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等人見王羽堅持讓他們采茶。 而且,他們也都被王羽給弄到了峭壁上。 所以,他們現在是騎虎難下。 沒辦法! 那就采茶吧! 就在這時,陸浣溪的眼睛直愣愣地盯著眼前的茶樹,不由地驚呼一聲:“這茶樹,好像是大紅袍!” 雖然陸浣溪沒有采過茶。 不過,茶文化也屬於華夏的一種傳統文化。 她一直對華夏的傳統文化十分的感興趣。 茶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她曾經研究過一段時間的茶文化。 其中包括了茶的歷史、茶道的知識、各種名茶的知識等等。 她都十分的了解! 大紅袍作為華夏十分著名的岩茶,她自然也是十分的了解。 她近距離看清種植在岩壁上的茶樹以後,立刻認出了這茶樹竟然是大紅袍! 這裡居然種植了大紅袍? 據她了解,大紅袍產於獨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態環境。 武夷山的地形、生態、土質、溫度、雨量、濕度、日照等因素適合大紅袍生長。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其他地方發現適合大紅袍的地理環境。 沒想到太師祖所居住的山谷這一帶,居然種植了大紅袍。 真是奇哉怪哉! “浣溪,你說這是大紅袍?” 黃老師驚呼了一聲。 武夷山大紅袍是華夏的名茶之一,可謂是大名鼎鼎。 基本上大部分的華夏人,都知道武夷山大紅袍。 而且,大家都知道大紅袍只有武夷山才有。 而如今陸浣溪居然說眼前的這些茶樹,居然是大紅袍。 太奇怪了! “不錯!” “我看過大紅袍相關的視頻資料!” “也曾經去過一次武夷山,遠距離參觀過大紅袍母樹,還深入大紅袍茶區,近距離參觀過大紅袍茶樹!” “我可以確定,這些茶樹的的確確就是大紅袍茶樹!” 陸浣溪十分肯定地說道。 “真是奇怪!” “大紅袍不是只有武夷山才有嗎?” 黃老師一臉疑惑地說道。 不光是陸浣溪等人感到疑惑。 還有一些種植大紅袍的網友們也感到十分的疑惑。 “陸女神說的沒錯,這些茶樹就是大紅袍茶樹!” “我家就是種植大紅袍的,據我了解大紅袍只有武夷山一帶的氣候條件才適合種植,從來沒有聽說雲夢山一帶可以種植,真是奇怪!” “還有啊,大紅袍茶葉一般是在五月份開始采摘,現在才四月份,而且雲夢山位於北方,現在雲夢山的氣溫應該比武夷山要低了不少,老前輩這裡的大紅袍怎麽已經可以采摘了?” “老前輩所居住的山谷,實在是太神奇了!” “……” 許多網友們,對於王羽種植的大紅袍茶樹,都感到十分的費解。 “太師祖,我之前問您,您種植的茶樹是什麽茶。” “您說您還沒有給它們取名!” “可是,這些明明就是大紅袍啊!”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陸浣溪十分不解地問王羽。 “我的確沒有給它們取名!” 王羽說道。 “……” 陸浣溪聞言,一陣無語。 太師祖的回答等於是沒有回答。 她隻好又問道:“那您的這些茶樹是從哪裡來的?” “就是你們所說的武夷山!” 王羽說道。 “這些大紅袍是您從武夷山移植過來的?” “是不是從大紅袍茶區移植過來的?” 陸浣溪連忙問道。 大紅袍樹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大紅袍母樹。 一種是通過無性繁殖的方式,從大紅袍母樹上獲得的苗木而種植出來的大紅袍茶樹。 她口中所說的大紅袍茶區,所種植的大紅袍茶樹,就是屬於第二種。 大紅袍母樹目前只有六棵存世,都是十分的珍貴稀有。 其中樹齡最大的都有350年左右了! 當地有關部門,早就停止了采摘大紅袍母樹的茶葉。 所以,市面上基本上已經沒有母樹大紅袍茶葉流通! 因此,陸浣溪聽到王羽說,這裡的大紅袍茶樹是來自於武夷山。 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些大紅袍茶樹來自於武夷山的大紅袍茶區。 “大紅袍茶區?” “這個我不清楚!” “我隻記得我是從九龍窠的一處懸崖峭壁上獲得的!” 王羽想了想說道。 “什麽?” “您是從九龍窠的一處懸崖峭壁上獲得的?” 陸浣溪大吃了一驚。 她之所以這麽驚訝,是因為目前存世的六棵大紅袍母樹,就是在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 而六棵大紅袍母樹十分的珍貴稀有。 在民國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派兵專門保護。 解放以後,國家也曾派兵專門保護。 後來改由當地的崇安縣綜合農場設專人專職看管。 所以,普通人很難接近那六棵大紅袍母樹。 “是啊!” “當時我得知武夷山九龍窠一帶有不少的岩茶!” “我平時比較喜歡喝茶!” “所以,我特意去了九龍窠一趟,四處尋找岩茶。” “後來,我在一處懸崖峭壁上,發現了一株茶樹!” “然後,我就從這株茶樹上收集了一些種子,並且帶了回來,種在了這裡!” 王羽回想了一下說道。 “一株茶樹?” “一共不應該是有六株嗎?” “也不是!” “在1963年之前,那裡只有三株母樹!” “另外的三株是後來有人通過扡插繁殖種植出來的!” 陸浣溪說道。 “我當時看到的只有一株!” 王羽說道。 “只有一株?” “怎麽可能?” 陸浣溪聽了王羽的話以後,更加的疑惑了起來。 “當時我發現它的時候,的確只有一株。” “至於後來有沒有長出另外幾株,我就不清楚了!” 王羽說道。 王羽和陸浣溪對於母樹大紅袍到底有幾株的問題上,之所以存在著一些認知上的差異。 主要是因為這裡面還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