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佛道領袖 事實上,不單單皇室宗親,其它高門大閥又或是士族百姓,也會在這倆天到大興善寺進香,為家裡祈福保平安。 當然了,道教信徒除外。 大興善寺與玄都觀一街之隔,反差卻是極大。 一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一邊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不過楊銘對道教反而更覺得親近一些,原因很簡單,這是華夏自己的宗教。 當楊銘他們的車隊進入大興善寺正門外的長街時,早有侯衛將百姓驅散至街道兩旁,為他們讓開道路。 宗室進香,是有規矩的,由嫡長帶頭,也叫貴嫡。 所以長寧王楊儼這輩子最抬不起頭的時刻,就是來大興善寺進香的時候楊昭也在。 別看他是太子長子,進香的時候他得跟在楊昭屁股後面,與太廟祭祖不同,祭祖的時候他屬於東宮那一撥的,沾了他爹楊勇的光,自然是站在晉王府的前面。 大興善寺是大隋國寺,至於名字由來,並不是因為它在大興城的靖善坊,而是因為楊堅的第一個爵位是大興郡公,所以才叫大興善寺。 它可不叫興善寺,前面的那個大字可不能丟,而且大隋也沒有小興善寺。 大興善寺佔地約120余畝,僧舍243間,坐北朝南,有南北三條平行軸線,其中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等,也是大興善寺最主要的建築。 天竺高僧闍(she)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來此,譯經弘法,以至於大興善寺逐漸成為大隋佛教密宗祖庭所在。 山門外,停靠著密密麻麻的皇家車輛,東宮諸位皇子,以及楊家宗室如楊雄、楊弘、楊爽等家中子弟,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了。 他們之所以在這裡等,是因為進入山門後,越過第一座天王殿,就要開始進香了。 楊昭不在,他們進去也是白進。 等到楊昭的車隊抵達山門外時,他們紛紛上前來打招呼,當然,東宮的除外,因為上一輩的矛盾已經延續到他們這一輩了。 楊銘下車之後,遠遠的便看到了襄城王楊恪,於是示威般的朝對方揮了揮拳頭。 楊恪頓時大怒,但是當著這麽多的人面,也不好上去跟楊銘掰扯,於是他狠狠朝著地上啐了一口。 他這一口啐的聲音又大,以至於很多人都聽到了。 楊昭頓時不樂意了,指著大興善寺的山門說道: “山門聖地,神佛面前,爾豈敢造次?” 你怎麽敢在佛祖的家門口吐唾沫呢?難道你不知道祖父乃神佛之子嗎? 被楊昭當眾訓斥,楊恪也不敢發作,只能是悻悻的退到了長寧王楊儼身後。 而楊昭卻從下人手裡拿過一條毛巾,親自走過去蹲下,將楊恪吐的唾沫擦拭乾淨。 他的這一動作,落在東宮那邊眼裡,紛紛在心底暗罵楊昭最懂裝模作樣。 但楊銘心裡清楚,楊昭還真不是裝的,人家這是家教好素質高,也難怪楊堅和獨孤伽羅最是看中楊昭,人家的一言一行屬實是令人歎服。 楊銘自問自己就想不到,拿毛巾去擦唾沫,這就是區別。 宮裡負責祭祀的太常寺,早有人等在這裡,雙手捧著燃香在前引路, 於是在楊昭的領頭下,老楊家第三代子弟浩浩蕩蕩的跨過山門,入寺朝佛進香去了。 在大隋立國之初,是楊勇帶著自己的四個弟弟來進香的,那時候五兄弟之間的感情還很好,畢竟是一個媽生的,平日裡就算有點小摩擦,也影響不了兄弟感情。 但是隨著四王就藩,兄弟間聚少離多,再加上各王府幕僚的煽風點火,五兄弟之間的感情也漸漸冷淡下去。 事實上在楊銘看來,老楊家二代的這五個兄弟當中,還就屬太子楊勇重視點兄弟情義,也許因為他是大哥,也許因為他是不可動搖的儲君,總之,剩下那四個一個比一個薄情寡義。 這其中就要提到漢王楊諒了。 因為當時楊銘是親眼目睹了楊勇和楊諒的整個翻臉過程。 開皇十八年,高句麗王高元率兵侵擾遼西,被營州總管韋衝擊敗而逃,韋衝就是老二楊暕未來的老丈人。 楊堅當時就怒了,心想著我不去打你,伱反倒來招惹我了? 於是楊堅當即下召,以漢王楊諒、王世積並為行軍元帥,以尚書左仆射高熲為漢王府長史,周羅睺為水軍總管,發水陸兵三十萬,進攻高句麗。 這也是大隋第一次攻打高句麗。 但是這場仗,卻敗的非常慘。 史書記載,死者十之八九。 雖然此番大敗,疫情流行在其中起了重大影響,但是楊諒過於自負,完全不聽高熲諫言,也是招至大敗的關鍵因素。 楊堅為什麽將高熲安排在自己兒子身邊,還不是因為高熲擅戰嗎? 在楊素還沒有冒頭的時候,高熲乃是整個大隋最擅長領軍的統帥。 例如隋滅陳之戰,高熲當時就是擔任晉王府長史,也就是總參謀長,而當時楊廣非常信任高熲,兩人通力合作之下,才有滅陳之曠世奇功。 而楊諒兵敗之後,害怕背責,於是一回來就跑到獨孤伽羅面前哭訴:“兒幸不被高熲所殺。” 他這話的意思是,高熲這個老王八一直在乾預我的作戰計劃,我不采納,他差點殺了我。 獨孤伽羅自然知道自己的小兒子是個什麽德行,所以並沒有怪罪高熲,而當時在場的楊勇忍不住站住來訓斥乃弟,大意是你特麽自己不行,還好意思賴人家左仆射? 楊諒當時就翻臉了,說什麽你和高熲是姻親,高熲想殺我是不是你在背後指使的? 楊勇被汙蔑,當即大怒,直接當著父母對面,抽了楊諒幾個大嘴巴子。 而當時楊銘就在場,目睹了整個過程。 那幾個大嘴巴子,抽的是真響。 事實上楊銘認為,在整個事件當中,楊勇沒有絲毫做錯的地方,但也是自打這件事之後,楊諒再見到楊勇時,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兄弟倆誰也不想搭理誰。 扯遠了。 等到進香完畢之後,東宮的人率先離開,招呼都不打一聲,至於其他的宗室子弟,也像是完成例行任務一樣,瞬間一哄而散。 而楊昭卻帶著自己的兩個弟弟,前往主持院拜見靈藏大師。 靈藏大師俗姓王氏,雍州新豐人士,與楊堅是布衣之交。 開皇二年,大興善寺建成之後,成為首位主持,同時還被楊堅授予昭玄統,也稱沙門統,負責管理整個大隋的佛教事務。 昭玄統靈藏大師,道門大威儀以延大真人,乃當今大隋佛、道兩家的最高領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