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网友,很快发来了制作火柴的方法。 赵枢认真查看。 “制造火柴首先需要选取干燥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即火柴梗! 后将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的一端,即火柴头,制成火柴。 在装盒时,需要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面。 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极为方便。就这些了!” 网友道:“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的取火工具。 这东西在古代绝对卖爆,关键还便宜,薄利多销,也属于日用消耗品。赚钱着呢。” “多谢老兄!”赵枢回复。 他将火柴记在笔记本上。 同时用电脑查看了一些资料。 据北宋历史,百姓有时夜里要起床,光点火都要很长时间。 于是有人用杉木条整个放在硫磺里侵染,储存起来备用。 那时的人们将此称为引光奴,后来这种东西进入市场售卖,更名为火寸条。 但这时候的火寸条自身不能生火,同样需要火刀火石撞击产生的火星才能生火。 还有火折子。 折子,被称为古代黑科技。 影视剧中经常见到人们拿着火折子拔了盖子以后轻轻一吹,小火苗就立马冒了出来。 火折子利用了化学上的复燃。 即可燃物在缺氧环境不彻底熄灭,一遇到富氧环境就能够重新燃烧。 原理简单,但火折子制作起来却很麻烦。 要将白薯蔓在水中浸泡后取出捶打,而后加入棉花芦苇等再次浸泡捶打。 晒干后加入硫磺,硝石,松香等易燃物,最后取出拧成绳子用纸裹好,点燃后放入竹筒里盖上盖子。 古代一般只有权贵才能用得起火折子。 电视剧中穷人家还用火折子是不符合实际的。 如果有了火柴,无疑更为方便,这是肯定的。 无论是半夜出去茅厕点灯,还是走夜路需要引火,亦或者是做饭,有了火柴会方便许多。 帖子很多人回复。 赵枢收纳知识极为专心。 热心的网友出谋划策,赵枢只需要记住即可。 “楼主,不管你穿越真假,我觉得你带一把手枪过去防身更好,看谁不爽,一枪崩了他!” “手枪?带这有毛用啊!” “怎么没用?可以防身,还能研究批量生产!到时就是武器碾压啊。” “这东西现代不好买吧。前期还不如多带点水稻种子呢。 北宋的稻田种子肯定不如现在的,产量也低。 超优千号亩产能有两千斤,而北宋百姓亩产高的四百多斤,这要是换成超优千号,翻五倍了。” “还有徽两优丝苗,深两优534,荃优822,连粳11号这些都带上。小麦种子也带上一点。” “我赞成带粮食,金属玩意研究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粮食带过去直接能有收益。”…… 看着网友议论。 赵枢用笔记下。 现在时间还充裕,赵枢等穿越的时候在购买。 水稻,小麦种子,的确很重要。 古代亩产量不高,导致每家每户上税之后,能剩下的也没多少。 百姓们自己吃喝外没多少钱,自然也不会富裕,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百姓们手中有余粮,有钱,市场经济才能好。 打仗也要有粮食,大量粮食提供,不愁没有物资。 想一想,若是平日百姓种植出来的水稻亩产就几百斤。 赵枢带过去的可以亩产接近两千斤,翻了五六倍,相当于用这种水稻种植一年,抵得上古代水稻六年的产量。 农业以六倍基础发展,一年下来国库粮食就充盈了。 百姓有余粮,生活肯定富裕。意义的确非凡啊。 在众多网友反馈中,赵枢主要将衣食住行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规划。 食物方面就涉及到调料,古代调料不足。 赵枢大致问了一下。 一位网友提及:“古代没有味精,大料,孜然,自麻将,还有肉桂这些都没有。 将这些带过去,仅仅是开酒楼,你家的饭菜味道比别人强,几乎可以开到哪里火到哪里!” “楼上说的对,最好将这些配料种子全带过去,到时自己配。 不说开酒楼赚钱,你就算是卖配料到整个全国,你也赚疯了啊!” “弄点佐料,自己吃饭也能习惯不是?” 赵枢:“有道理,我也记下了,还有什么好的大家伙都提出来!” 赵枢在笔记本上将各种调料记下。 辣椒还没传来大宋,赵枢自己种植这个就比较简单了。 对于古代人简直是福利啊。 辣椒的发现,来源于航海家哥伦布,是他在周游世界的旅程中,发现了辣椒这种神奇的作物,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大概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明末时期,辣椒才得以被国人食用,并且很快就红遍了神州大地。 之前,北宋百姓也喜欢吃辣,虽然没有辣椒,可以找代替的东西。 当时汴梁市场上,有出售辣脚子和辣菜的,这两种食物都是用芥菜疙瘩制作。 腌制时间长就是辣脚子,腌制的时间短,在佐以醋和香油调制,就是辣菜。 只是这些代替的肯定没有正宗的辣椒来的够味。 辣椒绝对会引起古人追捧。 某乎网友继续讨论。 “除了辣椒外。精盐也很重要,还有茶叶。 这些都是吃喝的东西,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要用,市场大的惊人,尤其是茶叶和盐。” “古代的盐肯定没现在的质量,楼主去了北宋制作精盐可以横扫古代盐市场!” “噗!搞笑呢,北宋茶叶和盐是官制官卖的,私自制作变卖是犯法的好吧? 还横扫盐市场?你敢卖,直接将你抓起来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