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

家业要兴!家庭要和!     奋斗是必须的……     ***********************     这是一个现代女在古代淡定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个现代制墨师在古代逆境奋斗的传奇。

第84章 婆媳
“喂喂喂,你們怎麽回事啊?你們這是私闖民宅知道嗎?你們以為這南京是你們徽州那山旮旯呀,沒見過世面的土鱉,給我出去。再不出去我叫人來抓你們去牢裡吃牢飯去。”那葛氏看著貞娘一行不管不顧的就進了門,便豎著眉行大吼了起來,隨後又衝著一邊人群中一個流裡流氣的小夥說:“三兒,去跟爹說,有人來家裡搗亂,讓爹帶點人來,把他們給抓起來送牢裡去。”
 “是,大姐。”那叫三兒的小夥應了聲,顛顛的就要跑。
 “這位小兄弟且慢,有些事情還是弄清楚的好。”貞娘此時就站在門中,回頭衝著那三兒道。隨後又掃了掃一邊圍過來的四房街鄰。
 “這還有什麽弄清楚的啊?這不明擺著的,你們想私闖民宅。”那葛氏亦衝著外面的街坊叫囂著。說著,這位葛氏還煽動著道:“各位街坊四鄰,咱們南京人,可容不得這鄉下人來撒野,對不。”
 “可不是。”一邊人群中一些人笑嘻嘻的。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不過,所有的人都盯著貞娘一行,顯然是想看她們再怎麽辦?
 經歷過墨坊那些,這種場面貞娘淡定無比。
 這會兒貞娘摸了摸鼻子,故意很是詫異的道:“我想是這位葛嫂子沒弄清楚情況吧,這宅子,包括宅了臨街那邊的五間店面,可都是徽州李氏墨坊的產業。而這位是李氏墨坊的二奶奶,咱們這可是回自個兒的家啊。我就不明白了。這到了自家的地方,哪有不能進門的道理?”貞娘指著黃氏說著。頓了一下又衝著那葛秋姐繼續道。
 “我說這位嫂子,你即是李正平之妻。我想你應該知道,景明叔和景明嬸是我李氏族人,而這些房產,也只不過是我七祖母交給他人們打理照顧的。說到底,你們只不過是管事,什麽時候管事的卻不讓主人進家門了,這豈不是天地倒了個個兒。南京自是大地方,不是我們徽州那地方可比的,但正因為是留都氣象。更該講道理吧。”
 說到這裡,貞娘又環視了一下圍觀的眾人:“我想在場有上了年紀的人,應該還記得當年徽州李氏墨坊的盛景吧。”
 “記得記得,當然記得,當年我還在李氏墨坊當過夥計呢,後來李氏墨坊出事了,我便憑著曾在李氏墨坊當過夥計的經驗也謀得了一份好差事。”這時,人群中一個中年漢子道。
 “老莫,什麽李氏墨坊啊?”一邊就有人跟那中年漢子打聽。
 “你們不曉得。當年,這一條街全都是李氏墨坊的產業,而李氏墨坊聲名極好,咱們出去。只要打著李氏墨坊的名頭,別的商家多會重看幾分的。”那姓莫的拍著胸脯道。
 “那這麽說,這李景明這些個房產還真是那個徽州李氏墨坊的?”邊上人有偷偷的看了那葛氏一眼。壓低著聲音道。
 “看這樣子,我看不離十了。”那老莫也壓低聲音道。雖然知道當年李氏墨坊的情形,但畢竟事隔多年。這些產業一直是李景明在打理,事實如何他自不曉得。只是如今看貞娘一行這理直氣壯的,再加上平日裡葛家人仗著葛大拿是巡欄的身份,對周圍的商家壓榨的十分厲害,心裡不平,反倒站在了貞娘一行人這一邊。
 所謂的巡欄,便是幫著朝廷課稅司收稅的。
 以前,在貞娘的印象裡,古代對商業稅是不重視的,甚至一些歷史小說裡面,總是說商業稅很低。所以,商人雖然沒地位,但賺錢是很容易的,只是等她身臨其境了,又在墨坊幹了一段時間才知道,大明的商業稅很重,尤其是在這中後期。
 別的不說,就說這開店的吧,有交易稅,定額稅,門攤稅,塌房稅等等,有的時候一種稅裡面還有細分,比如說定額稅還有正余銀之別,總之商人的稅很重,難怪在明朝的中後期,各地抗稅抗稅監的運動常常是星火燎原之勢。
 而這所有的稅,課稅司的稅使自然不會親自來收,於是便會將稅區分成幾片,征巡欄若乾代為收稅,而這些擔任巡欄的,要麽是本地富戶,要麽便是一些閑漢組成的幫派頭頭擔任。
