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讲大道理

这是最烂的年代,华夏大地从来没有遭遇过这般屈辱;这是最璀璨的时代,无数人为了国家兴亡抛头颅洒热血。最邪恶的最没有人性的大反派华山派大师姐来了,让历史滚到阴沟里去吧!1. 平行空间,非历史,本文不涉及1921年后的任何事情,自1890年后,所有历史全部拐上了莫名其妙不科学不理智无法言表的道路 切行为只为剧情的发展,与历史先贤真实言论真实经历真实人格真实学识无关,些雷同的历史人物提前出场,脑恶搞无脑恶搞无脑恶搞!本文在12月29日入V,没有倒V,入谢支持。综影视快穿链接:《(快穿)其实我有一颗反派的心》国内剧和《岳大师姐特殊篇》笑傲同人链接: 《(笑傲)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家 讨厌夏天 分類 历史 | 202萬字 | 141章
第74章 华国的工匠
    宁波。
    “看报了,看报了!华国的工匠!感人至深的工匠精神,华国精神!”卖报的小童卖力的吆喝着。
    “那个谁谁谁,去买一份。”胡灵珊下令道,华夏太大了,出门几步路就有不同的方言,杭州和宁波算是近的了,但胡灵珊愣是只能勉强听懂了几个字。
    “那个谁谁谁,记下了,回头到了杭州,开始推广杭州话,华国全部都要讲杭州话!”
    手下应和着。
    一国以国都的语言为官话,这是惯例,唐宋元明清,哪一朝不是以国都的语言作为官话的?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京,都曾以地方语言一统华夏。
    “杭州话不好听,‘那个套介个套’,听着就讨厌,不如用绍兴话吧。”前来迎接的徐锡麟立刻为老家争取福利。
    “滚!”绍兴话在南方语言当中独树一帜,听得懂的同样没几个。
    “朕作为杭州人,管毛个好听不好听,天下就该学朕的话,朕说话必须是最好听的!朕说的话必须是对的!朕说乌鸦是白的,以后乌鸦就是白的!”胡灵珊叫嚣。
    徐锡麟擦汗,前几句还有点皇帝的霸气,后几句就是典型的指鹿为马。
    手下递过报纸。
    报纸上头版头条,“华国的工匠”,讲述的是华国工人们的故事。
    工人a几年时间不断地刻苦钻研技能,亲手打造了华国所有的机械,为了华国能更多的出产优秀的产品,老工人全年无休,每天吃在车间住在车间,日夜辛劳,哪怕累的吐血,别人劝他休息一会,依然坚定的道:“为了华国的崛起,我吐点血有什么关系”,感动的其余工人热泪盈眶。
    工人b技术精湛,某个机械需要安装的螺母位置独特,无法用手上螺母,工人b硬生生用牙齿拧紧了螺母。
    工人c从胡灵珊杭州起兵开始,就加入了胡灵珊的工厂,一辈子都奉献在了华国的工厂中,家里18口人只住在3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别的店铺出三倍工钱请他跳槽,他都不干。到了最近,终于用所有的积蓄,卖了旧屋子,换了一间90平米的新房子……
    胡灵珊看着感动人心的文字,破口大骂:“忒么的谁写的报道!是要坑死本帝吗!砍头!必须砍头!”
    徐锡麟惊讶,这些报道他也看过,很感人啊,每个人都在为了华国奉献,多正能量啊。
    这篇报道鼓励了不知道多少年轻学子,为了华国而无私的奉献,华国的工业生产社会治安陡然上升了几个百分点,写报道的记者以及相关的各级官员,都因此受了嘉奖。
    胡灵珊怒不可遏:“所有因为这篇报道受到奖励的受到好处的,全部砍了!”
    徐锡麟大惊,为毛啊?
    为毛?朕杀人要毛理由!想杀就杀了。
    杭州某报社。
    “听说张兄要高升了?”有人客气的恭喜张姓记者。
    张姓记者微笑,自从写了华国的工匠,行情一路看涨,区区报社已经不被看在眼里,就算当了报社社长,也不过是给打工者。
    最近已经有几个杭州政府的官员找他了,有意思在政府里给他安排个专门负责宣传的职务。
    那可是踏上了政途啊。
    “你就是写华国的工匠的记者?”有人问道。
    张姓记者微微皱眉,这么不客气,懒得理会他。
    “就是他!错不了。”有人道。
    “抓起来!”来人厉声道。
    “干什么?”张姓记者又惊又怒。
    “皇上亲自下的口谕,要你的脑袋!”来人冷笑道。
    杭州政府某个办公室内,一个官老爷瘫倒在地上,喃喃的道:“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
    他知道,这种事情,是不会有人敢假传圣旨的,他的命运已经注定。
    与“华国的工匠”有关的人纷纷被抓,华国一日之间,数十颗人头落地。
    “号外号外!圣上亲口下令,华国的工匠的作者被处死!”
