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超人

生于1976年的农村少年方远,在1992年的夏天,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这是个变强变帅变聪明的故事,这是你我少年都时曾做过的梦……

作家 非戒 分類 都市 | 68萬字 | 109章
030章 回家、抓鱼、相见
    放假前一天,课只上到下午三点钟,而且老师绝对不拖堂,这是为了保证乡下的学生能顺利坐车回家。
    寄宿生都要回宿舍收拾,有些特别懒的,两个礼拜没洗的脏衣服全要带回去。
    方远没这个烦恼,他简简单单一个双肩包,中午就收拾好了。
    回宏村的最后一班车是四点五十分,站在学校门口,方远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三点零五分,如果他能在十五分钟之内赶到车站,就能赶上三点二十分的班车。
    走路去车站大概要半个小时,坐市内公交票价两毛,可要是等下去,说不定和走路花的时间差不多。
    出租车最快,可这么点路听说就要五块钱,方远舍不得。
    那就跑吧,方远撒开腿一路狂奔。
    “这小伙子跑这么快干嘛?”
    “怕是有啥急事吧。”
    沿途的行人对着方远指指点点。
    方远不理睬这些,他只有一个念头,早点回宏村。
    三公里左右路程,他跑了不到九分钟,没有大喘气,也不感觉太累,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恢复如常了。
    四点半没到,方远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宏村菜场的猪肉摊前。
    因为知道方远今天回来,张菊芬没有像往常一样提早回去,而是和丈夫一起等方远。
    “小远,在学校过的咋样?”张菊芬一边问,一边伸手去接方远的双肩包。
    “妈,等回家再说,先回去了啊。”方远顾不上多说话,推着二八杠就走。
    “嗨,这孩子,”张菊芬看着方远把自行车蹬的飞快,转眼就不见了,有些不高兴,“家里有谁等他啊。”
    “兴许有其他事呢,我们也走吧。”方文化锁了钢棚门,跨上三轮车,张菊芬脚一踮坐在车厢的边上。
    阿黄跟着车跑了几步,用力一跳,跳进了车厢。
    阿黄有些委屈,好久没看到小主人,它刚想表示亲热,就被小主人一脚扫到边上去了。
    方远急着回家,是因为柳小曼说过一句,她喜欢吃鱼。
    让老妈去买,这话方远说不出口,再说捉几条鱼又不是多难的事。
    方远把二八杠停在后院门口,穿条短裤跳进了河中。
    水轻柔的托着他前行,他自在的躺着,双手枕在脑后,像个悠闲的君王。
    他向水传达他的要求——
    老妈喜欢鲢鱼头炖豆腐,奶白的浓汤,咕咚咕咚冒着泡,起锅前撒上一把香菜和少许胡椒,别提多鲜了。
    那就来一条大鲢鱼,十斤以上的。
    老爸喜欢吃红烧青鱼块,肥兹兹嫩嫩的,浓油赤酱很下饭。
    嗯,一条大青鱼。
    给外公来几只老鳖,上了年纪喝老鳖汤,滋养身体。
    柳小曼喜欢吃鱼,可她没说喜欢吃什么鱼呀?河里最好的鱼,就数鳜鱼了,蒜瓣肉,有没有小刺,清蒸一斤左右的最好,糖醋大一点也可以。
    两条一斤的鳜鱼,一条大一点的。
    游动的鲢鱼、青鱼、鳜鱼被透明的水球包裹着,送到了方远面前,躲藏着的老鳖被水流束缚拖出了水草丛,乖乖躺在了方远的脚下。
    看来跟水的沟通还要多磨合,这叫大一点的鳜鱼?那蒲扇一样的肚子,快一臂长的鱼身子,起码在十斤以上。
    操控水去捉鱼比单独操控水明显费脑力,方远觉得脑子有些晕乎乎,决定就此罢手,收获已经蛮多了,要是太离谱,就很难跟爸妈解释。
    洗澡用的长圆木盆里是青鱼、草鱼、鲢鱼,塑料大盆里是几条鳜鱼,边上小缸里两只五六斤的老鳖在探头探脑。
    “小远,这是你捉的?”看了眼挂在晾衣竹竿上湿漉漉的短裤,张菊芬问。
    方远点点头,这条湿的短裤是他特意留下的证据,要是一身干,鱼是哪里来?