 可以說巡欄之職雖低微,但權利不小,若真是要為難起人來,便是弄得一些商家傾家蕩產也是可以有的,所以,不到萬不得以,商家是絕對不敢得罪巡欄的。
 當然了,若是哪個商家能攀上皇店或皇貢事物,那就是反過來了,這些巡欄不但不敢得罪,巴結還來不及。
 總之亦不過是人生百態。
 此時,圍觀的人群竊竊私語著。
 而這時葛氏有些蒙了,她之所有嫁過來,就是看中李正平家這份產業,之前還派人多方打聽了,那婆婆方氏拍著胸脯信誓旦旦的說這些房產都是她家的,以後都要傳給正平的,她才使了手段嫁進李家門的,敢情著全是瞎話,那她豈不白忙活一場。
 此時,葛氏一臉的鐵青,到得這時,她倒是不懷疑貞娘這話的真假,畢竟這種事情房契地契一拿出來,就明擺著了。難怪成親這大半年來,她千方百計的想將房契地契弄到手,都不能如意,敢情著根本就沒有。
 想到這裡,葛氏咬碎著牙齒,惡狠狠的衝著花兒道:“臭丫頭,還不快把你爹娘還有你大哥給我找回來。”
 “哦……”花兒應了一聲,一溜的跑了。
 貞娘卻是朝著圍觀的人笑了笑,然後扶著黃氏,當先進了屋,二狗和馬師傅等人緊隨其後,進了屋。
 屋裡還有一位灶婆子叫道婆,和一個十六七歲的丫頭烏頭,另個還有一個跑腿的小夥段七。
 這時。這三人站在葛氏身後,帶著各種心思看著貞娘一行人。
 貞娘等人自不消理會她們。這是自家的地盤自然是由自家做主。
 於是。收拾房間的自去收拾房間,整理行禮的整理行禮。去廚房煮茶湯的自去廚房煮茶湯。如此種種。而貞娘則陪著黃氏坐在廳上休息。
 馬師傅是一馬當先站在門邊。
 那叫段七的小夥幾次想衝進來,馬師傅的手一甩,就將他甩了老遠,不過,段七顯然是常在街面上混的,身手靈活,雖然被馬師傅甩老遠,他一個翻滾,倒也實打實的站住。沒出洋相。
 “來了,來了。”就在這時,花兒帶著李景明,方氏和李正平匆匆進來。
 “哎呀,這早就接到信了,說是二奶奶和貞姑娘開春要來,還以為不會來的這麽早呢,竟是沒個準備的,都是我這不曉事的媳婦兒。倒是失禮了,還請二奶奶和貞姑娘見諒。”遠遠的一進門,李景明的婆娘方氏便福著禮道。
 雖說李景明亦是李氏宗人,但親戚關系早遠了。因此,真論起身份,李景明夫妻也就類似於邵管家這種管事。
 “是我們提前倒的。哪能怪得景明叔和景明嬸啊。”貞娘自是笑道。暗裡卻撇著嘴,既然信裡說了開春就來。怎麽著,過完年就應該準備。哪能弄到現在這樣?
 方氏這話完全是托辭。
 貞娘此時暗暗打量著李景明這一房人。
 走在最前頭的李景明,四十左右年紀,鬢角就有些霜白了,緊隨其後的方氏看著保養倒是不錯,有一些發富,倒是有一些殷實人家婆娘的氣度,只是此刻眼神浮動,顯得愛動心思那種。倒是沒有之前貞娘想想象中住窩棚的落魄樣子。
 而站在最後的年輕男子,二十許左右,正是李正平,一身青布長衫,隔膊下來夾著一個算盤,顯然是哪家店的帳房,只是神情看著鬱鬱,沒精打彩的。
 一邊葛氏扭著腰肢走到李正平的邊,貞娘眼神瞧見,那葛氏手在李正平胳膊上使勁的掐了幾把,李正平一臉怒意,迎著葛氏的眼神,卻抽了抽嘴角,便轉過臉去。
 葛氏翹著嘴角,帶著嘲諷的笑意。
 “景明嫂子客氣,這倒也沒什麽的,只不過差點沒能進門罷了。”黃氏這時也發話了。黃氏的娘家本也是徽州木雕大家,雖說平日裡一心隻雕著木雕,但並不表示,她就沒有能力,相反的,她這話說的軟綿,但卻是綿中帶骨。該敲打的一點也沒放過。
 李家二奶奶回到自家的產業裡,居然差點沒能進門,這個敲打可不輕。
 此時,聽得黃氏這話,李景明動了動嘴皮子,他本是個老實的漢子,要不然,當年,李老夫人也不放心將產業交給他打理的。
 只是這會兒,李景明卻不知該說什麽好,他心中有愧,再加上這一年來,家裡又出了不少的醜事,他哪有臉說出口,如今隻得一臉的訕訕。
 便是一邊活絡的方氏怎吧了嘴,也不知說啥好
 “都愣著幹什麽,快坐吧。”黃氏又道,有些話點到為止就夠了,自不必揪著不放。
 眾人才松了口氣,分別搬了凳子坐下。
 “可是有好些年沒見了,如今大家都老嘍。”這時黃氏又聊起家常來。
 “可不是,可不是,不過,我看二奶奶還是跟十多年前一般,一點都沒見老。”一邊方氏立刻應道。
