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 对于忠州全市人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洪水侵袭。 全市人民可谓是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全民抗洪。 秦奋和左虎也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横六排那边,将马定发大姐一家人从被洪水位困的家里救出来之后,他们还顺带救了不少鳏寡老人。 至于汽修厂那边,秦奋也特意去看了一下。 这次汽修厂几乎能搬的都搬了,厂子里也提前做好了防汛措施。 而西城区的其他地方,因为不少人早就有准备,政府也提前通知的缘故,进了洪水之后,只有一些财产的损失,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等秦奋忙到凌晨七点,去春熙路租住的仓库时,整个人已经累得快走不动道。 让他欣慰的是,小舅子杨学潮跟万家丽没有掉链子。 将馒头房运行得井井有条。 杨青梅也喊了几个汽修厂油漆班的好朋友过来帮忙,就连朵朵都有模有样的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在大人间当传声筒。 比如说一声“发酵好了、机器没面粉了……” 她来回两头跑,嘴里奶声奶气的,小羊角辫一甩一甩。 “姐夫来了?我们馒头出锅了,过来看看!” 秦奋一回去,就撞到了喜气洋洋的杨学潮。 他不由分说,拉着湿漉漉的秦奋往蒸馒头的地方赶去。 去了那边之后,秦奋就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中。 一个个又大又白的馒头从笼屉里蒸好。 他拿起一个热腾腾的馒头,使劲咬了一口—— “香!结实!好馒头 !”秦奋不由冲杨学潮竖起了大拇指。 馒头发酵得好,又大又白香气十足,杨学潮看来是下了苦功夫。 馒头出炉,一切按照秦奋计划的那样。 一屉屉的馒头,开始用早就准备好的,印着“秦家馒头”字样的塑料袋装起来,直接运往城东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将卖馒头的临时铺子支棱起来后,杨学潮拿着一个喇叭开始叫卖。 “大水无情人有情,‘秦家馒头’免费送了啊,一人一袋人人有份!大家排队领取……” “洪水滔天的日子,最新出炉的‘秦家馒头’,又白又香,免费赠送,希望给大家带去一份温暖!人人有份啊,大家排队领取!” 杨学潮这喇叭声一出来,热闹的十字路口顿时炸锅了。 “免费送馒头,这家伙是真是假的?不会是搞噱头吧,骗大伙的吧!” “洪水一来,面粉都稀罕了,还真有人送馒头?” “反正不要钱,去试试呗,我们这么多人,他还真敢骗大家伙不成?” 不少人将信将疑的去排队。 可当队伍前面的人免费领到馒头后,人群顿时轰动了。 一传十、十传百,免费领取爱心馒头的消息迅速如涟漪般扩散了出去。 东城那边现在本来就涌入了大量西城的市民,爱心馒头的消息传出来,十字路口的馒头摊人潮蜂拥而至。 洪水一来,物价飞涨。 免费的爱心馒头对普通城市家庭吸引力很大。 人跟人挤在一起,将整个十字路口都堵塞住。 甚至惊动了交警出来疏通。 得知秦奋 他们免费赠送爱心馒头的情况后,执勤的交警和城市管理人员都大为感动,当场帮助维持人群领取馒头的秩序。 还有些记者模样的人,给馒头摊前的杨学潮拍照摄影。 如此一来,杨学潮都不用在喇叭上宣传了。 民众的口碑宣传可比喇叭力度大多了。 不断有闻讯而来的民众…… 秦家爱心馒头的名号,迅速从十字路口向城市的每个角落传递。 当然,秦家馒头的出现,对于周围的不少馒头店、包子店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就有流言传出,说秦家馒头的馒头又黑又硬,不好吃。 