    不仅仅是华国,整个华夏都惊讶的关注着事情的突然变化,虽然报道写的是有点夸张,有点矫情,但是聪明人都看了出来,这是政府有意所为,愚国愚民,才好管理啊。
    看胡灵珊的一向做派,不像是个喜欢开民智的。
    胡灵珊冷笑,通电全华夏。
    “把华国写成比惨大会,谁忒么的还敢来华国?
    简简单单的工作,凭毛要虚伪的套上为国奉献的高大上帽子?
    凭手艺吃饭,凭脑力吃饭,凭苦力吃饭,那个东家出的钱多,那个东家待人更厚道,就到那个东家打工,天经地义,凭毛一定要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进行道德绑架?
    工人收入低,那就提高收入;工人环境差,那就改变环境;工人没有工具,那就购买工具。
    工资低,环境差,没工具,就是当官的废物。
    为毛当官的没有管理好企业,却要说成是工人不肯无私的奉献?
    没钱?是不是都被当官的拿去喝茅台了?
    朕要的华国,是所有人居者有其屋,是所有人碗里有肉,是所有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不是莫名其妙的p民无私奉献,官老爷茅台貂皮。
    朕的华国,应该是所有人工资比别人高,房子比别人大,红烧肉吃一碗倒一碗,其他国家的人天天在华国边境排队,为了成为本帝的臣民打破头的华国。
    朕不是金三胖,朕不是康麻子!
    地球已经进入了全球ol,继续愚国愚民,闭关锁国,只有死路一条。
    朕要打造华山派万世不易的江山,就不能走掩耳盗铃糊弄百姓给自己挖坑的低端作死道路。
    朕要天下人明知道被本帝剥削,明知道本帝独(裁),明知道本帝用心险恶,依然觉得本帝治下比其他地方好,依然心甘情愿的做本帝的臣民。”
    华国的年轻学子们愤怒了!
    胡灵珊鄙视奉献精神的意图,表现的太明白,后面的美好国家的肥皂泡,都让人懒得去戳破。
    皇帝不鼓励国民为国奉献,不鼓吹国家第一,这简直荒谬。
    不奉献,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还叫爱国吗?
    国家国家,先有国再有家,没有国,不为国牺牲,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不为了数千万的华国国民奉献,又怎么会有美好的国家?
    要是人人都自私自利,只看重钱财只看重待遇,不肯吃苦不肯为了大局牺牲,一个彻底的利己主意的国家,能有前途吗?
    年轻学子们,热血上涌,愤怒的抗议。
    哦,没有抗议。
    华国对任何敢于抗议,游(行)的,一律是砰砰砰,没有例外。
    看!在华国,连抗议的权力都没有!
    无数年轻学子第一次认识到,在华国飞快的爬西方科技树,飞快的建立工厂,飞快的提高粮食产量,飞快的征服四周的表象下,有着深深的畸形的价值观。
    “你打算怎么办?”
    “我要离开华国。”
    “去哪里?”
    “去张之洞的地盘,去袁世凯的地盘,去慈禧的地盘,去有正确的三观的地盘!”
    “好,一起去!”
    这种对话在无数学子之间发生。
    “老胡家这个东家厚道啊。”某个伙计道,工作不就是为了自己人吃饱穿暖吗,克扣工钱,难道还要伙计开心的道谢?
    “认真干活,做的好,做的多,就加工钱,这才是好东家。”另一个工人道。
    “那些学生又在闹腾了。”有人叹息。
    “那是因为他们不用赚钱,有爹妈养,等他们要赚钱了,要为了柴米油盐数铜子儿的时候,就知道做同样的事情,别人可以吃鱼吃肉,自己只能吃萝卜青菜大谈奉献,心里是什么味道了。”有人道。
    张謇悠然的喝茶,这胡灵珊的政令,是越看越有趣了,果然是坏到了明处。
    什么口号,什么糊弄,什么大道理,什么崇高思想,统统放弃,只留下个人利益。
    这还真有几分杨朱的风范。
    但这种路,能走得通吗?杨朱是失败了,喜欢听口号,喜欢听大道理,喜欢自我陶醉的人太多了。
    严复笑了,其实也不能算杨朱思想,反倒和美国的逻辑有点接近,所有人都是为了自己在奋斗,而每个人追求更好的未来的同时,又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前进。
    张謇也笑,说的是,只是,太超前了。
    严复笑,是啊,太超前了。
    太超前,就是疯子。所以,学贯东西,华夏第一哲学家思想家,只能鼓吹帝制。
    因为太超前的,华夏土地根本不能接受。
    华国年轻学子鄙视胡灵珊的数量陡然增加,第一次出现学子外流现象,就算被打断腿,也要立刻华国。
    华国工厂工人工作效率陡然提升,工人工作积极性陡然提升。
    华夏北方百姓对胡灵珊的厌恶鄙视再次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北方报纸每天痛骂胡灵珊。
    华夏南方诸省再次掀起迁移到华国底盘的热潮。
    “皇上,有很多人准备离开华国。”手下报告。
    胡灵珊恶狠狠道:“大胆,竟然敢叛国,全部……”
    胡博超急忙劝阻:“不能杀!”
