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這是誰想的損招?(五更完成,跪求月票) 建奴打仗有個習慣。 這個習慣是女真人祖先在無數次狩獵中總結出來的精髓。 每次作戰,建奴都是會向交戰區域派出一定數量散兵,而且這些散兵都是單兵作戰能力極強的白甲兵。 這些白甲兵擔負著三樣任務。 一是偵察敵軍情報,二是通過小規模的騷擾來疲憊敵軍,第三就是對敵軍實施戰場信息遮斷,讓敵軍成為瞎子以及聾子。 比如現在,充當先鋒的五十多個白甲兵早就已經撒出去。 申初剛過,就有白甲兵回來向拜音圖報告:“額真大人,前方發現大量西洋銃台。” “嗯?西洋銃台?還大量?”拜音圖聞言明顯愣了下,對西洋銃台,他當然不會陌生,事實上每個建奴將領都記憶猶新。 當年在寧錦戰線,西洋銃台可是給建奴造成很大麻煩。 但既便寧錦戰線,明軍構築的西洋銃台也是數量不多,因為這玩意的造價可是要比普通的夯土城池昂貴得多。 當下拜音圖又問:“有多少?” “還在數。”白甲兵沉聲道,“估計得有上百個。” “你說啥?”拜音圖聞言傻在那裡,鼇拜、祖澤潤、高第等人也是面面相覷,上百個西洋銃台?有沒有搞錯?怎麽可能有這麽多個? 好半晌後,拜音圖才終於回過神來:“去找座山,看看是怎麽回事。” …… 崇禎搭乘著水師的一艘鳥船,順著會通河往北前出將近兩千米。 這個位置,距離徐州防線(半徑2880米)的外緣還有一千多米,按崇禎的意思是還要再往前一千米,到防線邊緣部。 但是鄭鴻逵死活不肯再往前。 崇禎也就沒有繼續逼迫鄭鴻逵。 鄭鴻逵也是一片好意,不能讓臣子太過為難。 明軍的鳥船有一大兩小三根桅杆,中間的主桅杆足足有24米高。 在接近20米的高度上有一個望鬥,哨兵可以站在上面觀察敵情。 鄭鴻逵還想阻攔崇禎,但是崇禎這次沒有理會,不僅自己爬到20米高的望鬥,還把朱慈烺和朱慈炯哥倆帶上去。 父子三人擠在望鬥裡,就顯得逼仄。 王承恩、高起潛幾個太監守在下面,急得不行。 但是朱慈烺和朱慈炯哥倆卻很興奮,這跟以前住在皇宮裡的生活體驗完全不同,他們更喜歡眼前這樣的戰鬥體驗。 小哥倆只能憑肉眼觀察。 但是崇禎卻有一架望遠鏡。 拉開望遠鏡,調校好焦距,崇禎很快就發現了沿著運河東岸開過來的建奴大軍,密密麻麻的幾乎把運河東岸都給鋪滿。 一萬人的軍隊就這麽大一片。 十萬人的軍隊簡直就無法想象。 朱慈烺和朱慈炯也已經變了臉色。 小哥倆都擔心外圍明軍守不住銃台。 “父皇,為什麽不把鳥銃和虎蹲炮集中到外圍呢?”朱慈炯忍不住問道,“每個銃台只有20支鳥銃,2門虎蹲炮,能守得住嗎?” 崇禎當即反問朱慈炯:“那你覺得多少門虎蹲炮、多少支鳥銃,才能確保守住外圍的銃台?” “啊這……”朱慈炯啞然。 朱慈烺道:“多少門虎蹲炮、多少支鳥銃都守不住。” “烺兒說的對。”崇禎說道,“如果只有一兩個銃台,無論有多少門虎蹲炮、多少支鳥銃都守不住,父皇打造的這個防線,關鍵不在於單個銃台,而在於前後十五重圓、總共五百多個銃台的飽和防禦,你如果將大量的虎蹲炮和鳥銃集中到外圍的銃台,那麽後面的銃台不就成了擺設,整個防線不就廢了麽。” “可以先集中到外圍打一輪。”朱慈炯還是不服氣,“等到第一重銃台失守,再把虎蹲炮以及鳥銃快速轉移到第二重銃台,這樣一來不就可以做到兩全齊美了?既可以保證外圍銃台有足夠的火器,也不會讓後面的其他銃台不會成為擺設。” 崇禎搖頭:“伱這想法不錯,但前提是能夠退得回來。” “這有什麽難?”朱慈炯道,“虎蹲炮也不過幾十斤。” 崇禎也沒跟兒子爭,笑著說咱們拭目以待。 教育熊孩子還得拿事實說話。 …… “這是什麽造型?” 運河另一端的拜音圖也懵掉。 此時的拜音圖也帶著鼇拜等將領爬到了附近一座小山包上。 “固山額真大人,給我看看。”鼇拜有些急。 “還給你。”拜音圖便把望遠鏡交還給鼇拜。 鼇拜接過望遠鏡,只看了一眼就倒吸一口冷氣。 “這麽多?怕不得幾百個吧?不過這銃台有點小。” “是不大,每個銃台的明軍也不多,跟明軍在寧遠、錦州修建的銃台完全不同,但是鼇拜你發現沒有,這些西洋銃台是按照一定的方位排列的。” “還真是。”