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反擊 “你別擔心,爸爸在B市待了幾年,還是有點人脈的,一定會幫你把幕後指使者找出來。”李父望著李沁沁,寬慰道。 他只有這一個女兒,一定會拚盡全力保護她。誰要是想傷害李沁沁,他就讓那個人好看。 李沁沁的臉上噙著一抹淺淺的笑意,朝李父點點頭。 仿佛只要有爸媽在,她做什麽事都沒有後顧之憂。她也相信,以李父現在在B市的地位,找出那個人並不困難。要不然,她也不會說出來讓他們擔心。 這幾天,李沁沁不用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身邊也沒有那些煩心事,她過得很是愜意。 李母是家庭主婦,李沁沁每天陪在她身邊,讓她高興壞了。要不是知道,女兒有自己的夢想,李母真不願意讓她一個人拚搏,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也不錯。 不過這些話李母也只是在心裡想想,不會真的說出來。孩子的人生應該讓她自己做主,做父母的不要干涉太多。 一個午後,李沁沁打電話給楊燁秋,詢問設計部現在的情況。 “李小姐,你走了之後,那些投訴的客人就漸漸安分下來了。我覺得,他們根本就是在針對你。”就連楊燁秋這樣涉世不深的人,都看出其中的門道了。他真不明白,李小姐哪裡招惹他們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沁沁放心了不少,“行了,你先做好手頭的事,其他事不用你操心。” 倒不是李沁沁不信任楊燁秋,而是現在正處於追查真相的關鍵時期,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分風險。 “是。”楊燁秋心中就算有再多話想說,也只能把它們吞回去。作為一個合格的助手,第一要點就是服從上司的命令。 掛了電話,李沁沁到花園陪李母澆花。她工作繁忙,陪在父母身邊的機會不多,所以格外珍惜。 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李沁沁的日子過得格外平靜。她這個人有一個優點,就是非常沉得住氣。 因為投訴李沁沁的那些客戶,都非富即貴,李父調查事情的真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她也不著急,從來沒有追問過李父。 一晃過了半個月,李父終於將事情的始末都調查清楚了。 他坐在沙發上,臉上透著濃濃的怒氣,冷哼一聲說道:“竟然又是周思晗,他們還真是死不悔改!” 李父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因為方氏集團和藍家,都對李氏企業青眼有加,現在B市的人多多少少都會給他一點面子。 周思晗父女當初如同喪家之犬,李父如果想封殺他們,他們早就在B市混不下去了。可是李父這人心腸軟,選擇放他們一馬。誰知道,周思晗竟然這麽不知好歹。 李父也算從這件事中得到了一個教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他以後再也不會這樣婦人之仁,讓女兒身邊留下隱患。 李母也跟著氣得不輕。 李沁沁倒是不意外,當初她心裡最懷疑的幾個人,周思晗就排在第一位,只是沒有證據的事,她不願意亂說而已。 周思晗這一招可謂是陰險得狠,先讓人去找李沁沁設計,接著就開始敗壞她的名聲,偏偏他們還拿那些無理取鬧的客戶沒辦法。 李父一生都是正經的生意人,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反擊這種卑鄙的事。他看李沁沁的眼神滿是愧疚,難道真要讓女兒吃了這個啞巴虧嗎? 李沁沁握住他的手,寬慰道:“爸,您不用擔心。既然她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 她從不以“聖母”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李沁沁的世界裡,對人對她一分好,她就要回報兩分;同理,別人要是傷害了她,她也不會輕易原諒。 李母擔憂地看著她,“沁沁,你打算怎麽做?雖然周思晗做得不對,但你千萬不要因為她,就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這樣,我們和她還有什麽區別呢?” “媽。”李沁沁望著她,目光凌厲而堅定,“我不知道對世人來說,怎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好人,可是我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標準。我不會主動去傷害任何人,但是別人欺負到我頭上了,我如果還不反擊,那不是善良,而是懦弱!” 李父和李母都讚同她說的話,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他們寧可孩子強勢一點,也不願意她被人欺負。 他們兩個的脾性都很溫和,還真不知道李沁沁這凌厲的性格像誰。 …… “深水”論壇上每天都有新的帖子,但是熱度都不高。畢竟B市的人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裡,不可能每天都有大新聞發生。 自從上次周思晗在“深水”發帖,企圖顛倒黑白之後,這個論壇就再也沒有勁爆的消息傳出了。 可是今天,“深水”論壇再次炸開了鍋。 有人爆料,B市的二十多位富豪,竟然輪流包養過已經倒閉了的,知雲房產的大小姐周思晗。而周小姐為了陷害方氏集團的一名設計師,不惜讓二十多位金主同時出手。 剛開始,大家還以為這是炒作或者緋聞,可是點開帖子看了之後,發現裡面的證據十足,根本不可能是捏造的。 每個網友都有一顆八卦心,他們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於是紛紛開始挖掘,周思晗和那名設計師的恩怨。最後才發現,周思晗在Y國就陷害過人家,遭到她的反擊之後,竟然還想用這種卑鄙手段。 富商醜聞加上美女恩怨,這個帖子就被越炒越熱,連媒體都開始報道了。 一點開帖子,就能看到一些令人震驚的回復。 一樓:“搶沙發,我看此貼必火。” 十八樓:“前排。” 二十樓:“話說周思晗還真厲害,這些富商的年紀,個個都夠做她爺爺了吧,她也下得去嘴。” 二十一樓:“樓上說話真有內涵。” 三十樓:“我覺得可憐的是這些富商,還不知道自己和商場上的夥伴‘資源共享’了。” 三十一樓:“樓上神回復。” 三十二樓:“同樓上。” 三十三樓:“臣附議三十一樓。” (本章完)