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作家 明镜要高悬 分類 都市 | 157萬字 | 545章
第13章 上天的安排
    陈文笑道:“这里在历史上挺有名的,再往北就是七里冈,当年高欢就在这里大败尔朱兆。”“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据说以前韩信在这里屯过兵,所以叫韩陵山,所以我们这寨子叫韩王寨。”“这些牛羊马怎么进来的?”朱高煦问。“往北有条小道,只有一丈多宽,也在两山中间,父辈们在七里冈的中间种了很多树。”“经过几十年后,都成了参天大树,挡住了视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哪里有条路进来。”“我们又经过加工,遮掩,弄了很多假坟在那边,所以普通百姓很少往这边来。”他们寨子里死了人,就埋到山谷内,而在外面建造了很多假坟,给人造成一种荒野无主之坟,很老的坟的感觉,也从不清理四周杂草。哪怕以前官军进来,看到这些破破的坟头,以为是埋了几十上百年的老破坟,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你们有人识字吗?”朱高煦突然问。因为他感觉陈文识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多少识点字。”陈文骄傲道。“。。”朱高煦有点不可思议。原来他们从几十年前进来之后,就有识字的老师在教他们,几十年都是如此,目前寨子里还有三个专门的教书先生,所有孩子每隔一天都要学习。陈文他们这些年青力壮更是经常读学兵书,练弓射箭。朱高煦听着,就知道这里有些人是不甘心在山寨中,随时准备出山。以前没有好机会,这次遇到朱高煦,终于抓住了机会,比如这个陈文很显然不想这么一辈子呆在山里。朱高煦沉默了片刻,他已经猜到这些人是啥来头,祖上不是陈友谅就是张士诚的人,都巴不得天下大乱,大明会亡。用的好就是强援,用的不好,将来都可能反了自己。但朱高煦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对大明不够忠心,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干。若降伏不了他们,那就是自己没本事?就在朱高煦考虑陈文能不能靠的住,该说什么话。突然。前面有人叫了起来:“阿爹,阿爹。”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远远向陈文摇手。原来那是他女儿。前方有间屋子外面很多人围着,好像发生了什么事。“走,过去看看。”陈文赶紧带着朱高煦跑过去。很多人都在叫他,还在说什么陈伯。“不好。”陈文脸色大变。他冲过去挤开人群,却见一个老者捂着咽喉,表情很是痛苦,四周七嘴八舌,村民们都在说什么。朱高煦很快听清楚,陈伯正是陈文的父亲,好像吃东西卡在咽喉里了。“父亲。”陈文拼命在陈伯背后敲着,但陈伯呼呼不了,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看着就翻起白眼,嘴里也吐起白沫。“让开。”朱高煦三步并两步,推开陈文,他以前腿弓起,后腿登地的姿势站稳,然后把陈伯背坐在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接着用双手手臂环绕陈伯腰部,右手握拳,将虎口一侧紧贴于陈伯上腹部,再将左手盖住右手的拳头,用虎口向陈伯上腹部重复重压。连续几次之后。“咳,哇---啊---”陈伯嘴巴一张,扑,吐出一个手指大的枣子。“父亲。”陈文看到陈伯得救,又惊又喜,差点泪奔。四周村民们也纷纷崇拜的看着朱高煦。陈伯是他们村中得高望重的长者,是村长,更是教书先生,很得大家尊敬,朱高煦救了陈伯,等于是帮了他们全村。只见陈文再次下拜:“王爷救命之恩,陈文永不相忘,誓随左右。”“快请起。”朱高煦哈哈大笑扶

    起他,想了下后,语重心长的缓缓道:“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看来,这或许都是冥冥中早就注定的事,天命让咱们在这里相遇,这是上天的旨意,命运的安排,本王很荣幸,也很高兴,能认识诸位。”对于古人,朱高煦知道,他们很吃玄学这套。他得告诉这些人,自己是天命所归,而他们与自己,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安排。果然,朱高煦这番话说出来,陈文和四周几个青年们,脸色严肃了很多。当他们再和朱高煦交流时,大伙的神情明显更尊敬了。朱高煦在村里转了转,最后把陈文单独叫到一边。“这地方还有用,不能全部迁到北平去。”陈文点头,凝神静听。“打仗有胜有负,本王也不敢保证父王一定会成功,若是打输了,本王恐怕也要躲进这里来了。”朱高煦故意道。他的意思,是留条后路。其实朱高煦另有打算,这地方,将来或许有用,不能丢弃。陈文没有多想,抱拳道:“但凭王爷吩咐,我们该留多少人?该走多少人?”“挑选部分精锐带家人与我们同行,留个足智多谋,做事稳重的人留守。”“留下的人,多加练勤,以备后用。”朱高煦好好吩咐了番,陈文一一答应。最后他们商议后,将带八十多人离开,其中精壮男子有五十二人,另有一些女人和小孩。留守有二百多人。他们将分两批走,陈文,宋猛和周虎与朱高煦四人先走。杨立山,姚盖他们带着大队人马,在后面缓缓跟上。周虎是那用斧的粗壮大汉。那宋猛就是用弓很厉害的青年,今年十九岁,百步之内,箭无虚发。但他的弓只有两石,威力不如朱高煦。陈文做事很有章法,先分配好后面带队的人,叮嘱了一些事务,然后带了干粮和兵器,与周虎、宋猛,随着朱高煦先行一步。朱高煦看他指挥分配有条不紊,暗暗称赞。临行前。朱高煦看看陈文,再回头看看诸将:“相信本王,若干年后,你们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历史和史书,也会记下你们的英明。”“走,驾。”朱高煦一骑绝尘。陈文等人听的信心大增,目光有神。----固安县县城外。瞿能带着儿子瞿郁、瞿陶三正骑着马在卢沟河边。他们父子三人一路用八百里驿站的快马,在五月十日前到达涿州附近的涿鹿驿。涿州是河北进京的要地,这边不但有涿鹿驿,还有涿鹿三卫驻守。瞿能到了涿鹿驿后,没去惊动涿鹿三卫的卫所兵马,悄悄换了驿站的马后,来到固安。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