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一皇商

二十一世纪社畜穿越大明,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的爱子。还没从坠马重伤中缓过神来,两个月后父亲就要下狱了。觉醒崇拜值系统,胡长安决定为父脱罪,改造大明。十年后,欧洲传教士来到大明,目瞪口呆。这土豆红薯,亩产竟如此之高,大明竟然没人饿肚子...

作家 月河倒影 分類 科幻 | 65萬字 | 245章
第21章 推广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殿内众人纷纷告退。


    本来胡长安也想随大流溜了,但是思来想去,胡长安还是落后了众人一步,朝朱元璋躬身道:“陛下,不知朗姆酒的推广,进行的如何了?”


    本来胡长安交了配方以后,也就不想再过问朗姆酒的生产和销售了。


    可无奈从崇拜值的增长上看,朗姆酒竟远不如肥皂畅销。


    眼下正值初秋,照理说已经进入了甘蔗的收获季,如果朗姆酒推广比较成功的话,应该能够一举收获大波崇拜值。


    这可着实把胡长安急坏了。


    之前一直找不到机会问朱元璋,如今难得有了面圣的机会,正好抓住机会一起问问。


    朱元璋面对自己大孙的救命恩人,自然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笑着回道:“胡爱卿啊,多亏了你的酿酒法,如今朕已经在温岭(浙江省台州市)和岭南(广州省)推广酿造朗姆酒了。”


    “不过这新方法的推广还是需要时间的,估计再用个三五年,爱卿就能在应天城的酒馆里见到朗姆酒了。”


    三五年?!


    胡长安人都傻了。


    古代科技不发达,效率低点也是正常的。


    可三五年,这未免也太慢了吧?


    照这个速度,要想实现自己复兴大明的梦想,可不得等到猴年马月?


    见朱元璋兴致正好,胡长安小心翼翼的继续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是用何种方式推广朗姆酒酿造的呢?”


    “自然是允许种甘蔗的农户用朗姆酒抵税赋,交一斤朗姆酒抵一斤甘蔗。”朱元璋撵了撵胡须,颇为得意的开口道。


    “如今朕已派遣户部官员到温岭和岭南去宣传朗姆酒的酿造方法了,相信过不了多久那里的百姓就可以学会酿造朗姆酒了。”


    胡长安一听,更呆了。


    难怪这朗姆酒推广不起来。


    本来农民就有着天然的保守性,朝廷突然来宣传一个花里胡哨的朗姆酒酿造方法,这些农民肯定不敢轻易尝试。


    就算朗姆酒能抵赋税,但在大多数农民看来,肯定还是老老实实种甘蔗强。


    如果按照这样的做法,这朗姆酒能推广的起来才是怪事。


    不行,千万不能让老朱这么搞下去。


    想到这,胡长安扑通一声跪下,朗声道:“陛下,草民有一推广朗姆酒的良方想呈上,不知可否?”


    “哦,说来听听?”朱元璋颇有兴致的在龙椅上坐直了,想听听胡长安的见解。


    毕竟这朗姆酒还是胡长安发明出来的,作为发明者更懂一些酒类的推广方法也是不足为奇。


    而且,胡长安刚刚还把自己的大孙救活了,这简直可以说是是神迹也不为过。


    如今,朱元璋已经把胡长安的话信了七八分,自然是很想听听胡长安在这方面的看法。


    胡长安行了个礼,道:“不知陛下有没有想过,利用商业诱导朗姆酒的推广?”


    “这怎么行,绝对不可!”朱元璋一听顿时怒气冲天,差点差人把胡长安拖下去。


    不过念即胡长安刚刚救过自己孙子的命,朱元璋也是强压怒色,向胡长安解释道:“胡爱卿,这商业,可是万万不能推广啊!”


    “一旦朝廷做主推广商业,那就是默认要抬高商人的地位,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情啊!”


    “如今我大明建国不过区区十三年,刚刚从蒙古人手里把江山夺下来。”


    “连年战乱,一边是人民吃不饱饭,一边是大量土地闲置,怎么办?只能动员人民去开荒。”


    “所以当下必须抬高农民的地位。只有开荒成功,更多的农人投入耕种,咱大明才有粮食,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要是国家鼓励商业,那原本老实的农人,难免会眼馋经商的巨额利益,转而去做商人。”


    “届时大量的土地闲置,那可真是国不将国啊!”


    “胡爱卿,此事今后万万不要再提了!”


    胡长安见朱元璋一脸怒容,心下也是一阵触动。


    果然皇帝也不是吃素的。


    朱元璋这一席话,的确有道理。


    然而这个道理,只是针对封闭的小农经济而言的。


    在封闭社会中,大家都自给自足,耕种才是国本。


    一旦商人变多,原本耕种的人就会变少,社会上流转的物品变少了,自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


    但是海外贸易兴起后,一切可不是这么玩的。


    在开放贸易体制下,国内生产的货物面向的不仅仅只是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


    生产的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


    只要打开别人的国门,本国的产品就能自由的在海外倾销,赚取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润。


    届时,只有商人才能成为对外贸易的桥梁,帮助国内的生产者赚取难以想象的回报。


    看来,只有凭借对外贸易大赚一笔,才能真正打消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想法。


    现在胡长安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朱元璋心中种下一颗商业的种子。


    胡长安也不急着反驳,只是抱拳道:“陛下用心良苦,一心为民,草民必将把陛下的教诲谨记在心。”


    朱元璋听罢,心头的火顿时消下去不少。


    看来这小子还是懂点事的嘛,没像那群腐儒们一样动不动就死谏,还听不进去任何解释,神烦。


    “不过陛下可否与草民打个赌,如果草民能种出亩产二十石的祥瑞,那届时陛下就把朗姆酒的推广全权交给草民如何?”


    “那自然是可以。”朱元璋眼睛也不眨的回道。


    亩产二十石啊,可是足足比当今主要的农作物多了二十倍!


    还能在沙土地种植!


    要是真能种出来,那这点小事算什么?


    加官进爵都是小意思,指不定朱元璋还要把胡长安抬进农庙供起来呢。


    “谢陛下。”胡长安听罢,也是心满意足的退出了养心殿。


    呵呵,等土豆种出来的时候,就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现在大的不行,那就先来个开胃小菜吧。


    胡长安信心满满。


    用现代手段,别说是三五年了,半年后,京城酒馆内就能遍布朗姆酒的身影。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