 黃氏微微笑道:“說笑了可不,這人哪有不老的。”說著,又看了看李正平同那葛氏,便笑道:“正平什麽時候成的親啊,侄媳婦是哪家閨女?竟是沒有通知我們一聲,倒讓徽州那邊的李姓失禮了。”
 聽得這話,李景明又是重重一歎。便是李正平那臉色也黑了幾分。
 李景明是有苦說不出啊。
 想這葛秋姐在家裡的時候名聲就不好,常跟一些混子勾三搭四的,這樣的媳婦兒他哪裡看得中。只是沒想到,正平這小子平日裡還算是穩重的,卻不曉得犯了什麽混,居然就跟這葛秋姐混到一起了,還被人抓奸在床,葛巡欄又哪是好相予的。帶著逼著李家,李家沒法子隻得讓正平娶了這葛秋姐。
 這不是心甘情願的。自然不會寫信通知徽州那邊了。
 “咳咳……”這時,那葛氏突然咳了一聲。然後看了看那方氏。
 方氏先是一臉難看,隨後才又訕笑道:“二奶奶,這都是我的不是了,我想著從徽州到南京路途遙遠,便不麻煩。本想著事後給徽州那邊去信,這不正好又收到你們的來信,也就想著,等到了再介紹,只是沒想到卻這般的陰錯陽差。說起秋姐。她是本區葛巡欄家的閨女,平日裡做事倒是八面玲瓏的,今兒實在是誤會了一場。”
 那方氏嘴裡為葛氏開脫,只是貞娘看她那咬著牙的樣子,實在是覺得這位景明嬸兒,口不應心。
 “可不是,這兒個這事真不怪我,任誰也不能讓個陌生人進門啊。二奶奶,你說可對?”這時一邊的葛氏立刻打蛇隨棍上。為著自己開脫還反問了起來。
 “那倒是,不知者不罪。”黃氏掃了她一眼道。然後咪著茶水。
 “只是景明叔景明嬸兒,你們不在家裡住,怎麽跑去住城牆根的窩棚了?”貞娘這時在一邊插嘴道。
 貞娘這話一說。李景明,方氏自是一臉難看,那葛氏呃了一下差點噎著。
 “哪裡。還不就是說你們要來了嘛,家裡總要拾掇拾掇。這屋子多年沒有修了,公公婆婆就思量著最好修一下。就先搬出去了,本來這兩天我也要先搬回娘家住幾天,好讓工人進門給屋子除除舊呢。”那葛氏說著,又衝著那方氏道:“婆婆,兒媳這話不錯吧?”
 “不錯不錯,正是這理兒。”那方氏又連忙的道。
 一邊的貞娘看著這情形,又想起之前葛氏幾次暗裡逼著方氏替她開脫,不由的多想了,該不是這方氏有什麽把柄落在葛氏手裡吧?
 這對婆媳的情形,實在是想讓人不多想都難。
 “那倒是難得景明嫂子一番心意了,行了,既是誤會,說開了就沒事了,都是一家人。”黃氏道。
 “正是,正是。”一邊方氏和葛氏應和著。
 “我看這房子倒還算是乾淨,除不除舊的沒必要。就這樣吧,你們也搬回來,我已經讓人把後進的幾間房拾掇了出來,我們就住後面的房子,清靜些。對了,後院的墨坊我看你們堆了不少東西,這兩天最好拾掇出來,我們要整理一下把墨坊重新弄出來的。”黃氏道。
 “好的好的。”李景明應和著。
 一邊葛氏又是用勁的扯了扯方氏。
 “二奶奶,不知後院墨坊裡面的東西可否寬限一段時日,你知道的,外面五間鋪子都租給了別人,他們有些貨沒地方放,就放在咱們後院的墨坊裡,這也是予人方便,咱們也順人便賺兩個錢貼補貼補門攤費等。”方氏一臉為難的道。
 貞娘一聽這話卻是皺了眉頭,朝廷有專門的塌房是用來給商人存放貨物的,其中還牽涉到塌房稅的問題。所以一般來說商人不存在沒地方放貨的問題。
 當然, 小宗的貨物為了方便,倒是不一定存放在塌房裡。但時,外面每間鋪子後面都有儲貨間的,一般商家不存在另外再租地方存貨的問題。
 再一給合著葛氏老爹的身份,貞娘明白了,這裡面搞不好就會牽涉到偷稅漏稅的問題。
 “景明嬸兒,商人存貨自有塌房,這朝廷查的可嚴的很的,我不管你用什麽法子,哪怕是退錢,都得讓他們把貨搬走,這事可玩笑不得。”貞娘正色的道。
 “這……”方氏欲言又止。
 “貞姑娘放心,明兒個我一準讓人搬走。”一邊李景明瞪了方氏一眼道。
 ……………………
 本月的最後兩天了,求粉紅支持!!!!
 ps: 感謝柳暗花溟^-^,jansam,家有小笨笨,朱老咪的平安符,沁舫,西樂園,書友100317195827786,喬喬妹,yemm的粉紅票,謝謝支持。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