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侍女頑強生存下來必須的兩百個本事 半尺草原。 這個“半尺”可不是實際尺寸,而是武則天書房懸掛地圖的半尺。 本世界地理環境,基本和前世沒什麽不同,只不過等比例擴大,地域更加寬廣,城池更加高大,花木更加奇葩。 武則天書房懸掛的地圖,雖然有丈許大小,但按照比例尺,半尺草原,足夠抵消蒙元攻伐金國的五成收益。 雖說那些小部落佔據的草原,肯定比不得百年經營的金國。 但草原部落天生喜歡這種環境,而且滅亡金國靠的是突襲和詭算,金國內部還有許多反抗者,必須強力壓服。 即便蒙元和滿清,都是天生擅長屠夫狠殺,可殺得越狠,反抗越強,總不能把人都殺了吧?想要完完全全佔據這些領土,至少需要十幾年時間。 武周會給這個機會麽? 遼國會作壁上觀麽? 蒙元滿清難道能一直結盟? 武周暗中支持的那些小部落,趁火打劫的功夫也是絲毫不差。 想要回奪回那半尺草原,勢必會放松對於金國的彈壓,僅憑滿清,想要壓服金國之地,著實是有些困難。 另外,朝中文武商議的,很顯然便是驅狼吞虎之計,別的不敢說,基礎物資肯定會提供一些,讓那些小部落快速穩固,為此甚至派出諸葛正我! 武周四大神侯,方歌吟和鐵中棠都是武功高深,朱無視一直藏拙,唯獨諸葛正我,那是真真正正的宰相之才。 江玉燕先前說的,神通侯和六五神侯同赴邊關,為的八成就是此事。 真是一群老狐狸! 李瑾瑜心說先前想的沒錯,使團果然就是個幌子,怕不是為了…… 不對! 不對不對不對不對完全不對! 使團並不完全是個幌子,金國快速的覆滅,武周怕也已經參與其中。 一來讓草原重新變為三足鼎立,二來打通絲綢之路,三來給蒙元添堵,其四自然就是江河日下的遼國。 金國曾經實力強於遼國,分家之後稍弱一些,卻也沒有弱太多。 眼見金國如此快速的覆滅,遼國難道還能坐得住?恐怕到過年的時候,耶律洪基的國書就該送過來了。 此番算計。 蒙元佔據部分膏腴之地,滿清清除大部分心腹之患,武周打通絲綢之路並震懾遼國,這可真真是三得利。 至於覆滅的金國,以及顯然要出點血的遼國,那就沒有辦法了! 有人賺,那就必須有人虧! 你不虧,難道想讓我虧? 當然,這些說起來容易,其中每一個步驟都是多年布局,如何臥底,如何攻城,如何結盟,如何分化…… 每一個步驟都務必緊密,每一個步驟都會耗費巨量金銀,每一個步驟都蘊含天下最頂尖的聰明人的心血。 若是把這些步驟用文字記錄,怕是能夠堆滿三間房屋,若是把這些步驟盡數看一遍,到了後漢三國年間,起碼也是一個二流水平的軍師。 若是能全部領悟…… ……做人最忌好高騖遠! “玉燕,去把蘇櫻請來。” “蘇神醫?” “順便再拿兩根玉簫,就說我要和她聊一聊音律之道。” “是。” 過不多時,蘇櫻到來,看著癱軟在軟榻上的李瑾瑜,嗔怪道:“你出了一趟遠門,架子卻是越來越大了。” 李瑾瑜道:“我受了內傷,很嚴重的內傷,不能做劇烈運動!” “內傷?我來給你治治!” “不……不必了吧?” 李瑾瑜心說自己方才思慮過度,導致腦子出了問題,說什麽不好,怎的隨口說出個內傷,這不是沒事找事麽! “要!當然要,我記得伱說過,不能諱疾忌醫,在我治療的時候,我問什麽你便要回答什麽,絕不會說謊!” “呃……我說過麽?” “李大公子,不要諱疾忌醫哦!” 江玉燕很有眼力的退了出去,原本她是不懂這些的,但在李瑾瑜保護使團這段時間,她和柳兒有許多交流。 柳兒毫不藏私,傳授她《侍女頑強生存下來必須的兩百個本事》,《如何讓你的主子離不開你》等“神通”。 江玉燕自此開了天眼,各種本事一日千裡,和先前小白花全然不同。 …… 軍國大事,有朝中文武負責,李瑾瑜在家中安歇,每日培養江玉燕,逗弄虛夜月,再和蘇櫻談論音律。 安閑日子唯一的插曲,便是耶律兄弟時常登門,讓李瑾瑜帶著他們閑逛。 這也無奈,耶律兄弟在洛陽除了李瑾瑜沒有熟人,又都是坐不住的人,想要出去閑逛,只能找李瑾瑜。 近日風起雲湧,洛陽城中更是高度緊張,小偷小摸都藏了起來,紈絝子弟也被勒令在家,倒是無人生事。 