    “杀个毛啊!合则留,不合则去,爱去哪里去哪里,爱骂本帝尽管骂,本帝不会少一根毫毛。
    但是,以为在本帝的地盘学了东西,占了便宜,可以拍拍屁股就去其他地方发家致富,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交500两买路钱,再打断一条腿!”胡灵珊道。
    华国的学校,公用设施,都是享受大额补贴,花了老大的钱财的,没有平白被外人占了便宜的道理。
    胡博超叹息:“何必呢。”做老大的,要少开口,多说一句,天下大变。
    “本大师姐造反就是看不惯这个丑陋的世界,为毛要把它变成另一个丑陋的世界,就算要变,也要变成本大师姐喜欢的丑陋世界!”胡灵珊道。
    你就作死吧!胡博超鄙视。
    鄙视的眼神太明显。
    “灵嘉,扁他!”胡灵珊怒。
    “好啊好啊!”胡灵嘉跳到胡博超的身上,痛扁之。
    “再打我还手了……哎呀,还打……信不信我告诉你爹妈打扁你的屁股……哎呀!”
    “咦,本帝是不是该搞个区别待遇,什么时候到华国的,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胡灵珊开始动脑筋,凭什么忠心耿耿的子民,和那些动不动就开溜的子民一个待遇。
    胡博超大惊:“你可别闹了!”
    “灵嘉,打得太轻了,用力打!”
    “好啊,姐姐!”
    ……
    “玛丽,你看过我们亲爱的皇帝陛下的发言了吗?”马克斯·普朗克博士问道,这几天他天天被一群华国的学生缠着,问关于胡灵珊的言论的看法,起初他认真的表示无所谓,甚至没有去关注,然后被一群学生激烈的反对,胡灵珊的言论太无耻,必须强烈反对。
    玛丽·居里耸耸肩,道:“刚看过,每天都有人问这件事情。”
    “我们要不要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或者劝劝陛下?”马克斯·普朗克博士认为靠打断腿的威胁,根本留不下人心,已经有很多学生准备好了石膏和伤药,借了银两,毅然辞学,准备断腿离开华国,去寻求更美好的,讲究国家利益第一的地方。
    “没用的,我们的女帝陛下从来不是讲道理的人。”玛丽·居里道,她对这件事有点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华夏人的反应这么激烈。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以及国和家的概念,欧洲与华夏是截然不同的。
    欧洲国家更像是一家股份公司,所有的股东联合成立了一个国家,每个股东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很少,或者绝大多数时候,只有鼓吹个人的利益,才能激起民众的热情,比如“我有一个梦想”。
    玛丽·居里更关心这件事情对她的实验室的影响。
    “华夏哪一块土地,有华国的强大,有华国的生机勃勃?圣上从来就没有做错过事情,这件事情一定是深谋远虑的,那些以为唱唱高调就能救国的人,不适合华国,走了更好。”
    玛丽·居里的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的人头都没抬。
    以为鼓吹奉献才是正确的,都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没有逻辑能力的文科生文科生文科生!