鼇拜神情一凜,沉聲道,“難道是諸葛亮的八陣圖?” 祖澤潤和高第站在兩人身後,聽到鼇拜說八陣圖,都是一臉鄙夷,心說這些個女真人也真是讓人無語,真把三國演義當成兵書了。 “咦不對,這銃台有些怪啊。”鼇拜忽然又叫起來,“明軍在寧遠、錦州修建的銃台雖然不高,但是好歹也有一到兩丈高,怎麽這裡的銃台就隻跟地面一般高?就算銃台外沿加了木柵欄,並且挖掘了壕溝,也不過是一丈來高。” “這點高度,都用不著雲梯,踩著楯車就能上去。” “欸,還有,銃台外面的土坡是怎麽回事?是護坡嗎?” “以前寧遠、錦州的銃台也有護坡,但是要比銃台矮。” “明軍是不是傻呀?護坡高過銃台,咱們的八旗勇士不就可以憑借護坡的掩護,抵近到五十步內向明軍的銃台發起攻擊。” “我們的勇士能把他們射兔子一樣全射死,除非他們一直躲在柵欄後面不出來。” 此時在鼇拜的眼裡,對面的明軍全是傻子。 拜音圖也是一臉懵,完全搞不懂明軍用意。 這銃台修的古怪啊。 難道裡邊有什麽陰謀詭計? 不過拜音圖也是征戰沙場十幾年的老卒了,戰場上見過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多了,也知道這種情況下該怎麽處理。 “祖澤潤!”拜音圖當即回頭對著身後喝道。 “你們正黃旗漢軍派一個牛錄,試著攻一次,先探探明軍的虛實。” “嗻!”祖澤潤答應一聲,又對著運河岸邊列陣的八旗漢軍大喝道,“耿繼茂,立即率一個牛錄向最近的銃台發起攻擊!” 運河東岸的八旗漢軍立刻動起來。 拜音圖又派了兩個牛錄的八旗兵掠陣。 很快,大約300個正黃旗漢軍就推著12輛偏廂車逼近運河東岸最外的銃台。 從皇太極時代早期,八旗兵的建制就變得日趨成熟,裝備也是逐漸變得齊全,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楯車及偏廂車。 八旗兵用的是楯車,每個牛錄12輛。 八旗漢軍就只能用相對簡陋的偏廂車,也是每個牛錄12輛,其中4輛載炮,另外8輛裝載輜重。 偏廂車的防護遠遜於楯車,甚至連虎蹲炮都防不住,也就用來抵擋一下鳥銃。 不過,在八旗漢軍的這個牛錄推進時,銃台上的那2門虎蹲炮卻始終沒有開火,因為被銃台前方的護坡遮擋住了射界。 鼇拜忍不住又笑出聲:“明軍是真的蠢!” 拜音圖隱隱感覺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很快,一個牛錄的八旗漢軍就推進到了護坡的後面,與銃台上的明軍直線距離也就不到五十步遠,但由於護坡的遮擋,互相看不到。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從始至終都沒有交火。 推進到護坡後面的正黃旗漢軍似乎也有些懵。 過了有一刻鍾,正黃旗漢軍才又開始往前走,就是推著偏廂車順著護坡往上走,他們是想把偏廂車固定在護坡的頂部,先用車載佛郎機炮跟銃台上的明軍對轟,等到摧毀明軍銃台的柵欄之後再投入步兵,搶佔銃台。 護坡高度也就五尺,長度卻有四五丈,是一個很平緩的緩坡。 所以往上推了還不到三丈,偏廂車就暴露在了銃台守軍的炮口之下。 守在銃台上面的明軍便開始大呼小叫的發炮,兩門虎蹲炮先後發炮,只聽得轟轟兩聲炮響,濃鬱的硝煙迅即彌漫開來。 首當其衝的一輛偏廂車當即被打得四分五裂。 躲在偏廂車後面的正黃旗漢軍也被打死兩個。 虎蹲炮可以發射100粒5錢重的鉛子或石彈,也可單獨發射一顆30兩重的合口彈,這次打的就是合口彈,打穿八旗漢軍的偏廂車可謂是綽綽有余。 好在銃台上只有兩門虎蹲炮,裝填需要時間。 趁著這個間歇,八旗漢軍加快腳步往坡上推車。 偏廂車很快推到護坡的頂上,然後八旗漢軍就開始罵娘。 “這是哪個缺德鬼想的損招?這他媽也太損了!生兒子沒屁眼的貨!” 八旗漢軍為什麽要罵娘?因為護坡頂上的平台非常狹窄,根本就擺不下偏廂車,可不把偏廂車放平再固定,就沒有辦法跟銃台上的明軍虎蹲炮對轟,因為射角壓不下來。 就這麽個土坡,八旗漢軍偏廂車上的佛郎機炮就成擺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