣服的。

    唐远在镇上逛了一圈倒是有了赚钱的主意,他准备在镇上摆个小摊,做些吃的东西,他会的吃食多,有很多又是这里的人完全没看见或者没吃过的,相信生意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现在的他,连本钱都没有,还是得再攒攒,多卖几次草药。

    他也不气馁,有了计划,一步一步来就是了,顶多是多吃点苦,上辈子白手起家苦他也没少吃。

    看了看手指上的伤口,唐远决定去铁匠铺看看,如果可以,他想买个采药的小锄头,用手和树枝效率实在不高!

    而且现在天气热,万一伤口感染,他一是没钱治,二是怕治不好,他目前还不想死。

    好在采药用的小锄头价格他能承受,花三十五文买了一个,

    钱一下子缩水一大半,唐远看了看手里的十五文钱,决定去杂货铺买点调料,不管能买到多少,反正也比gān吃红薯qiáng,红薯做得再好吃也经不住一天三顿顿顿吃,哪怕只能买点盐他都能抹点盐巴烤鱼吃,而且他还想向村长再要几个背篓、大簸箕之类的,送点做好的鱼给村长也好开口。

    就这样,唐远带着剩下十五文钱去了杂货铺。

    这家杂货铺叫王记杂货铺,唐远为什么选它呢,因为它家进进出出的都是有了年岁的大婶和老太太,想来不会被宰。

    唐远上前问了价,老板笑得和气:“盐和醋是三文一两,酱油四文一两,糖五文一两,油七文钱一两,香油八文钱一两,剩下的香料价格都写在上头,若是买的多,还可以便宜些。”

    老板指了下立在柜台前的木板,几个柜台上放着几个大布袋子,里面是陈皮、八角、香叶等物。

    说来也奇怪,唐远对这个所谓燕朝的文字一点都不陌生,仿佛他天生就会,不知道是原身自带的还是后来老天给的。

    “我要一两盐,一两油,”唐远身上的钱只够买这点调料,他左右看看,“你们这儿有生姜吗?”好歹买点给鱼去去腥。

    像辣椒、大蒜头、生姜这些东西,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种点,除了饭馆和酒楼很少有人会出来买,老板愣了下,才点头道:“有有,不知要多少?生姜按个卖,便宜,五个一文钱,自己挑。”

    于是唐远又挑了五个生姜,袋子里的生姜个头都挺大,他想着,这家店的老板是个实在人,以后要是再买东西,可以直接来这家买。

    一并结完帐,老板见他没东西装油,还送了他一个小陶罐,小陶罐一文钱可以买十个,老板拿它结个善缘也不心疼。

    刚出门,唐远就碰到了唐二爷,唐二爷看起来很高兴,远远的就招呼他。

    “三儿!”

    唐远刚走了两步,唐二爷就已经到了面前,还不等他问就噼里啪啦将他们的事说了一通。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在镇上的码头找到活gān了,一个月一百五十文,但是包吃包住,他们以后就不回去了。

    唐远眸光微动,露出一个笑来:“那恭喜你们了,我采的药也卖了些钱,你也不用担心我。”

    太好了,如果那个木屋以后只有他一个人的话,他gān什么都方便许多。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就暗悔自己说漏了嘴,想着若是唐二爷问起,他要用什么借口搪塞。

    “那太好了!”唐二爷却毫无异色,还很是替他高兴,甚至一时嘴顺道,“要不你也别叫我二爷了,听着老,我也没比你大多少,你叫声虎子哥就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