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帝后宮數量龐大,他的兒子女兒自然多。 如今已序齒的兒子,便有二十來個,女兒更不用說了。 但他雖有那麽多兒子,在三年前,卻一個兒子都沒封王。 因為一旦封了王,給了爵位,這些兒子興許就要開始憧憬更多的權勢和地位。 可兒子們大了,總不能永遠不讓他們參與朝政吧。 三年前元武帝與內閣商議之後,決定立太子,封五王。 立太子以穩定江山,封五王以絕其念想。 太子是已逝皇后之子,元武帝嫡長子。五王則是他其他後妃生的兒子,不管有無才能,從二皇子到六皇子,分別封為祁王、禮王、祝王、瑞王和岑王。 祁王、禮王和祝王的母妃,都是后宮高位,又得元武帝歡心,所以封王時封號也花費了一番心思。 而瑞王和岑王,則隻是因為生得早,佔了皇子裡靠前的排名,所以順便也封了王,封號就隨便了些。 這五個兒子都大了,卻又大不過太子,對長兄從來也都比較恭敬。 元武帝本設想的是,五王可以輔佐太子在朝中辦事,還希冀著他們兄友弟恭,劉家天下一片祥和。 他也暗自下了決定,封了五王后,其他兒子就不再封爵了,留著給太子登基後拉攏人心。 但元武帝的想法注定是要落空了。 皇子之間的暗潮洶湧,已經開始漸漸波及朝堂。 瑞王妃常沐之回娘家時,也會和老太太說上兩句。 比如,太子和祁王意見不合,言語之間打機鋒,拉著瑞王站位啦;禮王和祝王今日聯合在一起下太子的面子,明日又各為自己的利益吵鬧啦……讓居中的瑞王很是頭疼。 就連文武百官,也開始漸漸掂量太子和四位王爺的分量,隱晦地站位。 為什麽是四位王爺呢? 因為瑞王在朝堂上沒實權,他生母地位又低,且他喜歡做木工活勝過為朝廷辦事,幾乎所有官員都認為他早就沒了奪嫡資格。 常潤之所知道的,也就是一個太子五個王爺,這九皇子,她還真沒聽人說過。 “九皇子劉桐的生母是愉貴人,已經病逝了。他娶過一妻莫氏,莫氏在過門前一日摔斷了腿,過門兩月也病逝了。” 老太太頓了頓,輕聲道:“坊間傳言說,九皇子還沒有和莫氏行過周公之禮。” 常潤之覺得,那九皇子要是個正常人,也不會去動摔斷腿養傷的莫氏吧。 “九皇子今年弱冠之年,據說身體不佳,為人沉默寡言。又因為他娶妻之事,皇子們都說他不祥,朝堂上沒有他的位置。” 老太太低歎一聲:“瑞王母妃顯嬪娘娘和九皇子母妃愉貴人交好,愉貴人去得早,顯嬪娘娘顧念著這點情分,讓瑞王多看顧九皇子這個弟弟。皇子當中和九皇子來往得較為密切的,也就是瑞王了。” 老太太對常潤之正色道:“沐之同我說過,九皇子身體並沒有外邊傳得那麽羸弱,隻不過他懶得去辯白罷了。就是那莫氏之事……恐怕其中也有些貓膩,隻是九皇子向來閉口不提。” 常潤之輕輕蹙眉,半晌道:“老太太,即便如此……九皇子始終也是聖上親子。我一個已嫁過一回,又是庶女的女子,恐怕於他並不合適。” 老太太點頭:“我知道。” 居安思危,安遠侯府降等襲爵雖已是無法更改之事,但讓老太太眼睜睜看著常家沒落下去,她又如何忍心? 雖已有一個當王爺的孫女婿,但瑞王不過隻有一個王爺的名頭,並無什麽實權,元武帝百年之後,安遠侯府也不能就靠著瑞王幫襯。 能夠在她活著的時候,將幾個孫子孫女的終身大事敲定,為安遠侯府留一些人脈希望,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了。 雖然老太太考慮的是整個安遠侯府的未來,側重的是家族的利益,但她到底做不出賣孫女兒這樣的事情來。 她是真心實意希望常潤之能嫁得好,想要常潤之的幸福和常家的家族利益能得以兩全。 適合常潤之這樣的情況,又能讓常家在未來可能會借來點兒東風的,思來想去,也隻有這個九皇子了。 “今日也就是和你說上一說,我雖看好九皇子,但此事要成,卻也艱難。”老太太輕聲道:“當初瑞王與你大姐之事……我是使了手段的。如今輪到你這裡……” 常潤之頓時提了口氣。 大姐姐的婚事老太太竟然在中間插了一腳?而且還成功了? 那她…… 心思急轉間,常潤之感覺到老太太將目光放在了她身上,頗為銳利。 她忙屏息凝神,低眉斂目。 卻聽得老太太一笑。 “我本以為,在你面前如此倉促地提及你二嫁之事,你會出言反對抗拒,倒沒想到你卻是認真順著我的意思考慮未來出路。如此看來,你對那方朔彰,是真的放下了。” 常潤之頓時汗顏。 原主對方朔彰有感情,她可沒有。 老太太這樣認為,也好。 常潤之便道:“既已與他和離,常、方兩家也斷絕了關系往來,孫女兒若還對方朔彰念念不忘,豈不是自打嘴巴?也辜負了太太助我的一番心意。便是為了太太,孫女兒也不會再想著方家。” “你明白就好。” 老太太飲了口茶,輕聲道:“常、方兩家和離的緣由,市井坊間已有傳聞。方家來京中到底時日尚淺,想要在流言之中佔據有利位置是不可能的,何況本就是他們做得不地道。如此,對你的名聲倒也無礙。” 常潤之點點頭。 她雖對名聲這種事情看得很淡,但要是因此而連累安遠侯府,她也於心不安。 畢竟原主從未生過要和離的念頭。 “九皇子既與瑞王交好,此事少不得要讓你大姐替你探探口風。你大姐也是玲瓏人,讓她打探正好。” 老太太端過茶盞,常潤之忙伸手接了擱下,方才聽到老太太道:“若是九皇子對你這樣身份的女子懷有偏見……此事就再說吧。” 常潤之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伺候老太太躺下,放了羅帳,常潤之囑咐了守夜的丫鬟兩句,便悄聲退了出去,回到她歇息的東次間。 姚黃魏紫還沒睡,等著常潤之回來伺候她洗漱。 今年的冬日很冷,燕北那邊凍死人,凍死牛馬的數量還在逐漸遞增,聽說燕北之地有些亂,大魏北方的鮮卑王有些蠢蠢欲動。 元武帝對內治世溫和,朝世家大族下手也是循序漸進,並不激進,可這樣的性子,在對外抗敵上就顯得過於軟懦了。 鮮卑王幾次威脅燕北,屢屢進犯大魏,從先帝到元武帝,都隻是退而守之,隻將其拒於燕北關外,從未想過打退鮮卑王。 常潤之覺得,正是因為兩代皇帝重視內治而忽略外敵,才使得鮮卑越發壯大。 今年冬日這般冷,等溫度上來些,說不定鮮卑又要組織一次對燕北之地的進攻了。 燕北的牛羊都有凍傷凍死的,又何況更北方的鮮卑? 不過這些都是國事,輪不著她一個內宅女子操心。 常潤之披散了頭髮,縮進溫暖的被窩。 明日又是嶄新的一天啊。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