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忠義之人 朱允熥要奪取皇位,想方設法獲得皇帝朱元璋的“歡心”就一定行嗎? 人總是會變的! 歷史上多少原本受寵的皇子太子,到最後不還是被廢了! 這就叫聖心獨裁! 這就叫做天威難測。 而且真要讓自己百依百順、凡事照著朱元璋的意思,曲意逢迎,或許可能得到皇位。 可是自己也做不到啊! 作為一個後世而來的人,資訊太發達了,哪裡還會對皇權、對皇帝有太多的敬畏! 跪舔,是不可能的! 咱也是有骨氣的好不好! 難哪,所以爭奪皇位哪是那麽容易爭的! “微臣參見殿下!” 朱允正在思索,一籌莫展之際,齊德已經出了謹身殿,來到自己面前行禮。 “免禮,齊大人不必多禮。”朱允熥回過神來說道。 齊德滿懷感激的說道:“微臣多謝殿下在皇上面前舉薦,微臣實在感激不盡……” 朱允熥見他這樣欣喜,就知道肯定是得了朱元璋的認可,便問道:“要謝就謝皇爺爺吧,是他慧眼識珠,而且這也是你自己有本事,本王只是舉手之勞而已,皇爺爺怎麽說?” 齊德臉上掛著笑容,因為激動臉上略顯發紅,“回稟殿下,陛下擢升微臣為兵部郎中,並且……賜名泰……” “什麽!你說皇爺爺給賜名?!”朱允熥瞪大了眼睛,極為驚詫的連忙問道。 齊德高興的回道:“是啊殿下,也多虧了殿下舉薦,微臣一介小吏才能獲此殊榮……” “不是這個!你說皇爺爺給你賜名齊泰?”朱允熥有些震驚的問道。 齊德以為他不明白,連忙解釋說道:“皇上給微臣賜名齊泰,取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之意……在《易經·泰卦》中說道天地交泰…… 在《詩經·小雅》中記載:昊天泰憮……而孔聖人在《論語》中說:君子泰而不驕。……殿下,陛下賜的真是好名字!…… 齊泰正在滔滔不絕的講述名字的由來,誇讚著朱元璋的博學多才,臉上神采奕奕。 他全然沒有注意到朱允熥的表情。 此時的朱允熥頓覺頭上如遭雷擊! 此時的他覺得心裡滿是苦澀。 剛剛還得意自己避開了黃子澄這個大坑! 結果你在這兒等著我呢! 原來歷史上兵部尚書齊泰,就是現在的齊德啊! 前一段時間,自己還看過電視劇,裡面就有講到齊泰的。 不過那裡演的倒是凌然正氣,拿著朱允炆的玉佩把燕王朱棣罵的狗血淋頭,真是叫人佩服! 就算是不熟悉歷史,也知道建文帝削藩的時候,有兩個大臣支持,一個是坑貨無能、全憑嘴炮的黃子澄。 另一個就是擔任兵部尚書的齊泰! 不過和黃子澄不同,他是有真本事的! 明洪武十八年中進士,授禮部主事,不久改任兵部主事。 洪武二十八年雷震謹身殿,齊泰因為官九年無過錯,而被選陪朱元璋前往祖廟祭祀。 明太祖見其對兵書戰策和邊關守備之事對答如流,且很有見地,自此特別器重他,洪武二十八年被提拔為兵部侍郎。 《明史》記載:“太祖嘗問邊將姓名,泰歷數無遺。又問諸圖籍,出袖中手冊以進,簡要詳密,大奇之。”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臨終之時,齊泰被招去顧命,輔佐皇太孫朱炆。 建文帝繼位之後,齊泰被新君提拔為兵部尚書,命令他和黃子澄共同參與國政,參與削藩。 所以齊泰並不算是朱允炆的潛邸之臣,而是朱元璋選拔出來輔佐孫子的。 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允炆非常相信黃子澄,對齊泰是有些疏遠的。 所以齊泰的很多建議,都被建文帝給否決了,不過後來歷史證明齊泰確實是對的。 就如齊泰建議先向燕王朱棣下手,擒賊先擒王,結果黃子澄主張向那五位安樂王爺開刀。 最後盡管被建文帝多方辜負,被罷官抄家,可是京城被燕軍攻破之後,齊泰仍然逃到了外郡,圖謀興複建文帝的基業。 最後齊泰同方孝儒不屈被朱棣殺害。 齊泰的堂兄弟齊敬宗等人都被連坐誅殺,他的叔父齊時永、齊陽彥等發配邊疆。齊泰的兒子僅僅六歲,免死發配,到了明世宗的時候才被赦免。 所以齊泰是有本事的,只不過未得建文皇帝的重用罷了。 這也是臣子的無奈,再好的計謀別人不用也是奈何。 而且也要相信朱元璋的眼光。 算算朱元璋給幾個人賜名就知道了! 可是不管怎麽說,朱允熥就認定了齊泰是個不安定因素! 因為他做了自己的“伴讀”,就等於是自己的人,萬一他也透露出來削藩的思想,被人抓住把柄捅給朱元璋,肯定牽連自己,那自己就嗚呼哀哉了! 別人不會說那是齊泰自己的主意,只會說自己授意,最低也是支持同意削藩! 問題是齊泰現在有沒有削藩的想法,誰也說不準啊! 有才而危險,美味而有毒,想要又怕扎手……這就是朱允熥此時的心情!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樣的人還是離他越遠越好,自己還沒有到可以不顧攻擊、不顧非議的時候,自己現在抗擊打能力太弱了。 這個時候,小心謹慎一點比什麽都強! 因此朱允熥臉色變得冷淡了一些,點點頭說道:“那就恭喜齊大人了,以後齊大人好好為朝廷效力就好……本王找皇爺爺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殿下客氣了。” 朱允熥輕嗯一聲,拱手行禮,便轉身離去了。 “允熥,你舉薦的這個齊德不錯,對了剛剛朕給他改名叫齊泰,要知道這個名字可是非常有講究的……齊德一聽那可是非常高興,” 朱元璋顯然心裡也非常滿意,滔滔不絕的講解,不過這在朱允熥看來就是老人家的嘮叨病犯了。 自以為幹了點什麽事,開始嘮叨炫耀。 “是,皇爺爺取的名字真有學問!孫兒佩服!他肯定高興,皇爺爺就算是隨便給他賜個的名字,他也不敢不高興啊……” 朱元璋頓時臉一板說道:“怎麽叫隨便,朕賜的名字很有講究的!講究懂不懂?你看他多歡喜就知道了!這裡面的學問大了!” 朱允熥連忙做出一副賠禮道歉的模樣說道:“對對對!皇爺爺說的都對!” 又轉頭對慶童說道:“慶公公,皇爺爺給你賜個名字叫慶講究,你歡喜不歡喜?” 慶童立刻臉上堆滿笑容,連忙說道:“奴婢歡喜!只要是萬歲賜的名字奴婢都歡喜!” “呃……” 關於“大人”的稱呼, 宋以後有較多稱官員為“大人”的用例。如元人高則誠《琵琶記》,蔡狀元呼黃門為大人,則元時達官已有大人之稱。 明尹直《謇齋瑣碎錄》,吳與弼以處士征至京,每見士大夫則稱大人。 又《湧幢小品》載,徐晞以吏員起仕至尚書。徐晞對下聯為:“咬開銀杏,白衣裡一個大人。” 王世貞《觚不觚錄》載,三司見督撫稱“老先生”,見巡按稱“先生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