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毕夏震作为一个民族填“汉族”的货,再历史学渣也对汉武帝有些景仰,但这点儿景仰连让他安分坐下来看完一部类似汉武王朝的电视剧都不够,那啥,让他穿成汉武本人?   oh >   简直是人间惨剧好吗!   更惨剧的是,尼玛这一晕不只回溯了两千年,还晕出一个系统?   那货还叫《朕与将军解战袍》?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即便好奇汉武与卫青等名将之间君臣相得的故事,但这不代表,他想代汉武与其中某位或某几位将军“相得”一回啊!   系统求放过>   系统=皿=:放过?看我地雷、手榴弹、浅水炸弹、深水鱼雷轮番扫过   ~   >   洞各种大,敬请诸位勿考据   能洗白;作者偏爱韩嫣,还是洗白;作者不感冒王太后,所以多少会黑   副西皮里头,猪嫣或嫣猪是作者的菜,还有可能会有卫霍或者霍卫的双男神配对   向逗比日常,加副西皮感情线,主西皮的话,嗯,亲情友情也是情的话,也算有感情线啦。   过最终肯定家就放心吧   前更新时间暂定每周二、四、六、日的晚上七点,虽然没有日更但争取粗长,求收藏,求养肥~   莫的存稿文:   莫的完结文,红楼红楼风,现代现代风,唯一相同的是爱卖萌:

作家 莫子乔 分類 都市 | 44萬字 | 56章
第45章 元光元年大事记之一
    元光元年,对于刘彻和韩嫣来说,最深刻也最沉重的回忆,莫过于雁门伏击战无功而返一事,可对于毕夏震来说,却很显然不是。
    毕竟不是真的汉武帝,毕夏震对雁门伏击战中耗费的人财物力并没有太多感觉,又因着从军而出的羽林卫出身之人,都安然归来,他更没有觉得这一场无功而返有多不好——
    至少没多少人员伤亡么?
    而且卫男神未成年、也就没得跟着出征,这一场战役打输就很好啦!
    #我卫男神才是开创农耕民族将游牧民族打得抱头鼠窜先河的那一位男神啊!#
    怀着这种诡异的信念,毕夏震对刘彻比割肉、剥脸皮还介意的事情,很是无所谓。
    他在这一年当中,最得意的事情只两样。
    首先,最轻松却也必须最“不舍”的是,窦太后百日热孝过后,正月未过之时,陈女士终于正式松了口:
    同意和离。
    只不过不能在眼下,必须等她以承重孙媳妇的身份,服足三年孝之后。
    阿娇果真非一般的彪悍,当着亲娘馆陶和婆母王娡的面,直接摊牌,还顺便笑她亲娘一句:
    “我可比您占便宜。你这出嫁女只能服一年孝,我虽是外孙女,却沾了彻儿的光,倒可三年。”
    又问婆母:
    “若您实在思念外祖母,这三年里头不拘何时,我都陪您去霸陵住着——或者现在起身也行?”
    馆陶:卧槽,现在是说孝期长短谁便宜的时候吗?阿母要是知道你放着好好的皇后不做闹和离,非给气得从陵寝里头爬出来不可——守再长孝期也没用的好咩!
    王娡:尼玛!我儿子可算是知道亲娘媳妇哪个好了——可为啥不干净将这死丫头打发冷宫去?还和离?还让她守孝?这时候不管守多久,死老太婆泉下有知都肯定很“欣慰”的好吗?说不定还要爬回来找谁谈谈人生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位母亲大人的思绪有着奇特的共鸣。
    可惜被她们同时惦念的窦太后并没有出来玩什么灵异事件,必须为这事件负责的,除了爆料的阿娇,也只有首创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毕夏震。
    连和毕夏震共用一具皮囊的刘彻都不肯出来。
    第一次这么爽快窝识海看戏有木有!
    果然两位母亲大人的战斗力那是杠杠滴~
    这个扯着女儿的耳朵,恨声叱问:“好容易和皇帝处好了,你这又是做得什么夭?”
    ——毕夏震百忙之余:哎哟我滴妈呀!便宜姑姑这也没见留指甲啊,可那么一爪子下去,阿娇姐姐还挺白皙的耳垂一下子红了一大片,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明显膨胀,一下子就胀得有原来两倍胖呼了有木有!
    怪道能生出陈阿娇,馆陶大长公主果然老姜弥辣哇!
    那个拉着“儿子”的手叹气,什么帝后和谐才是国家之幸啦,什么便是和阿娇有点儿小口角,也要想着老祖母在世时的心意,和阿娇这些日子大悲伤神、不免心神混乱言行失措的可怜。最不得已不过是让阿娇闭宫静思,哪儿能轻易说和离?这民间和离的夫妻尚且不多,世上更没有和离的皇后呀!
    ——阿娇呲牙,馆陶哂笑,母女齐侧目:说到底,你是要撺掇着皇帝废后?或者干脆以皇后精神失常为由,将她关着关着关病逝了吧?当谁听不出来呢?
    果然是能从后宫腥风血雨杀出来的女人,连亲妹妹都能被病逝,这心肠,啧啧!
    陈阿娇冷笑:“太后这话说得可有趣。我什么时候和彻儿口角了?和离和离,不过不合则离!我们也没恩断,也未义绝,不过是觉得夫妻还不如当年做姐弟的痛快而已!”
