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荒年:书生的彪悍小娘子

天灾人祸,家里最能干的母亲在逃难的路上因病去世,留下一家子老弱病残,夏书瑶身为长女,肩负起养家的重任。等等,她决定好好的对这个半路捡来的小书生,培养成她想要的夫婿样子。萧睿宸心中暗喜,终于,他不再是弟弟了……

第52章 不走
    第52章 不走

    这场战争,弄得人心惶惶,夏书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之前也买了粮食,她甚至还买了一些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很快,在物价疯涨一段时间后,为了避免恐慌,官府开始干预物价,每天定量出售,不过就算是这样,松乡镇除了来往急匆匆的行人,再无往日的喧闹繁华。

    薛家沟因为地处偏远一些,这里的人们虽然知道外面在打仗的消息,但是到底是影响不大,而且又到了农耕的时节,没什么比种田更加要紧的事情,至于谁当皇帝,其实跟他们的关系不大,哪个做皇帝也不会免了这赋税的。

    里正正督促家家户户种植圆薯,这可是去年秋天就已经发下去的种子,有的人家一个没吃,都留着种,不过也有那么一两户人家,圆薯种子已经吃了一半多了,薛刚见了就要训斥上几句。

    因为萧睿宸和夏思铭都在家中,夏家的田地种的很快,圆薯和玉米都已经种完了,现在正在种蔬菜。之前去镇上,夏书瑶又去买了不少的种子回来,这次还有一些红豆绿豆,夏书瑶见了很是欢喜,从前在陈州的时候,阿娘每年都会种上一些,红豆会做成红豆沙,绿豆会拿来生豆芽。

    不过到了青州后,夏书瑶发现这边的人是不种红豆和绿豆的,地里只有黍米和黄豆,相比于黄豆芽,夏书瑶还是更喜欢吃绿豆芽。

    夏沈氏在篱笆周围栽了一圈的大蒜,刚开春,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蔬菜可以吃,夏沈氏便将小葱和小白菜也一并种了,这些都是长的快的,用不上一个月,就可以吃了。

    村里的人几乎很少去镇上,所以对外面现在的情形也不甚了解,不过如今是没有打到松乡镇,要不然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过得宁静。

    韩斌倒是出去了两趟,都没有赶车,而且都是在傍晚的时候,村里人根本就没有发现,但是住在隔壁的夏书瑶倒是发现了,一开始她也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家中缺了东西,韩斌去镇上买,可是前后两次只相差了不到五天,况且,傍晚出发,到了镇上都已经黑天了,铺子早就关门了。

    夏书瑶倒是问过耿竹月,只是耿竹月只笑着摇头,表示不清楚,夏书瑶也就不再多问,这毕竟是韩家的私事。

    因为这场战事,夏书瑶也不敢像从前一样大手大脚的过日子了,因为要做好离开的准备,这家里的银子便是救命钱,不能轻易的动。

    但是为了保证家里弟弟妹妹们的营养,毕竟都是在长身体的年纪,而且夏沈氏年纪也大了,应该吃些好的,补身子,夏书瑶又开始去山上狩猎了,不过她也就只是打打野鸡野兔之类的小动物,深山她是不去的,虽然她现在武功见长。

    夏元正见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对于长女,他已经有些放弃了,只想着小女儿千万别跟长女一样就好了。

    夏沈氏倒是有些犯愁,如今这个年景,也不适合给孙女说亲事,这又不知道要耽误多久呢,孙女已经十六岁了,是个老姑娘了。

    夏沈氏看了一眼,正在处理野鸡的大孙女,轻轻的叹了口气。

    夏书瑶心情还不错,今天刚一上山就打到了一只野鸡,正好晚上炖了吃,这两日思铭几个帮着干农活,需要吃点好的,补一补。

    除了干农活,夏书瑶让几个小子,每天都要坚持锻炼身体,跟着韩斌一起练武,强身健体,一开始夏元正还有些反对思宇跟着一起学,不过被夏沈氏说了之后,夏元正倒是也跟着早起,虽然不练武,但是在村里散步。

    夏沈氏支持夏书瑶是因为这世道,不管是做什么,都要有个强健的身体,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夏沈氏每天也会带着夏书静和萧语冰在家附近散步,走上一个多时辰。

    原本夏书瑶还想着今年就去将张氏和萧芷梦的坟迁回来呢,但是如今外面正乱着,只能以后再说了。

    五月底,地里的活儿已经没什么了,家家户户都闲下来了,如今这刺绣的生意夏书瑶也不做了,村里的妇人们又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闲话。

    不过现在倒是三句不离打仗的事情,村里还是有胆大的人,会去镇上打探消息,这也是里正的意思,还是应该知道外面的消息,到时候真的打过来了,不至于没有准备的时间。

    因为北燕的军队势如破竹,已经将北魏的军队打到了房州,眼看着就要到陈州了,陈州再往南可就里都城不远了,北魏已经派了使者跟北燕求和。

    如今正是两国谈判的时候,村里人倒是也在议论这件事。

    “你说这北燕王能同意吗?”

