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和杨志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和医院说要多放几天,医院说不行。但是医院提供了一个方案,说可以请丧葬馆上門拉走。 但是老曾妈说什么都不同意,说必须叶落归根、入土为安,一定要葬在他们家的山地里。 老曾媳妇完全没法主事,她本来就挺着大肚子,大儿子又才刚满一岁学走路,顾得了肚里的,顾不了会跑的,现在更顾不上在医院躺着的。 所以她由着杨志在外面跑。直到葬礼结束了,她才知道,原来杨志后来借了个板车,一步一步地走路把老曾拉回来。 她问:“乌市到潭镇的班车,都不愿意载吗?” “潭镇的车站愿意,乌市的车站不愿意。” 她感慨道:“老曾有你这朋友,也值了。” 杨志直到给老曾刻墓碑的时候,才发现老曾原来才二十七岁,根本不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志每到周日就跑德城卖油豆腐,现在他欠校长181元,靠工资来还至少要半年才能还清。 而且现在他不仅要还债,除了要挣结婚的钱之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挣到的钱分一半给老曾的孩子。 一开始老曾媳妇说什么都不要,后来杨志说:“老曾走之前是和我在一起的,他说了很多话,他只希望小孩能够别像他那样吃苦。” 老曾媳妇听了,又开始哭起来:“老曾啊,老曾,千不该万不该劝你辞掉工作啊。小杨,你也是的,千万不要再这么拼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杨志嗯了一声,硬是把钱塞给了小孩,撒腿就跑。 他不愿意多说,他本来就不如老曾会说。要不是老曾一直带着他到处跑、走出第一步,他可能到现在还在那里挠头苦想却不敢踏出去做。 他有时候又后悔,要是他们俩都安安分分地在学校当老师 ,不跑这跑那的,老曾是不是就不会走呢?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现在更重要的还是去挣钱。 他后来慢慢发现,只要骑车骑得快,两个钟头就能到德城,而渡口那里最早可以六点钟就有船公等在那了。 于是有一天早上他不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四点就驮着油豆腐出发,赶在六点前到达渡口,七点不到,就卖光了,然后又赶紧往回跑。九点准时回到学校上课。 从那之后,他隔天就去一趟德城。要是天天去,他感觉有点太累,他怕到时候像老曾那样一不留神被卷入车底或者一头栽进难将河。 校长其实早就跟他说了那笔钱不用还了,但是他硬是要还。 他知道校长也是不容易的,他的小孩在今年考大学,极有可能考到省城去,那两百块钱是校长存了好几年的工资。 校长见他这么倔,只好由着他,看他早上来回跑德城,特意把他的课都调到九点钟之后。 这样,隔天挣24块钱,他把钱都分成三份,一份老曾的8块,一份还给校长的8块钱,剩下8块钱自己攒着结婚用。 很快就到了暑假,他变成天天跑德城。 德城是个比潭镇还要大十倍以上的生活重心,每天人来人往,不仅是周围的乡镇,连周边的城里的人,都往德城跑。 它一样是借着难将河给它的沃土发展起来,而且难将河到了这里,就汇入另一条江——宝珠江。 宝珠宝珠,按老人的说法,那是以前的人在江里经常捞出珠宝,久而久之就称为宝珠江。 也有人说,那是依江而活的渔民靠着江里的鱼而活,那些鱼鲜就是江河给人的珠宝,所以叫它宝珠江。 德城就是难将河的尽头,到了这,它就刚好沿着宝珠江而发展起来。难将河把贫瘠全部留给了潭镇、西乡,一路奔流,汇入宝珠江之后,沃土就全给了德城。 所以德城的人没有吃腻杨志的油豆腐,所以他天天去卖,天天都能卖光。 现在,他已经还清了校长的贷款了。 他在盘算一个事情。 校长听了他的说法,吓了一跳,连忙劝住:“小杨老师啊,你这是何苦呢?” “老曾就是为了他那两个小孩,没钱吃奶粉,才去挣的钱,才丢的命。我不能不管他那两个小孩。” “那现在不也挺好的?”校长劝道。 “始终不是很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校长说:“你其实是个不错的老师,眼看着就要转正了,不,我这个暑假结束之前要去县里开会,我到时候再问问县里。” “不用了,校长,我已经想好了。”他觉得自己天天这样跑,很累,又影响上课的精神,还不如辞掉,省得误人子弟。 校长见他主意已定,只好叹了口气,由他去了。 从此,杨志就不再是代课老师了。他回办公室收拾东西,看着之前老曾的办公桌,想起一年前老曾是怎么劝自己走出去的,不免有点感触。 物是人非啊。 想走出去的人没了,而当初不敢走出去的人倒还活着。 老天爷真爱开玩笑。 辞掉了代课老师的工作之后,杨志并没有和家里说,他还是像往常一样,隔天就去一趟德城。 家里人都以为他白天回来后就到学校上课,完全不知道他在外面游荡。后来又以为是暑假到了,也由得他逛去。 杨志现在每天在德城闲逛,骑着车子把德城和周围的乡镇一天一天地逛遍了。 等他逛完了逛够了,他就每天都驮着油豆腐去德城,他现在不仅在德城卖,他还去德城的周边乡镇去卖。 他觉得难将河把这个世界一分为二。难将河外面的德城是鲜活的、热闹的,里面的潭镇西乡是死沉沉的。 等到了秋天开学的时候,杨志终于和老杨夫妇说了代课老师的事情。 老杨果然如意料之中的暴怒,他觉得杨志一点都不省心,觉得他是“人头猪脑”,根本无法理解他的脑袋是怎么想的。 再怎么样,也有一份死工资吧? “这工资就是太死了!”杨志回嘴道。他甚少这样顶嘴的。 果然,老杨瞪了他一样,说道:“你有多大能耐?难道你要像我这样一辈子卖豆腐,一辈子被人叫“豆腐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