    她如今没想着和刘彻过下去,对王太后的态度又恢复成做女孩儿那会子,颇具锋芒。
    馆陶笑睨了女儿一眼,仿佛嗔怪,又似乎赞赏。
    又慢悠悠拂了拂袖,冲王娡半叹半笑:
    “瞧她这话说的?哪家媳妇能这般?可见彻儿这些年对她多好多谦让。弟妹实在不需担忧他们有甚口角的,不过说笑罢了,如何当真?”
    王娡立刻逮住“说笑”一词慨叹:
    “要不怎么说阿娇深得母后心意呢?这才过了热孝,就知道自己说笑开解心情、好让母后知晓也欢喜了。
    可比那等迂腐守着孝期不得作乐的人家,懂变通多了。”
    馆陶点头:“可不敢这么说,规矩守孝怎么就是迂腐了?总是皇帝先前说的那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罢了。
    只不过阿娇呀,还是阿母在时,就最不喜欢女儿家做哀怨啼哭之态。纵然是先帝没了那会子……
    唉,阿母自己也难过得很,却还劝阿娇莫须哭,只管笑,说先帝在天有灵看着也欢喜,日后她有那一日,也只爱看儿孙好好笑着,活得顺顺当当欢欢喜喜的呢!”
    王娡听得暗恨,可原是她想拿着先帝出来作伐子,先帝宠爱这外甥女甚于亲生女儿也是真,馆陶这么说,她也只得陪着感叹一回。
    馆陶却犹不足。
    王娡话里话外竟是要阿娇死在宫里方罢,她原不追究,不过是想着先将和离一事混过去,不想这贱人字字句句不肯让阿娇好过,从谋她性命到谋她名声!
    而皇帝的态度也微妙,虽坚持要和阿娇和离,却不管阿娇和那贱人呛呛……
    馆陶眯了眯眼,索性呛人也是转移话题的好法子!
    少不得将王娡就着“一听着儿子儿媳要和离,倒不急训儿媳,先体恤婆母生前心意”这点,很是赞了她一通孝顺,话里话外也没忘“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诸语,末了还相当阴险,以“若是弟妹孝心过虔,无暇理事,不若只在长秋殿安心高卧,内外诸事只管吩咐阿娇”做引子,让王娡亲口说出她近来虽恪守孝道、麻衣素食,但因皇帝孝顺,有豆腐豆油等养生,身子骨也还过得去之类的话——
    然后,致命一击来了!
    馆陶当即抚掌:“如此甚好!我正思念阿母,又知道弟妹孝心甚虔、如今地位又尊,我也不好随意越过去——
    这般,你我一道往灞陵住过孝期罢!”
    王娡(⊙o⊙)!!!:又来!这话都说几回了?不要每次斗不过我都拿这话堵好吗?真当我不知道你近来正有了新宠儿、可过不了多少安生日子呢?
    王娡不信馆陶真会付诸行动。
    果然话说多了,狼就要来了。
    只是,狼来了咬着谁?
    馆陶大长公主确实是个爱玩爱热闹的,最近也确实十分时新一个面首,可灞陵里头住着她亲父母,王娡谋算的却是她亲女儿!
    拉着她一道去灞陵,以自己一年孝换这贱人三年冷清紧闭,有甚不好?
    馆陶舍身套狼。
    被套走的母狼各种哀怨,奈何生子不孝,毕夏震只沉浸在“阿娇姐姐终于明确了和离期限”的欢喜里头,刘彻嘛,刘彻对这个母后也还不到丝毫不顾惜的程度,只是做儿媳的为婆母守孝,怎么说都不是错不是?
    还有阿嫣那儿……
    刘彻十分安分地窝在识海之中,决定当个安静的美男子。
    ——王太后就这么被叼走了,等到平阳隆虑知道后去灞陵……
    ——平阳能逃出生天已是万幸,隆虑干脆也陷进去了,哪儿还捞得出一个王娡?
    宫里头的空气顿时好了许许多,哪怕平阳依然时不时进宫,毕夏震在拟定赐封阿娇长公主的旨意时,依然写出一手十分欢脱的飞白。
    第二件得意事也并不远。
    三月初三,春光荼蘼之时,毕夏震左韩嫣,右当利(卫长公主),当利另一侧偏前方之处,还有个颇新奇逗弄诸邑公主(卫子夫给刘彻生的二女儿,是个才刚刚能坐起来的小包子)的阿娇。
    一行人漫步宫苑,春光灿烂人明媚,连阿娇脸上都少了连月来的哀戚之色,三头身的小当利也慢慢放开眉眼间的拘谨,傻乎乎的奶黄包子诸邑更是被阿娇逗得傻乐傻乐的,抓着一朵红艳艳的花儿直往阿娇鬓簪,那效果,咳咳,虽然很有笑果,也是相当和谐的。
    卫青转过拐角时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幕。
    一时之间,心下便是一松。
    当然这并不代表从姐姐卫夫人那儿一场谈话中带来的重担便消失了,可最起码,那重量压在他肩头,却没再压在心里。
    放宽了心态,却担当起男子汉责任的卫青,立在繁花之畔,正是挺拔如松。
    恰值年少、又已然挺拔的青松。
    韩嫣见了,都要赞一句:“果然好男儿,莫怪你青眼。”
    阿娇抚了抚鬓角其实很不和谐的大红花,斜了卫青一眼,到底没将花拿下,只道:
    “卫子夫虽不过尔尔,小孩儿倒都不错。”
    毕夏震却是眼睛一亮:
    我卫男神脚边躲着的那是啥?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