    “小远,捉这么多鱼干啥?”方文化跟手进来,先去小屋看了看炖在煤炉砂锅里的一个大猪头,又从冰柜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炒菜。
    “青鱼、鲢鱼给你和妈吃;老鳖你们有了空捎给外公;草鱼让妈给我做成爆鱼带去;鳜鱼是我送给同学的。”
    “小远,你这次回学校,你妈给你准备了十七八斤咸肉,这一个礼拜的猪爪、耳朵、舌头也留下卤成了熟食,还要带鱼去,你拿得下吗?”
    “还有一桶菜籽油也拿去,你麻烦人家总要给点东西吧,我们乡下人没别的,自家榨的油倒不缺。”张菊芬插上几句。
    “小远,要不爸帮你送一趟?”
    “不用了,我拿的动。”
    “我爸不说说了嘛,小远天生力气大,这一点肯定随我。”张菊芬轻松的端起木盆,倒光水开始杀鱼,菜刀指着塑料大盆里的鳜鱼,“多鲜活,可惜活不长,只能收拾干净冻了带上去。”
    鳜鱼不比是生命力超强的黑鱼、好养活的鲫鱼,除非有鱼贩子的增氧机,否则半天就要死。
    冰冻鳜鱼清蒸,那滋味就差远了,他的心意也会打个折扣,方远想想,说:“养着吧,也许死不了。”
    “养着就养着,你捉的你说了算,到时候臭了看你好意思送给同学,”张菊芬笑笑,说,“大的还是杀了,十多斤的鱼总归要分块糖醋,整条有这么大锅子烧,也没这么大胃口吃。”
    饭桌上,方文化乐呵呵的听着方远讲学校的事,时不时的问上几句。
    当爸的关心学业,当妈的惦记儿子的生活,吃得饱吗,住的习惯吗,衣服会不会洗,有没有同学欺负呀等等。
    “都挺好,妈就放心了,就是你住的那个楼道间,大热的天不闷么?”
    “一点不闷,一觉睡到天亮,连汗也没有一滴。”
    方远也奇怪,按理说楼道间应该很闷热,可他一到床上就凉风习习,像是立马换了个季节。
    井台边的塑料盆子里,两条鳜鱼游动的很欢,每过半小时,盆里的水就会自动更换一次,确保它们有充足的氧气。
    明天出发前,咸肉、爆鱼和鳜鱼块放在泡沫箱子里,用冰块填满;两条活鳜鱼装进放水的塑料袋,乘车前换一次水,到了县城再换一次,柳小曼就能吃上清蒸的活鱼了。
    ……
    ……
    第二天中午吃完饭,方远就回了县城。
    他和柳小曼约好了,坐一点钟的车,大约两点半前到她大姑家所在的教工小区。
    班车不是太挤,有几个东西拿的多的,被售票员硬逼着买了五毛钱的行李票,他们一路嘟嘟囔囔的念叨。
    方远也交了五毛钱的行李票,不过他是快乐的,看着塑料袋里吐出水泡的鱼,他的心就像水泡一样在升腾,生出期待、生出莫名的幸福,还有些许的忐忑。
    教工小区在市中的东面,沿着市中门口的教育路一直往东,走十几分钟过一座大桥就到了。
    走下桥,就可以清楚看到教工小区的大门,方远没有急着进门,从车站急冲冲赶过来,身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汗味。
    他的嗅觉比以前灵敏了许多倍,他不能忍受身上有一丝的异味,他自己不喜欢,更担心柳小曼也不喜欢。
    去河边唤来水,彻底清洁了一遍,方远深呼吸几次,尽量让自己砰砰跳的心平静下来,一个男生去女生坐的地方,还是她大姑家,他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柳小曼早就在小区大门的阴影里等着了,看到方远一手拎了个大泡沫箱,一手拎着桶和塑料袋,赶紧伸手去接:“比我料想的早了十多分钟呢。”
    “等好长时间了吧。”方远只把塑料袋给柳小曼,连鱼带水才三四斤,拎着不累。
    “没呢,反正又不热。”
    柳小曼明显是说谎,她光洁的额头有一排细小的晶莹汗珠。
    方远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清香,这让他很受打击:为啥女生流汗也好闻,他们男生一出汗就是一股怪味?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