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刚亮。 睡了一觉的刘月瑶又精神抖擞,恢复的元气满满。 起身穿衣,床边的架子上林氏早打好了水,刘月瑶抹了把脸,来到院子,跑到院子墙角的鸡窝,瞅了一会儿马家婶子送的母鸡和小鸡崽。 笼子里的母鸡,歪着脑袋,那双眼珠子圆咕噜的扫着四周在寻食,见刘月瑶来了,就盯着刘月瑶。 “咕咕……” 它好像是在跟她打招呼。 刘月瑶笑了,对它道:“你咋还没下蛋,是不是换了个新环境有点不适应哪?” “咕咕咕……” “哦,没事儿,今个记得要加足马力下蛋啊。” “咕咕……” “蛋莫要乱下,当心被踩碎了,得下到你自个的鸡窝里去,晓得不?” “咕咕咕……” 林氏端着早饭从灶房里出来,见自家闺女又蹲在鸡窝前,比昨晚还夸张,都自言自语上了。 “瑶儿,鸡有啥好看的,又不会跑了,再看下去,粥都要凉了。赶紧的,去灶房漱了牙,来你爹屋里吃饭啊!” 刘月瑶回头应了一声。 鸡笼有点小,母鸡要是站起来,周转身子有些困难,院子大门除了进人出人,基本都是关着的,且今儿没事,人也都在家,应该不会有小偷那么大胆子,大白天的进院子来偷鸡。 她也就放心的将鸡笼开着,去了灶房舀了勺水,漱牙去了。 事实证明,人跟动物,都是需要鼓励的。 刘月瑶前脚离开院子,那只老母鸡便来了感觉。 它踱着步子趴在 自个的窝里,一动不动…… 一家子正坐在刘铁柱的床边喝着粥,吃着菜饼。 “咕咕……咕咕咕……” 外边,一阵欢快的鸡叫声传过来。 刘月瑶眼睛一亮,准是老母鸡下蛋了。 “准是老母鸡下蛋了,我去瞅瞅。”刘月瑶放下筷子欢快的跑出屋。 望着刘月瑶奔出去的身影,林氏不由有些担心的对刘铁柱道:“孩她爹,我咋觉着咱闺女的性子咋像个男孩子似的,越来越野了呢?” “咱闺女再怎么懂事,也还是个十岁大的孩子,性子活跃,我瞅着就挺喜欢的,难不成你还希望瑶儿像之前那样呆呆的?”刘铁柱反问。 “那倒不是。”林氏想了想了刘月瑶之前的性格,再和现在对比,她自然是喜欢现在的。“我还不是怕咱闺女性子太野,没人压得住,往后没人敢来说亲。” “没人要怕啥,咱家又不是养不起,大不了咱养她一辈子。” “说的什么胡话,女娃子岁数大了哪有在娘家一辈子,不嫁人的?会被人戳脊梁骨说闲话的。” “……” 刘月瑶自然不知道刘铁柱和林氏在屋里的对话。 墙角的鸡窝,那只老母鸡正趴在窝里,歪着脑袋得意的叫着。 刘月瑶把手伸进母鸡的肚子下边,果然,摸出了一只圆溜溜的鸡蛋,且鸡蛋的个头要比一般的鸡蛋要大上两圈。 “爹,娘,老母鸡真的下蛋了,好大个呢!” 刘月瑶拿着鸡蛋,跑进屋,将手中还带着热乎的鸡蛋送到刘 铁柱和林氏跟前。 “还真是比一般的鸡蛋个头要呢!”刘铁柱笑道。 林氏也是惊喜的放下筷子,接过刘月瑶手中的鸡蛋,“我听说个头的鸡蛋里面准是双黄的,比一般的单黄鸡蛋要来的滋补呢!” “幸好听闺女的没宰,不然亏喽!” 饭后,林氏收拾了碗筷去灶房洗锅去了。 刘月瑶在井里打了水,给院子篱笆边上的黄瓜和丝瓜地洒些水润润土。 蹲在那寻寻找找,研究了一会儿。 嘿嘿! 两天了,黄瓜和丝瓜的种子开始抽芽了,一根白色的小须从种子之间探出来,往泥土里伸延下去。 种子抽芽了,长的也就快了,一天一个样。 刘月瑶的身后,家里唯一的那只老母鸡,在院子里踱着步子走来走去,像是一位巡逻的女将军。 三只小鸡在老母鸡的边上来回低着头在地上啄着碎米粒,咯咯咯咯的叫唤。 “饿了吧?等着,我去给你们弄吃的。” 刘月瑶跑到隔壁的储物间勺些谷子撒在院子里。 那只老母鸡带着三只小鸡也不怕刘月瑶,见着食物立马围着刘月瑶蜂拥而来,埋头疯狂啄着地上的谷子。 见它们那么欢快的啄谷,刘月瑶心里也高兴。 “多吃点,快快长大,跟你那‘后妈’学学,赶紧下蛋!” 这三只小鸡虽然不是老母鸡孵的,但和它是一个窝,由它带着,称一句后妈没错。 突然,刘长生从外边跑进了刘家老宅的院子。 “姐,姐,你外公外婆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