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停当,新娘告别了父母族人亲朋好友,,在新郎的搀扶下坐进婚车,在鞭炮礼花的鸣响中,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启程了。 走出去了几十里之后,队伍加快了行驶速度,林太清则密切地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走了一会儿,赤云子忽然说: “前面的树林中有埋伏,看样子是那个盗贼团的人,里面有一个武师二级的家伙。 这些人如果想打劫这迎亲车队,那就是自寻死路。” 李元听了之后,集中注意力往树林里观看,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 李元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林太清的注意。 原本李元混在送亲队伍中就有些不正常,上千里的路,中间荒无人烟,不应该让这么小的孩子来送亲。 李元原本就又瘦又小,现在骑在马上,更显得瘦小。 林太清随着李元的目光往树林里观看,却没有看见什么特别之处。他正自怀疑,忽然神念中发现了树林中藏着的人! 林太清不动声色,加强了戒备。 距离越来越近,林太清的神念终于看清了这群人: 大约三四百人,其中修为最高的不过武师**。 队伍走过了这群人的藏身之处,这群盗贼最终也没有轻举妄动。 几十里之后,林太清看盗贼不可能追上来了,就放松了警惕,这时他才认真地打量李元。 看了一会儿之后,林太清忽然吃了一惊: 他居然看不出李元的修为境界! 这怎么可能! 一个又瘦又小的孩子,修为明明是武徒一级,可看着看着,似乎又有武师级的修为! 林太清慢慢走近王松林,轻声地问他关于李元的情况。 王松林就把李元的情况告诉了林太清。 王松林把李元讲得平平常常,林太清听后,摇了摇头: 不可能是这样! 看不清楚的修为,在那么远的地方就能发现盗贼! 而林太清自己则是在发现了李元的怪异、隔了好一会儿、顺着李元的目光才发现了盗贼! 甚至,整个队伍中,除了他们两人,其余的人根本就没有发现盗贼! 这怎么可能平常! 林太清骑着马,慢慢走到李元身边,语气异常恭敬地说: “小友请了,一路慌张,对小友照顾不周,多有怠慢,还请谅解!” 周围的人听到后全都非常惊异,不明白修为高深的林太清为什么对李元如此的恭敬: 李元不过是个孩子,甚至可以说,王家就不能让李元来送亲,或者说不能让李元混在送亲队伍中去郡城! 李元赶紧回答: “哪里哪里,前辈言重了,李元能送悦欣姐姐去郡城,已是万分荣幸,谢过前辈厚爱!” 林太清看了看李元,看不出什么。 这时,丹青子对李元传音:“ 这个林太清身有隐疾,应该是年轻时受了伤,伤到了根基,用一颗补基丹就能治好,否则,他不但修为很难提升,还会经常受到伤痛的袭扰。给他一些想头,你现在太弱小,多结交一些高人有好处。 下面我怎么给你说,你就怎样给他学。” 李元答应一声,开始按照丹青子的意思和林太清攀谈。 林太清也想继续和李元交谈,想弄清李元的神秘之处。 李元说: “林前辈,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太清说: “小友说笑了,我与小友一见如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李元说: “我有一些秘密,不方便说,还请前辈谅解。 我观前辈督脉曾经受过伤,故而影响了修为的提升,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背部就会疼痛难忍……” 林太清一听,大吃一惊,脸色都变了: “小友是真的看出来的么?” 李元说: “前辈不必担忧,这伤疾,只要一颗补基丹就可以治好。” 林太清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补基丹,不禁问道: “补基丹是什么丹? 很贵么? 是几级丹药?” 李元说: “不是很贵。 补基丹只是二级丹药,你只是武师,一颗就可以治好你的旧伤了。” 林太清问: “我就没听过过补基丹,到哪儿买补基丹啊?” 李元说: “没有地方卖补基丹,这是我掌握的一个丹方,别人不知道这个丹方。 等到了郡城,我说一些药材,你准备一下,等一段时间,我就可以给你炼这补基丹了。” 林太清听了,非常高兴,虽然不十分相信李元会炼丹,但李元能看出来他的暗疾,就令他十分惊奇。 队伍向着去郡城的方向快速前进,一路晓行夜宿,平平安安,没有什么惊险波折。三天之后,队伍距离郡城就不远了。 王悦欣差人过来喊李元,李元来到王悦欣的车子旁边,王悦欣叮嘱李元,将来到了郡城学院之后,要经常去郡城城主府做客,如果有了什么难处需要帮助,一定要去城主府捎信,王悦欣保证只要自己有能力帮忙,一定不会推辞。 新郎林俊伟也一再邀请李元要经常去城主府做客。 李元一并谢过了两人的热情邀请。 林太清请李元到城主府之后不要着急,等婚礼结束之后,自己将亲自送李元去郡城学院。 因为林太清和林俊伟、王悦欣的重视,林家众人全都对李元既热情又恭敬。 王家送亲之人都非常不解,不知道林家之人为什么对李元如此的热情和恭敬: 要知道,李元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为了能来郡城,求王家帮忙才加入到这送亲的队伍中。 现在,林家似乎对李元热情得过分,比对王家之人还好得多,这太奇怪了。 王松林和王青山两人则一脸轻松,林家如此地重视李元,林太清答应亲自送李元去郡城学院,如果真的如此,那两人就不用送李元去了。 并且,有林家照顾,李元在郡城的生活也不会太难过,两人回去了也好给李元的父母交代,让他们放心李元。 这样,两人不用出什么力,却得到了李元父母的一份人情。 众人一路前行,几十里的路程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众人正走着,忽然有人呼喊: “郡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