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微微一愣,一旁的宝钗看了她一眼,忙笑道:“早知道大嫂子口味刁钻,自然嘱咐人备下了。姜丝不说,也有灶火上用砂锅慢火煲出的粥来,没个新鲜劲材料,却是熬得米花都烂了,滋味最好。” 又唤了个丫头来,吩咐她:“将粥送上来,给老祖宗、姨妈、我妈还有黛玉和大嫂子各一份。” 又看着其余几人笑道:“余下的,想来也是不爱这一口的了。” 那头宝玉讪笑两声,贾母是最知道他的,当下看了他一眼,也笑了,又吩咐那丫头:“给你宝二爷也盛一小碗儿,也被满了,他不爱这一口,只用一点点暖胃,若剩了也是平白添了罪过。” 那丫头笑吟吟答应一声,不多时便有几个丫头捧着小托盘回来,只见那白瓷如意纹小碗儿中盛着雪白软糯的米粥,中间铺着一小簇切成丝儿的醋泡生姜,看起来花儿一样,也是好看的。 三chūn、黛玉、宝钗、湘云到底还惦记着作诗,略用些螃蟹果品便待不住了,惜chūn来拉由仪,扯着她的袖子撒娇。 贾母见了便笑,道:“你就跟她们去吧。” 不等由仪应了,惜chūn已对着贾母一欠身,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唉!” 由仪摇头轻笑两声,满是无奈。 她这边放下了筷子,那头小丫头忙捧了水盆、毛巾、润手的玫瑰羊rǔ沤子并一小盒儿jú花叶、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过来。待由仪将手浸入水中,另一旁一个小丫头见四下无人,忙挽袖拿着小银勺舀了一下子绿豆面子倒在由仪手上,然后恭敬退下。 由仪慢条斯理地洗手,扫了她一眼,问:“你叫什么名儿?” “奴婢杜若。”那小丫头欠了欠身,道。 由仪笑了:“前儿,你琏二奶奶打我那儿要了个丫头,说回头府里进新人的时候补给我,如今看来也不必了。” 又问:“你是几时进府的?” 杜若道:“奴婢是年初卖身进府的,有幸被分派到园子里照顾草木。” 由仪转头看向王熙凤,含笑道:“你看,这个人给我好不好?” “这有什么不好的?本来就说了要补给嫂子。”王熙凤笑了,gān脆利落地吩咐:“你就跟着大嫂子吧。回头让人过来把她的差事补上,将她调到稻香村去服侍,每月……就像翠哥儿一样,每月五百钱,再让总管房把她的身契给大嫂子送去。” 那头平儿早过来听吩咐,闻此忙应了,一欠身道:“是,奴婢知道了。” 那头鸳鸯又叫人,王熙凤便推了推她:“去和她们吃吧,这事儿晚前做了就是。” 杜若已反应过来,gān脆落地给由仪行礼:“奴婢见过大奶奶。” “果然大嫂子看上的人就是伶俐的,我看呀,从此我那儿缺了人,只去找大嫂子的!”王熙凤笑着道。 那头贾母嗔她一声:“你就闹着你大嫂子。” 又仔细打量了杜若,见她生的清秀,眉目清正,让人见了就喜欢,便笑道:“丫头,你过来,我看看。” “是。”杜若迟疑了一下,见由仪点头,便上前到贾母身畔,对她行礼。 贾母仔细看了看她,问道:“今年多大了?家里父母是做什么的?” 杜若道:“奴婢今年十七,先父从前是个大夫,后来去了,奴婢跟着舅舅舅妈过活,家境困难,索性把奴婢卖了换些银两好度日。” 其实这话已经是尽力说的得体些了,贾母是经过世事的,哪里不知道这里头的辛酸。索性今日她心情也好,便道:“这女孩儿不错。” 王熙凤便推了推杜若,笑道:“老祖宗要赏你呢!还不谢恩?” 又对贾母道:“您若真喜欢这丫头,不如就随了您服侍着,大嫂子那儿我另外补给她就是了。” 贾母嗔道:“我就缺个人服侍了?总看着你大嫂子身边儿的人。” 回头果然有个贾母屋里的丫头拿了一个荷包并几百钱来赏给杜若。 ——也是贾母开心,杜若又合了心意,不然等闲人也不容易得贾母的赏赐。 回头众人又作诗,由仪便只坐在躺椅上歪着头看她们作诗笑闹,一面拿着个琉璃梅花自斟杯慢悠悠自斟自酌。 那头宝钗道:“大嫂子,您今年可酿了桂花酒不曾?” 由仪抬眼儿看她,笑了:“怎么,又惦记上我的酒了不成?” “正是呢!”迎chūn笑道:“今儿有好螃蟹,没个桂花酒岂不可惜了?” 由仪于是笑了,对那杜若道:“可认得去稻香村的路?” 杜若点头:“认得。” 由仪就笑了,吩咐:“你过去,找你碧月姐姐,告诉她:这边吃螃蟹,你郡君和二姑娘闹着要桂花酒,将去年的那一坛子找出来。你再将酒带回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