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為主……”東皇太一聞言沉默片刻,心下還是有些不甘。 突破到準聖境界後,手握混沌鍾的他,真的很想前去一雪前恥。 但就似帝俊所言那般,那神秘之人比他們早突破至準聖境界,其實力到底有多強,完全無法預料。 若一群人,群起而攻之,東皇太一完全不懼那神秘人。 妖族眼下擁有準聖十多位,若是一齊出手,哪管那神秘人到底是什麽修為,總歸都能拿下。 只是可惜,兄長不願啊…… 東皇太一歎了口氣,沒有繼續堅持,而是轉身回返閉關去了。 …… 不周山內。 玄天將風鐮擊殺後,不周山內的妖族氣息,頓時消散一空。 在準聖大聖都隕落,且大羅金仙都逃離的情況,不周山內所有得到訊息的妖族,全都瘋狂的朝不周山外逃竄而去。 玄天巡視不周山時,沒有感受到任何妖族氣息。 但玄天並沒有停下對不周山的探索。 風鐮的出現,讓玄天心下有了緊迫感。 妖族之內竟然有了,除帝俊和東皇太一之外的其余準聖強者? 要知道,眼下才是巫妖大劫初期,鴻鈞才剛剛講道完畢。 這個時間點,若是帝俊和東皇太一成就準聖,玄天尚且還能接受。 但要是妖族突然多出其他的準聖強者來,這很難讓玄天不懷疑,是否是天道故意為之的。 想要逼迫巫族出世,所以特意讓妖族強者增多。 這種緊迫感,讓玄天對於不周山的資源越發在意。 不周山上不說是遍地是寶,但是靈藥仙植卻是不缺的。 這些靈藥仙植,其中藥性大的,玄天將其全部采摘,年份尚弱的,玄天並沒有動。 不周山目前還是巫族的領地,維護自家領地資源,保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玄天還是明白的。 巫族眼下已經開始全族學習煉丹之術,對於靈藥仙植的需求量可不弱。 與其放著這些靈藥仙植讓他人采摘,玄天選擇自己出手將其一一采摘。 反正混沌珠內的混沌空間,放下這些靈藥仙植是綽綽有余的。 另外,玄天在采摘靈藥仙植的同時,也慢慢在不周山內,熟悉著這萬年來所學的神通術法。 比如,陣道有關的諸多信息。 這一方面,玄天主要是拿不周之精,這幾乎遇見的所有妖族大羅金仙,都在收集的寶物,進行布陣。 不周之精對於巫族而言,並沒有什麽大用。 巫族修煉,又不需要日精月華。 而丹道中,對於日精月華的引用頗為巧妙,也無需不周之精這等由天地將日精月華壓縮後形成的寶物,進行輔助煉製。 對於巫族而言,不周之精更像是不周山內的底蘊,留在不周山內,加強不周山的地脈靈氣,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玄天總不能二十四小時,一直守在不周山各處,擊殺前來開采不周之精的妖族大羅金仙。 於是,他就想到了陣道。 在不周山內所有不周之精礦坑處都布下陣紋,以陣法守護不周之精,一旦有人前去開采不周之精,就會觸發陣法,將開采之人困住。 剩余的,就等玄天親自前來,將其捕殺就可。 …… 玄天在不周山內的種種行為,對於妖族無疑是一次次暴擊。 連續隕落一位妖族大聖,和數位大羅金仙,對於妖族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然而讓妖族怨念更深的一點在於,不周之精的缺貨、斷供! 不周之精對於妖族而言,算是一種頂級資源。 其能夠增加妖族突破大羅金仙境界,凝聚道果的神奇功效,是得到了諸多大羅金仙認可的。 正因如此,玄天才會在不周山上遇見那麽多開采不周之精的妖族大羅金仙。 然而,隨著玄天斬殺風鐮和數位妖族大羅金仙後,大羅金仙境界以上的妖族,已經不敢再前往不周山內了。 那些正處於太乙金仙巔峰境界,想要突破大羅金仙境界的妖族們,見得在妖族內不到不周之精,又不敢輕易嘗試直接突破到大羅金仙境界。 於是,他們的選擇為,偷偷的前往不周山采集不周之精。 這些連大羅金仙都為證就,道果都為凝聚得妖族,面對玄天布下的陣法,自然是送死之道。 可不周山太大了。 外加上,風鐮隕落後,帝俊和東皇太一明令禁止,妖族前往不周山內。 所以這些前去不周山內的太乙金仙境界妖族,幾乎全是偷偷前往。 或獨自前去,或幾人相伴而行。 但最後的結果,無一例外全都隕落在玄天布下的陣法之內。 因洪荒之內不記年,一開始這些妖族的隕落,並未引起太大的動靜。但隨著三百多年過去,每年都有數位有望證就大羅金仙境界的大羅種子信息丟失。 且三百多年,無任何信息傳出。 終於,身為十大妖聖之首的白澤,察覺到事情不對勁,連忙來尋帝俊,推算這些妖族的下落。 這三百年來,失去信息蹤跡的太乙金仙巔峰妖族,一共達到了五百多位。 要知道,這些妖族,都是太乙金仙巔峰境界,有望成就大羅金仙,凝聚道果的大羅種子啊! 這等重大的損失,無論是哪一方大勢力,都承受不起。 太陽神宮內。 帝俊看著白澤遞上來的信息,面色格外凝重。 “白澤,孤明明下達了禁令,可為何還是有族人去往不周山內?” “這……”白澤面色有些蒼白,帝俊和東皇太一閉關前,是讓他全權掌管妖族事務的。 可他真的沒料到,會有這麽多的妖族去往不周山內啊,而且去的都是些大羅種子! 要知道,洪荒之內真正能喊得出名字,算得上是勢力中流砥柱的存在,就是大羅金仙。 眼下妖族一次性有這麽多大羅種子失去聯系,這事情若是算起來,他根本難咎其責。 “陛下,此事是老臣過錯。 只是,眼下第一要做的事情,是速度推算出這些族人的下落,好派人前去將他們從不周山內接出。 至於老夫的過錯,老臣願意接受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