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 “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濱,有一個祝英台,秀麗聰明。她胸中有大志,要求學杭城,爹不肯,她設巧計,假裝生病,茶不思,飯不吃,關起房門,急得那祝員外坐立不寧……” 八位學子彈奏古箏之後,則是一位女子的旁白。 這是交待梁祝的背景。 主人公叫祝英台,雖是女子,但卻想讀書。 旁白之後,祝員外也就是“祝英台”他爹“祝公遠”上場。 只看他焦急的踱步,開口說道: 【英台做事太任性,竟想讀書上杭城。 她是祝府千金女,應該是描龍繡鳳在閨門。 我有心叫她杭城去,怎奈是閨女怎能出遠門? 我有心不叫杭城去,又怕她病勢轉深沉。】 話劇話劇。 即是說話,又是演劇。 所以話劇的特色即帶有平時說話一般的接地氣,但又帶有戲曲的元素。 當天到場的遊客雖說平時聽說過話劇,但還真沒多少人看過話劇。 此時近距離觀看。 聽著祝員外的唱詞,一眾遊客的掌聲便紛至遝來。 “好。” “這說話即聽得懂,又感覺有味道。” “是啊,我也沒想到,像平時說話一樣的竟然也能說得朗朗順口,聽起來很舒服。” 隨即則是祝英台的侍女“銀心”上場。 飾演銀心的,正是知名歌手陸瑤。 陸瑤一出,台下眾人紛紛叫了起來。 但陸瑤卻是鬼機靈一笑,也跟著祝員外一樣,一邊念一邊唱道: 【小姐想求學上杭城,怎奈員外不答應, 因此小姐心煩惱,憂愁終日得了病。 如今臥床病沉重,特來稟知老大人。】 與祝員外的台詞一樣。 你初開始以為只是隨便的說話。 可仔細一聽,你卻感覺好像是在讀詩一樣,非常的別致與新鮮。 接著則是“寧心”飾演的祝英台上場。 一翻與銀心設計,卻是哄得祝員外左右為難。 【祝英台:爹爹,女兒喬裝男子,連爹爹也瞞過了,此去萬無一失。 祝公遠:你去不得,想你是裙釵之女,怎能拋頭露面,遠走杭城?要讀書,為父可請先生來府教讀。 祝英台:聽說杭城有名師…… 祝公遠:縱有名師,怎奈你是女孩兒。 祝英台:女兒一定要去! 祝公遠:祝府千金之女,遠去求學,有失體統。 祝英台:祝府本是書香門第,孩兒遠去求學,為的是知書識禮。孩兒也曾聽爹爹說過,古時有曹大家、蔡文家,都是一代才女,留名千古,難道孩兒就學不得她們麽? 祝公遠自語自語說道:看女兒立志甚堅……要是英台真的能成為一代才女…… 祝英台見此大喜:爹爹你答應了? 祝公遠長歎一句:也罷!英台,你此去喬扮男子,可不要露出破綻。三年學滿,務須速歸。倘若家有要事,一見家書,即速歸來。 祝英台:女兒遵命!】 第一場暫且落幕。 這一幕只是開場,並沒有特別有趣的故事。 他隻說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裝,準備前往杭城讀書。 不過雖然故事簡單,但台詞卻非常有味道。 特別是最後祝英台說古時有曹大家,蔡文姬……一代才女時,台下幾乎一眾女孩子都是紛紛叫了起來。 做為女孩。 哪個女孩願意比男弱? 哪個女孩不想成為一代才女? 這般無比有志氣的台詞,可謂是無比打動人的。 哪怕就是一眾男性遊客,也被祝英台的志氣給吸引了,一時心下佩服。 …… 另一邊。 楊君儒與友人阿良來到萬松書院。 “楊老,您覺得《梁祝》如何?” “果然是陳凡先生,這個話劇只是剛剛鋪墊,就已經做得如此傳神。可笑,老夫我演了幾千場話劇,在陳凡先生眼前就像小孩子一般。” “楊老,您也太妄自菲薄了,相比您演過的話劇,我感覺這個話劇普普通通啊。” “阿良,你不懂。梁祝一開場就如此生動自然,後面幾場,那高潮也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發不可收拾啊。” 說到這裡,楊君儒又是激動起來。 友人阿良連忙說道:“楊老,您都這麽大把年紀了,別站著,別站著,坐,坐。” “不,陳凡先生這場話劇,我可不敢坐著看。” 說完,楊君儒站得更直了。 …… 休息五分鍾後。 第二場開始。 陳凡飾演的梁山伯在草橋亭碰到了也是前往杭城讀書的祝英台。 一翻介紹,兩人就此結識。 交談當中,梁山伯佩服祝英台的志氣,祝英台亦欣賞梁山伯的胸襟。 一時情投義合,梁山伯與祝英台便結拜為兄弟。 這一幕讓台下眾人一下子便笑了起來。 “女扮男裝的祝英台與梁山伯結拜,這是結拜為兄弟還是拜堂啊?” “哈哈哈,這會兒應該是結拜為兄弟,後面能不能在一起就不知道了。” “不過感覺挺有畫面感的,我想這幕鏡頭以後都不會忘記。” 當然,這只是調侃。 但隨後,看到梁山伯與祝英台撮土為香時,一時台下又是安靜了下來。 這裡的撮土為香,原來是梁山伯說兩人結拜沒有帶香燭,為了表示誠意,兩人便撮土為香。 所謂的撮土為香,那就是將土撮到一起,做成像香燭一樣的形狀。 這般看起來很low的場景,卻不知道怎麽的。 當幾團土做的香燭出現在大家眼前是,人群中有幾位女子卻是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撮土為香,好一個撮土為香結拜為兄弟。” “好浪漫,如果有個男的這麽對我,我現在就嫁給他。” “原來最浪漫的愛情並不是你有多少錢,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 另一邊站著的楊君儒,這會兒更激動了。 他知道。 他猜測的沒錯。 梁祝的劇情看起來平淡,但只要一回味,那就一發不可收拾。 正如這撮土為香結拜為兄弟,看起來很不上檔次的劇情,但卻無比的深入人心。 且不談眾人的內心。 在兩人結拜之後,匆匆三載一晃而過。 祝英台女扮男裝的身份並沒有暴露。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情亦是深厚了許多。 某一日。 梁山伯在寫文章時突然發現了祝英台耳上有環痕。 梁山伯疑惑的問道:“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祝英台摸了摸耳朵,笑道:“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梁山伯張了張嘴:“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說完。 梁山伯離開了書房。 而一邊的祝英台,卻是歎了口氣,卸下了男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