    “我看不能同意,这北燕现在可是占了上风的,再打下去,没准都能打到皇帝的寝宫去。”

    妇人们七嘴八舌的说道。

    “你们懂什么,我听我家当家的说了,这事没准呢。”张柱家的手里的活计没停,家里的背篓坏了,她正在编新的。

    夏书瑶也是闲的无事可做,便过来听这些妇人们闲话,正巧萧睿宸过来找她,她便小声的问道:“你说呢?”

    “仗肯定是不会打了,而且北魏的损失不会小。”萧睿宸淡淡的说道。

    “你怎么知道?”夏书瑶狐疑的问道,“北燕为什么不打了,如今北燕可是占上风的,完全可以打到都城去。”

    “这只是表面上,北燕士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北燕毕竟国库不丰,如今已经打到了房州,粮草也不充足了,如果再打下去,结果就不好说了。”

    “还是读书好,比我们有见识。”夏书瑶道,“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

    “也没什么事,就是阿奶让我叫你回去。”萧睿宸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夏沈氏的原话是,“去将你阿姐叫回来,没定亲的大姑娘整日里跟村里的妇人们围在一起,像什么话?”

    夏沈氏是让夏思铭去的,不过刚一出门,就被萧睿宸给拦住了。

    “哦。”夏书瑶一听是阿奶叫她回家,就知道肯定又要唠叨她,她是不想整日里在家刺绣,这才跑出来听妇人们闲聊,看来她可能是躲不过这刺绣了。

    萧睿宸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一时觉得好笑。

    “你笑什么?”夏书瑶瞪着眼睛,不满的看着萧睿宸道。

    “没什么。”萧睿宸立马否认,“想起了一些事情而已。”

    夏书瑶狐疑的看了看,她总觉得他刚才是在笑她,她是有哪里不对吗,低头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衣裳,没什么问题,难道是脸上有东西,她伸手摸了摸,也不见手上有污渍,这才相信他可能是真的想别的事情呢。

    又过了一个月,里正薛刚敲锣将村里人都叫到打谷场,宣布这青州从今以后就是北燕的地界了,他们要重新上户籍,以后就是北燕人了。

    一时间村民们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大家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传言都说北燕民风彪悍,虽然离得近,但是村民是没有跟北燕人打过交道的,只是听说那里的人吃生肉,而且个个都人高马大,一言不合就动手。

    “里正,咱们年年都给朝廷交税,怎么说不管咱们就不管咱们了?”

    “就是,咱们现在归了北燕,那不就是后娘养的,爹不疼娘不爱,这以后的日子不定咋过呢?”

    “行了,别吵吵了。”薛刚敲了一下铜锣说道,“这张贴的告示里说了,要是不愿意留下来的,也可以走,不过限期一个月。”

    “走?走去哪,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

    “行了,就是这么个事情,我通知大家了,各位自己斟酌吧。”薛刚也正为这事苦恼呢,这告示上除了这个什么也没说,他对未来也是不确定的有担忧的。

    夏书瑶听过之后,挽着夏沈氏的胳膊道:“阿奶,咱们回去吧。”

    夏沈氏点头。

    一路上夏沈氏一句话也没有说,回到家后,夏元正看了几个孩子一眼,然后问道:“阿娘,你说,咱们要回陈州吗?”

    夏沈氏叹了口气,“我也想回去,毕竟生活了一辈子了,已经有感情了,你爹的墓也在那,可是如今你看,这世道乱,咱们在这里也安家了,算了,就不折腾了,等以后,有机会了,你回去将你爹的墓迁过来,或者是等我死了,把我送回去就行了。”

    “儿子记下了。”夏元正恭敬的说道。

    夏书瑶也没有离开的打算,如今在薛家沟,已经算是安家落户了,再折腾回陈州,这攒下的银子也就所剩无几,家里的房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能不能住人?再说,陈州现在的情形如何,谁也不知道。

    官府的办事效率很快,一个月就将各地的人员统计完毕,而且整个青州的官员大换血,听说新来的县丞曾经也是个北魏人,不过从小就是在北燕长大的,年纪不大,才三十多岁,叫路和通。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