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尸衣

【本书一度造成天涯社区回帖功能瘫痪,成为天涯史上最强帖】  青囊可活命;尸衣可避天。  世传得华佗《青囊经》可救人活命,得刘伯温《尸衣经》可辟邪避天……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夜,倾盆大雨,许昌城北死牢。  飘忽不定的油灯光下,一个清癯白须的老者将一个布包交给牢头,轻声道:此可以活人!那牢头悄悄将布包揣入怀中。  一千七百年后,有游人至江苏沛县华佗庙,庙门前一副对联日: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说的是,当年三国神医华佗将其凝毕生心血所著《青囊经》,临终前夜传于牢头,那人竟不敢接,华佗无奈将其付之一炬,致使该医经失传至今,令人扼腕叹息。  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此事早已湮没在漫漫尘世之中了。  1975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脚下,一株高大的老槐树下,围着一群村民,大家都仰着脸瞧着粘贴在树干上的一张布告……  喜欢看本文的朋友,推荐几本新书:《诡灵异道》《鲁班书之血班母》《鉴诡奇谈》《新鬼实习生》都不错~  风格各不相同,幽默的,惊悚的,悬疑的都有,喜欢的读者可以看看。   小说关键词:青囊尸衣无弹窗,青囊尸衣txt全集下载,青囊尸衣最新章节阅读

作家 鲁班尺 分類 二次元 | 286萬字 | 414章
第九十九章
    刘今墨心中暗道,这胖老头方才拍开坛封的手法,像极了江湖上闻风丧胆的“无影阴掌”,震碎封蜡,飞起坛盖,而坛内的水酒波纹不兴,其阴柔内力已臻化境,自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想起半月之前与无名庵白发老尼过招,那老尼的掌法与这胖老头的如出一辙,可要留心了,自己毕竟与那老尼有过节,谁知道他们之间有何渊源呢。
    刘今墨站起身来,走到酒柜前看了看,架子上摆放的无非是些陈年茅台、杏花村汾酒、竹叶青以及各省的一些知名品牌酒而已,这些酒在京城时早就已经尝遍,丝毫不足为奇。
    刘今墨看罢轻轻的摇了摇头。
    胖老头看在了眼里,不由得抓耳挠腮起来,脸上红一会儿白一会儿,几次仿佛下决心但是又放弃了。
    最后,胖老头终于下了决心,一把拽住刘今墨的手,诚恳的说道:“还有一坛酒,若你能说出它的年份,我便启封与你痛饮,如何?”
    刘今墨笑笑,跟随着胖老头下了吊脚楼。
    吊脚楼下面是一个地窖,下来木梯后,胖老头划着了火柴,点燃了墙上的一盏油灯。
    这是一间不大的地窖,四周零散着摆了一些杂物。
    胖老头上前掀开墙角的一堆干茅草,下面露出来一只大酒坛,约有两尺多高,也是那种深褐色的土坛。
    土坛上隐约有墨迹,灯光昏暗,开始时,刘今墨并没有多加留意,后来无意间一瞥之下,心中顿时大吃一惊。
    那墨迹是“野拂”两个字……
    胖老头丝毫没有注意到刘今墨诧异的神色,以手指轻轻的弹了弹酒坛壁,其音异常的沉闷。
    “夜凉吹箫武陵月,路暗迷人龙虾花。野拂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罢了……”胖老头恋恋不舍的抚摸着坛壁,神情似乎十分痛苦。
    “若是您老人家于心不忍开坛,就不必启封了,反正此酒年份当有三百年。”刘今墨出言试探道,清军1644年入关,李自成溃败,野拂也就是其后几年在天门山寺出家,至今三百余年。
    “啊……先生竟一眼看出这明代的佳酿,今日有幸得遇高人,来,且与你开坛痛饮。”胖老头一掌拍下,掌风震碎了封蜡,盖未开,已有酒香溢出。
    “竟然是蒸馏酒!”刘今墨惊呼道。
    胖老头鼻子嗅嗅,说道:“果然是烧酒,确是醇香无比呢。”只见他双手一合,轻轻将酒坛夹起,同刘今墨出了地窖,回到了吊脚楼上。
    蒸馏酒始创于元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即火酒也。
    桌子上摆上了两只粗瓷大碗,胖老头轻轻拎起酒坛将其倒满,顿时醇香四溢,在阳光的折射下,空气中看得见冉冉上升的丝丝酒气,如金线般。
    刘今墨低头细看,碗中的酒颜色金黄,嗅之入肺顿觉异香侵入五腑六臟,浑身上下的毛孔为之一震。
    刘今墨深深呼吸了几口,缓缓道来:“《博物志》记载,‘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难怪古人曰:酒乃百药之长。”
    胖老头急切的望着刘今墨,说道:“先生您看这是什么酒呢?”