毕竟便宜没好货。 这种流言一开始居然有人信,但随着吃到秦家馒头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真相的人越来越多。 污蔑秦家馒头的谣言不攻自破。 反而因为谣言和争辩存在,又替秦家馒头变相的宣传了一番。 秦家馒头,个头大、又香又白的印象开始深入人心。 “姐夫,第一天送出去五百斤,我们还雇了一些人……加上人工的话,第一天亏损700多。” 一回到家里,被领取到馒头的人夸赞了一天的杨学潮,没有了在馒头摊上的笑脸,神情里有几分担忧。 七百多块啊,够他原来在珠宝柜台上两个月的工资了! “送出去五百多斤的馒头,证明你们的本事啊!做得好!我们还要继续送,要送三天!”秦奋丝毫不见慌张,反而露出了笑容,毅然做出决定。 他今天没有参与卖免费馒头的行列,而是全程一直观察和思考。 显然今天 的活动,不仅献爱心,帮助了很多人,对于秦家馒头的宣传有极强的效用。 “学潮,你不要以为我们亏钱心疼。你根本不知道群众口碑重要性,一个领了爱心馒头的群众,他就能影像十个甚至一百个群众,只要我们继续再送三天,整个城市每一个人都会知道我们秦家馒头!” “到时候,你可别太高兴!”秦奋胸有成竹道。 杨学潮没有说话。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广告的效用还没有后世认知那么强烈。 一想到还要送三天,那算起来起码要亏2800了。 他一阵蛋疼。 第二天,秦家馒头继续开始献爱心之旅。 杨学潮刚将蒸好的大量馒头,用客车送到十字路口区域,就发现那里竟早就等候了黑压压的一片…… “天地无情,人间有爱,我市最近有家叫‘秦家馒头’的馒头店,开始向市民发放免费馒头……” “今天本台记者拍摄到了一副感人画面,秦家馒头的负责人亲口承诺,会继续发放免费馒头给市民……” 舆论的发酵,开始从民间的口口相传,渐渐被当地的新闻媒体注意,刊登在报纸甚至是本地电视台茶余饭后的社会新闻上。 毕竟这次的天灾忠州受创严重,当地政府急需要有能鼓舞人心,振奋士气的新闻人物出现。 秦家馒头,无疑是这次抗洪救灾中的一抹亮点。 而第二天晚上,昨天还抱怨心疼钱的杨学潮,脸上笑容灿烂。 因为他刚刚在本地新闻台上,看到了有关他的采访…… 他,杨学潮 上电视了! 这对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无上荣耀,是能吹嘘很久的资本。 第三天,杨学潮依旧按照秦奋的吩咐,将小拖车的馒头送到了十字路口处。 他刚刚摆好摊,就看到有帮忙维持秩序的居委会张大妈,领着一个身穿中山服,脚踏皮鞋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这中年人气度不凡,嘴角含笑,手里面还捧着一个刚刚领到的秦家馒头咬着。 一边咬,他一边暗自点头。 “小杨啊,小杨你过来,有好事找你!”居委会的张大妈,远远的就冲杨学潮招手。 “张大妈,什么事啊?”杨学潮这几天,也跟十字路口这边居委会的张大妈挺熟了。 张大妈古道热肠,每天一大早就领着一帮居委会大妈过来帮忙。 不过他倒是有点嫌这大妈啰嗦。 “这位同志,你自己跟小杨说吧。”张大妈脸上挂着笑容,看向身边的中山服中年人。 杨学潮疑惑的目光也看了过去。 “有什么事情直接说,我们时间很赶,领免费馒头的市民太多了。”杨学潮没好气道。 他本来脾气差,忙得昏天暗地的,结果张大妈还领着一个不知所谓的人过来捣乱。 “好!”中山装中年人笑着点点头:“是这样的。我是忠州救灾办的,听说过你们秦家爱心馒头的大名,今天我也过来亲自品尝,果然不错。所以我决定向你们集中采购一万斤馒头!” 他话音一落,杨学潮都吓傻了。 采购……一万斤馒头?! 这采购的意思,他是听明白了。 那就是要给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