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孝順兒子要進步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走進賭場梭哈之前,身上必須要留點買包子的錢,是賈六為人處事的一貫原則。 這叫不把路走絕。 同樣的道理,雞蛋也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賈家出旗這事,即便和珅真替賈家想辦法,但這位和中堂尚未發達屬於人微言輕的存在,哪怕人家真看在高家面子去請英廉幫忙,這事也未必就能成。 畢竟,欽定賈家太爺為貳臣的是乾隆,把賈家弄進出旗名單的是福長安那小兔崽子。 頂天了算,賈六估摸他家出旗的機率至少也在七成。 所以,在從旗人轉為漢人之前,他得先把下一步怎麽辦給想好了,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脫離統治階級,賈六肯定是不乾的。 當地主做商人,他都沒興趣。 他隻對當官感興趣。 所謂好男兒不當官,如錦衣夜行,如太監上青樓——就是沒勁! 賈家雖然有半個前程在,但這半個前程如今落在他爹賈大全頭上,除非賈大全今天就咯屁,要不然賈六實際上除了旗人這個身份外,屁都不是。 而且賈大全真就現在死了,那半個前程的雲騎尉多半也會沒了——這都全家給攆出旗了,還能繼續領世爵的補貼?享受這個世爵帶來的好處? 甭管哪個年頭,雪中送炭的都少,落井下石的才叫正常。 指不定福長安那小子就在琢磨賈家這半個前程怎麽處理呢。 因此,賈六要著手出旗後的事。 什麽老太太過壽,什麽伽利略大戰老佛爺都先擱一邊去吧,老子是想進步才絞盡腦汁哄老娘們玩,這他妹的進步的根子都叫你兒子弄沒了,還哄你個姥姥。 固而,做了最壞打算的賈六就得另謀進步的捷徑。 擱賈六前世,一平民百姓想入官場成為朝廷的公務員,那不是一般的困難,而是特別的困難。 但擱這大清朝,卻是門路很多。 因為,大清朝是歡迎有錢人當官的,也就是鼓勵有錢人買官,為此有一個官方說法叫“捐納”,也就是公開賣官鬻爵。 給朝廷捐錢就能買到官做,實際並不稀奇,也不是清朝首創,而是早在秦代就已經出現。 歷朝歷代都有捐納為官的制度,不過都不擺上台面,屬於潛規則。這個規則給了很多人進入官場的機會,甚至有些才子也是通過這個渠道當的官,比如漢代有名的司馬相如就是“以貲為郎”。 只不過在大清朝,賣官鬻爵被公開化,正式化,再也不藏著掖著,不好意思了。 最早開始公開買賣官爵的是乾隆他爺爺康熙,原因是“三藩之亂”及漠北蒙古入侵導致清廷國庫極度空虛,不得不靠買賣官爵來籌措軍餉。 到了兒子雍正那會,因為各項改革使國庫充實了不少,所以雍正朝倒沒怎麽賣官賣爵。 比起老子,雍正這兒子還是要臉的,也是能辦事的。 然而孫子乾隆上台後,卻跟他爺爺一樣又不要臉了,不僅把被他爹擱起來的賣官製重新拿出來,還發揚光大了! 原因是乾隆登基以來用兵次數太多,導致他爹留下的家當基本都耗光,為了維持戰事所需的錢糧,他也只能繼續他爺爺的法子。 另外別看如今乾隆三十八年好像是升平時節,民間其實仍存在大量反清組織,如白蓮、天地、天理、八卦、清水等。這些反清組織以“劫富濟貧”、“反清複明”為口號,在民間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終清一代,幾乎年年都有反清起義。 雖然規模小的佔多數,卻表明漢人中始終有一小撮人在堅持自己的民族傳承,不願做異族侵略者的奴隸。 這一小部分人,後來被清末的民族英雄鄒容在《革命軍》一書中定義為“皇漢”——為了漢民族複興而奮鬥並願意犧牲的戰士。 歷朝歷代想要老百姓不造反,最實在的一條就是別給老百姓再加賦。百姓只要餓不死,即便有些人仍會秘密參加各種地下組織,但大多數人還是安於現狀的。 畢竟,願意為民族奮鬥不怕犧牲的總是極少數人。 但也正是這些極少數人的存在,才使得漢民族源源不息,一次次亡國滅種,一次次涅槃重生,使華夏文明的火炬永遠照亮東方。 乾隆還是很聰明的,他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 盡管登基三十八年以來幾乎是年年用兵,並且用兵規模還很大,然而乾隆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是不給百姓加賦,而是通過捐納做官這個方式大量吸收民間資金充實國庫,同時也將漢人中的有錢人(精英)吸收進清廷統治階級。 如此一來既能避免百姓因為橫征暴斂造大清的反,也能將漢族精英牢牢綁在大清戰車之上。 這一點連賈六都不得不稱讚,乾隆是比崇禎要狡猾的很。 “捐納”在乾隆朝盛行的另一個原因是正途官太少。 所謂正途,自是通過科舉、五貢(恩、拔、副、歲、優貢生)、蔭生入仕的途徑。其中以科舉取仕最多,但科舉每三年考一次,每次不過錄取三百來人,平均一年錄一百人,而整個清帝國的官吏數量是以數十萬計,因此可想官吏缺口有多大。 真就沒有其它渠道做官,光靠科舉產生的那些官,這國家早完完了。 所以,捐納產生的“異途”官某種程度上,也符合清帝國的實際利益,更有利維持統治。 在“捐納”製下,普通百姓可以通過給朝廷捐銀子得到官職;生員可以捐銀子使自己成為貢生監生,進而步入官場;官吏同樣可以捐銀子讓自己加一級。 如此,朝廷得了實惠,買官的圓了心願,從上到下的統治也變得更加穩固,何樂而不為呢? 要說後果嘛,也就是腐敗了。 因此這些年來一直有正途出身的官員上書抵製“異途”,乾隆幾年前不得不為此頒上諭說“捐納非美事,原屬一時權宜非可行之久遠”,並說待合適時機要停捐納。 然而,直到現在也沒停。 原因無它,銀子唄。 這下好了,賈六因為老太爺被定成貳臣緣故即將喪失旗人貴族這個身份,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偉抱負,他當然要不遺余力的鑽清廷的空子,挖乾隆的牆角。 買官,是他能想到的最切實際的辦法。 因為,他不可能去參加科舉。 昨天夜裡那半篇《論語》已經讓他的智慧大打折扣了。 但想要買官,就得他爹賈大全掏錢,且這個錢一定不會是小數,以賈家現在的狀況弄不好就得賣房賣地,為此賈六必須做通大全的思想工作。 “爹,你放心,只要兒子當了官,一定好好孝順您老人家!” 這句話說的不可謂不誠懇。 感謝悼武華夏、書友140819204253619、暮色寒蟬、銀色溪流2000、幻噬heart、漢族網麥冬、雲清水遙、千尋暮晨曦等書友為賈中堂買官提供活動經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