    理工科的逻辑头脑,才不会相信这种假大空的大道理。
    玛丽·居里认真的对马克斯·普朗克博士道:“我更担心那些理工死宅,他们要是继续在以为理工科天下第一,鄙视文科的邪恶道路疾奔下去,这辈子估计只能做单身汪了。”
    马克斯·普朗克博士擦汗,华国理工科本来就是盛产单身汪的,要是这些极端言论流传出去,理工科单身汪的比例又要提升50个百分点。
    “召开一个诗词培训班吧,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强制参加。”马克斯·普朗克博士和胡灵珊相处久了,学会了胡灵珊的蛮不讲理。
    “博士,你不能这样!我还有很多实验要做!”某个理工宅大叫。
    “不参加,就不能进入实验室,这是最新的规矩。”马克斯·普朗克博士坚定的道。
    这些脑子里只有牛顿和原子的废物们,每天背诵上几十首优美的诗词,比如“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比如“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总有一天会靠它哄到爱人的。
    马克斯·普朗克博士语重心长:“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我提前就说了,不谢。”
    ……
    华国的边境。
    “我是商人,要去湖广进些货。”某个年青人淡定的道。
    “来人,拿下!”边境的官员冷笑。
    “华国什么时候不准通商了!”年青人挣扎。
    “想冒充商人,省了500两银子和一条腿?没胆量的没担当的废物!”官员嘲笑道。
    明知道是激将法,年青人依然愤怒的道:“我上学是付了学费的!凭毛不准我离开,还要打断腿,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要是仅仅断一条腿,这个年青人就咬咬牙忍了,回到乡里,也可以四处夸耀,我是为了和胡灵珊抗争,为了大义,才被打断了腿。这种节操满满的故事,放在大明朝,就是文官一辈子渴望的庭仗啊,简直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
    可是胡灵珊居然还要500两银子!
    500两银子啊!这笔数目大到所有学子目瞪口呆的地步。
    离开华国,投奔高尚的道路,从此变得充满了灰暗和耻辱。
    “没钱?”官员笑了。
    “没钱!”年青人很是干脆。
    “那什么时候赚够了钱,什么时候才有资格离开。”官员大笑着挥手,士兵们将年青人绑上,拖走。
    “你们要带我去哪里?”年青人大惊。
    “哪里?当然是挖矿还钱!”士兵们笑了,吃华国的,用华国的,还想着骂华国,真是太单纯了,不想想胡灵珊从来不是心慈手软的人。
    “放心,你可以写信求救的,谁带钱来救你出去,你就可以走了。”
    年青人愤怒的骂着:“要是老王肯让我进他的商队,我怎么可能被抓住。”
    用探亲的名义,显然风险很大,太容易被驳回,而加入一个商人的队伍,就很容易了,偏偏这次商人们纷纷摇头拒绝。
    弄虚作假的事情,在满清随便做,在湖广随便做,就是在华国不能做。
    胡灵珊出了名的瑕疵必报,找到一点点的小问题,都会把人的骨头都给吞了。
    商人们要是敢偷偷送学子们出境,等待他们的,多半是全家脑袋落地。
    ……
    “那个常凯申又来了。”手下道。
    辜鸿铭皱眉,美国人想插手,也要看看自己的分量。
    “辜老……”
    “今日我和你说个明白。”常凯申刚开口,就被辜鸿铭打断。
    “是。”常凯申急忙摆出一副侧耳恭听的样子。
    “老夫听说你四处奔走,为美国找傀儡……”辜鸿铭看到常凯申想要被驳,伸手制止,“……却四处碰壁,你可知道为什么?”
    常凯申心中一凛,这也是他不能理解的,急忙认真恭听。
    “因为美国实力不够,又太远,而且,与华夏的传统又不符。
    与英国法国相比,美国就像一个暴发富,一点底蕴都没有,又如何让有5000年传承的华夏服气?一群欧洲国家的流民组成的国家,区区百来年的历史,说不定明天就灭国了。
    这也罢了,有人白送钱白送枪,本来也是有人会收的,但美国人送了钱,送了枪,想要什么?美国人的自由文化遍及世界?华夏怎么可能接受美国人的自由思想!
    为什么胡灵珊目不识丁,厚颜无耻,却国力昌盛,开疆拓土?因为胡灵珊继承了华夏的传统,开科取士,男儿功名马上取,谁愿意到一个没有科举的国家?
    没有科举,没了儒学,那是断了读书人的根。
    湖广为何新政失败,还不是百姓不信天下可以没有皇帝。
    湖广的改良新政都失败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又怎么行的通?
    美国这一套,现在的华夏,是没有可能的。”【注1】
    常凯申微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帝制是行不通的,华夏必须走民主的道路。”
    辜鸿铭点头:“说的好,长远!长远又是几时?湖广不走美国的民主道路,美国还给钱给枪吗?老夫想,美国是定然不肯的。
    或者,学满清,给美国特别的好处,建造铁路,允许通商什么的。
    可是,若湖广只是需要这些,何必舍近求远找美国,华国就不成吗?英国就不成吗?德国就不成吗?
    与美国合作,终究看不到一丝的好处,为何还要和美国合作,背上卖国贼的包袱?”
    常凯申知道这是彻底失败了。
    推翻胡灵珊的道路,他现在只有最后一线希望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