眨眼之間,已到年關。 李瑾瑜雖然不是重臣,但作為接回使團,帶兵擊退蒙元鐵騎的大功臣,自然有資格出席皇宮大宴。 甚至,封賞也會在今日賜下,意義比之尋常事日更勝一籌。 …… 晨曦微露。 朝陽從厚厚的雲層中露出頭來,宏偉的上陽宮沐浴在萬道霞光之中。 觀風殿位於上陽宮之絕頂,飛簷鬥拱,層層相連,橫亙數裡之遙,共分為通政、瑤池、歌台、飲露四區。 這裡四面通透,遠觀群山,近賞碧水,風來時,秀木湧動,故名觀風。 隨著十二響景陽鍾金聲玉振,威嚴的淨階鞭擊碎了宮城的寧靜。 大臣在太子率領下呈雁行之序,來至通政殿前,分班列隊,靜靜等候。 兩名奉禦力士快步走到殿外,高聲讚禮:“聖母神皇駕到!” 太常寺樂班鍾磬齊鳴,奏起了禮樂《齊天樂》,武則天頭戴冕旒,身著黑金龍袍,在樂聲中緩步升座。 作為華夏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威儀無需細說,作為當世最絕頂的無上大宗師,那種掌控四海八荒的恐怖威壓,更讓人心神為之震顫。 禮樂再起,耶律阿璉鷹視虎步走到大殿上,向皇帝行半朝禮:“臣耶律阿璉,祝聖天子萬壽無疆,帝業永祚!” 武則天道:“使者功高位尊,爵同半鑾,且年事已高,賜座!” 鴻臚寺掌固端上小榻,耶律阿璉略挨榻沿兒坐下。 武則天眼神示意了一下,她的親傳弟子,號稱內宰相、天下第一女官的上官婉兒,手捧聖旨,高聲誦讀。 “自三皇奠基,五帝分倫,聖王治世皆賴教化,君臣和則社稷安;黎庶和則天下定;戎夷和則八荒寧……” 歌功頌德過後,群臣到了專為宴會而建的“瑤池宮”,舉行年關大宴。 笙管笛簫,鶯歌燕舞,聲動瑤池。 一曲終了,武則天舉起金杯,對群臣示意一下:“眾位愛卿一年辛勞,朕以此杯敬眾位卿家,大家共飲之!” 君臣舉杯就口,一飲而盡。 其實皇宮規矩頗多,敬酒賜酒均有相關禮儀,但早在太宗皇帝時期,便覺得太過麻煩,已經著手刪減。 當年李靖三千騎兵破突厥,生擒突厥可汗,皇帝臣子載歌載舞,沒有半點遵守舊製,卻成當時最大盛會。 在此之後,不必要的繁瑣禮儀,十之七八被刪減,尤其外族使者到來,更是要展現君臣和諧、與民同樂。 反正武則天是無上大宗師,武道已經達至當世絕巔,不怕有刺客刺殺。 放肆一些,反倒更加開懷。 “入冬以來,邊關不寧,朕體上天好生之德,未動殺伐,擬效先人,賜和親公主,鞏固與遼國之盟。” 下坐眾臣紛紛頷首附和:“陛下聖明,和親自古即為協戎之上議。” 武則天滿意說道:“朕已選定,賜婚遼國的宗室之女,為南平郡王武攸德之女——迎陽公主武元敏。” 耶律阿璉聞言,不由歎了口氣。 說實在的,雖然武元敏是宗室,也封了公主名號,但遼國並不想要姓武的公主,而是想要一個姓李的公主。 這事並非沒有先例,比如武則天稱帝後,曾封自己的侄孫武延秀為淮陽郡王,讓他去迎娶默啜可汗之女為妃。 不想迎親之時,人家聽說是姓武的郡王而不是姓李的郡王,勃然大怒,把武延秀扣押,差點引得邊關大戰。 往常時日,耶律阿璉可以要求賜婚李姓宗室,此刻草原風起雲湧,金國短短時間覆滅,耶律洪基坐立難安,有公主便已經不錯,如何敢挑三揀四? 事實上,武則天原本也打算賜婚一位李姓宗室,選定的是長樂親王李永的女兒,翌陽郡主李青霞。 怎奈自家侄子武攸德做事混帳,被朝臣抓住把柄,狠狠奏了一本。 武攸德為求自保,主動獻女,武則天也不想處置侄子,便點頭應允。 李瑾瑜對於這些有所耳聞,對於和親和頗為不喜,在李瑾瑜看來,和親應該是你們把公主嫁過來才是! 武則天是女帝,此事自然不行! 禮樂過後,武則天笑道:“使團進京路上,有亂臣賊子倒行逆施,幸而我大周英豪悍不畏死,力戰刺客,保護使團安全,揚我大周國威!” 李瑾瑜雙目一亮,心說等了這麽長時間,好戲終於到來了! 李元芳挺胸抬頭,他是首次出席這等盛大慶典,由於緊張而微微氣喘。 感謝書友點個讚怎這麽難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