    刘今墨沉吟着,最后说道:“此酒之曲香古朴,似出自西南地穴泥窖,天下其它地方无此曲种,”他轻啜含酒于舌,品味良久,方才徐徐咽下说道,“此酒之味绝非一种谷物所发酵所致,乃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合酵而成,取长补短,积杂成醇,真乃酒之中庸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争道,庸者,天下之订立。’入口甘洌绵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当是明代的‘杂粮酒’。”
    胖老头听罢恍然大悟道:“原来就是四川的五粮液啊!”
    刘今墨微笑道:“正是。”
    “来,让我们干了这三百年前的杂粮御酒。”胖老头高兴之极,总算解了多年之惑,不免说走了嘴。
    刘今墨陪同着一口干完了,心下已然明了,野拂所藏之酒,原来是为李自成所留的御酒,看来这胖老头与野拂宝藏一定有着莫大的干系。
    胖老头又将酒斟满,景仰道:“先生对酒如此这般有研究,不知何处得来这许多见识?”
    刘今墨说道:“我师父原是清宫大内侍卫,一直在瀛台陪伴光绪皇帝,故遍尝天下美酒,闲暇时说与我听,所以略知一二。”
    “哦,原来如此,先生如何称呼,先师尊姓大名?”胖老头恭敬的问道。
    “在下青田刘今墨,先师梅一影。”刘今墨答道。
    “梅一影!”胖老头脸色大变。
    刘今墨见之心中一凛,平静的说道:“不错,你认识我师父?”
    胖老头急切的说道:“你师父现在何处?”然后又自语道,“不会了,他若活着,已经超过120岁了。”
    刘今墨默默的看着他,一只手悄悄的抬起,护住了怀中的沈才华。
    胖老头眼中突然湿润了,长吁了一口气,幽幽说道:“他是我的妻兄,我是他的妹夫。”
    刘今墨一愣,回想起今日老婆婆从杜仲树上纵身跃下来的姿势,当时就感到眼熟,确实是与师父的一样,梅家的独门轻功。
    “老婆婆姓梅?”刘今墨问道。
    “她叫梅小影,出自凤凰城梅姓世家,清末家道中落,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后来为躲避仇家,梅一影北上京城,听说入宫当了侍卫,但后来就没有了音讯。妹妹梅小影避难天门山遇难,后来屡经周折做了我的夫人。”胖老头叙述道。
    “原来你们与我师父是一家人,敢问您老尊姓大名?”刘今墨放下心来。
    “老夫降祖,本地黑苗,世居天门山,人称天门老祖,一生酷爱收藏中原汉地美酒,平生自命酒痴,今天见到今墨老弟,方觉惭愧之极呀。”天门老祖笑道。
    刘今墨向天门老祖讲述了师父梅一影的遭遇,冯玉祥的西北军将清朝皇帝溥仪逼出紫禁城后,梅一影流落江湖,因其自觉阉人耻辱,所以只悄悄潜回凤凰城一次,夜里杀了仇家满门后,多年浪迹江浙一带,后隐居浙东雁荡山,收了刘今墨为徒,倾囊相授,十年后病故,算下来已有三十多年了。
    “原来如此,难怪小影多年来一直打听不到她哥哥的下落,唉,可怜的小影。”老祖黯然道。
    刘今墨心中寻思着,野拂宝藏的事情,老祖肯定不会对外人说的,况且与自己也无关,寒生是为湘西老叟而来,这位天门山老祖世居此地,不会不知道鬼谷洞湘西老叟的。
    “老祖,你知道鬼谷洞湘西老叟么?”刘今墨问道。
    “你知道天门山老叟?”老祖疑惑的眼神。
    刘今墨一听有戏,忙问道:“寒生兄弟又要事求见湘西老叟,如何可见湘西老叟?”
    老祖摇了摇头,说道:“湘西老叟已经几十年不见任何外人了。”
    “那湘西老叟几十年之间什么人?”刘今墨诧异道。
    “这……”老祖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
    “湘西老叟究竟是什么人?”刘今墨追问道。
    “苗疆的黑巫师。”老祖说道。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